[國際觀察]美國大選最後衝刺(11月1日播出)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02日 17:45)
CCTV.com消息(國際觀察):又一次兩黨的角逐,又一次拉登錄像帶現身,克裏與布什的爭鋒,是反恐牌、是經濟牌還是伊拉克戰爭這張牌?大選前的最後較量,誰能佔上風?是布什更果敢,還是克裏更智慧?各執一詞的美國媒體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選民的感情?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人(水均益):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您收看我們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節目。
美國大選的就像是一場馬拉松賽,在經歷了長達談半年的激烈宣戰之後,兩位競選的對手終於要在明天角逐出最後的名次,究竟誰會最後入主白宮,成為執掌美國未來4年率印的總統,全世界的媒體都對投票日的最終結果給予了空間的關注。我們《國際觀察》也將在今後的3天時間裏邊,連續關注美國大選,為觀眾朋友們全方位解讀美國大選的背景、程序和結果,並邀請剛剛從美國回國的學者,以及本台駐世界各地的記者為觀眾朋友提供第一手的信息,歡迎您連續收看。
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朱鋒教授,也是我們的老朋友,另外一位是我們的新聞觀察員張郇。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是什麼是決定美國選民投票的決定性因素,稍候我們將現場連線我們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的記者,為我們帶來有關大選的最新消息。我想我們先進入第一個話題,今天應該是美國時間11月1號的早晨了,現在是早晨9點半,離開始投票還有不到整整24小時的時間,似乎在這之前這種選票已經很接近,而且民意測驗的概率好像很接近。朱教授我想問一下,還有沒有什幺變數,一天時間裏面還存在什幺變數的可能性?
朱鋒(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當然我覺得還有一些變數,比如那些未確定的選民,他們最後將會作一個什麼樣的決定,那些未確定的州至少還有六個,整個選前在這六州當中,具有非常決定性的意義,這六個州的布什和克裏,他們最終誰能夠最後獲得大的贏面。另外還有我們説的不確定因素就是,在最後這24小時是否會出現一個新的戲劇化的事件,從而對整個選前有決定性的影響。
主持人:有人説可能是不是對某一方來講,會有一個救命稻草,或者對雙方來講,會有一個什幺爆炸性的事件可能會有影響,張郇怎幺看?
張郇(新聞觀察員):可能很多的人會認為經過半年的時間,布什、克裏該説的話都説的差不多了,最後一天不會有什幺大的變化,但是顯然布什跟克裏本身他們自己不怎幺想,你看他們今天的日程安排的非常滿,布什要去六個州,前前後後有七、八站,克裏是四個州有四、五站,每一站剛才我們説是按幾分鐘算,他們也是抓緊最後的時間,我們注意到今天他們去的這幾個地方,一半都是我們所謂説的游離還未最後確定的。
主持人:搖擺不定的。
張郇:搖擺不定的,他們還是在盡最大的努力,在最後的一分鐘做最大的努力,我相信變數可能這裡面至少還可以。
主持人:我們先開個頭,現在我們通過一個新聞短片,借助短片了解一下,最近這幾天特別是最近這24小時、48小時裏邊,有關選前的一些情況,然後繼續我們的話題,一起來看一下。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僅僅還剩下一天的時間,布什和克裏誰將問鼎第44屆美國總統,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伴隨著眼花繚亂的競選廣告和鋪天蓋地的媒體報道,兩大陣營的相互攻擊和指責達到了高潮。
克裏:喬治 W 布什,W意味著錯誤,錯誤的選擇,錯誤的判斷,錯誤的政策導向,為國家指引的錯誤方向。
布什:約翰 克裏是一個在錯誤時間申請錯誤職位的錯誤人選。
而對於如何在關鍵的州爭取仍然拿不定主意選民的選票,兩位總統候選人則不約而同使出了最後一招,用動情感人的宣傳片來感染選民。根據路透社10月31號發佈的民意調查顯示,民主黨候選人克裏的支持率,與現任美國總統布什的支持率持平,均為48%。而一天前由路透社對美國專業名教機構聯合公佈的調查結果顯示,克裏的支持率在半月來首次領先了布什一個百分點,在如此旗鼓相當的形式下,也許一根稻草將成為左右大選重要因素。
就在10月29號也就是距美國大選還有4天的時候,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也給猶疑不定的美國選民投下了一個重磅炸彈。另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項頗具影響力的美國平面媒體在此次大選前夕,利用媒體的優勢公開支持各自的候選人。根據美國總統大選調查數據表明,報界支持某位候選人,通常會影響到5%到10%的選民的投票結果,面對目前競爭如此激烈的美國大選,有部分選民表示,已經得上了大選恐懼症,而有的選民則擔心此次選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然而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此次美國大選是美國歷史上一次意義特殊的大選,它的結果如何,也將給美國的歷史帶來深遠的影響。
主持人:好,我們繼續我們剛才的話題,朱先生還是先從您這開始,您前一陣子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工作了一段時間,也學習了一段時間,我想您肯定也了解美國人愛搞各種各樣的調查,但是在好像總統大選前夕的調查,已經到了如火如荼的狀態,我注意到最近這幾天似乎有很多媒體也好、機構也好,基本上是幾個小時翻新一次。
張郇:但是現在已經停止了,因為今天就是美國的11月1號所有的調查都不做了,因為你調查了,出來的是明天已經投票了。
主持人:現在我們説話之前的,最後一撥調查路透社對美國選民進行的民意調查,大概五六個小時之前,48%、48%,我想問一下,這樣怎幺看這些民意調查?
朱鋒:我覺得民意調查對我們預測最後的,就是明天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來説,只具有某種程度的參考價值,民意調查不管有多密集,而且現在我們説美國從事調查的各種調查機構大概超過100家,包括有權威性的全國機構大概都在45家以上,每天都會在各個州、各個點包括全國範圍內發佈各種調查信息,但是問題是我們説民意調查有兩個缺陷,一個是他所調查的選民的受訪對像是隨機收取。
主持人:等於是抽樣。
朱鋒:對,用英語説是(英文),他有很大的隨意性,現在關鍵美國國內在圍繞候選人問題上,高度兩極分化,所以抽樣調查是否能夠真正如實反映整個全國範圍內,或者具體到一個州的範圍內選民的候選人的對立,我想是一個問題。第二我想説很重要的就是民意調查有時候涉及的問題是,他還不是選民在最後投票選舉日那一刻想做出的決定。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在問這個被訪者的時候,和被訪者那一天,11月2號去投票的時候,不一定是一致的,他這幾個人的決定?
朱鋒:我説哪怕是大多數的受訪者他們已經決定了,但是由於現在的民意調查顯示布什和克裏兩人之間高度接近,即便是有10%的選民依然在猶豫的話,最後的結果將會和民意調查,現在暫時的數據可能截然相反。
張郇:但我覺得總的民意調查,基本情況已經反映了,但是畢竟民意調查本身説我有1%到3%的誤差,現在最新的情況是,最主要的美國的民意調查是8個有4個是持平的,像剛才路透社一樣48%48%,或者是他們測出來的49%、49%,還有4個是布什高或者克裏高,相差1到3個百分點。
主持人:但是這都在誤差之內。
張郇:是在誤差之內,所以説現在總的民意調查應該反映了現在的一種局面不相上下,這點是肯定的,全世界都這幺認為,有很多評論説,這一次的選舉是刀尖上的平衡,在刀尖上橫一個筷子,稍微差一點就下去了,這一點是大家都承認的。但是他不能提供最終的結果是怎麼樣,恰恰是因為不相上下,所以一個百分點或者三個百分點,都有可能導致某一方勝利或者某一方失敗。
主持人:我們在剛才談話的時候,我們編輯放的一個數據就是近幾個月來跟蹤這兩位候選人民意調查收視的起伏狀況,好像似乎給人一個感覺,美國評論認為,克裏在最後的幾天一兩個星期裏邊呈現了上升的趨勢,而布什是基本上呈現了一個比較緩慢、微弱的下降的趨勢,朱先生這個趨勢從歷史的各界的總統大選的情況來講,這樣的趨勢能看出什幺嗎?
朱鋒:我覺得至少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現任總統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就是我們説的布什總統,他在此次選情中他是否有多大的選舉優勢,非常不明確。第二個我們可以看到,作為民主黨、在野黨的候選人克裏,他至少能夠在即便是明天要選了,但是他始終使得自己的選情跟布什緊緊咬住,而且最重要的一個信息是,在美國歷史上如果在距選舉日到來之前,如果現任總統的民意票的數字不能超過50%的話,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數字都是在50%以上,往往可能對現任總統選情不是特別有利的數據。
主持人:張郇,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民意調查、數據,它反映的是美國全民的一種狀況,全國範圍調查的結果,但是我們現在知道實際上現在是逐州逐州在選選舉人票,這兩種數據之間有什麼差距嗎?
朱鋒:選舉人票就是所謂的當時2000年也出現這樣的情況,美國的選舉就是贏者通吃,會造成你從全國範圍當中,某一個總統候選人可能從票數講他是得多了,但是他恰恰在好幾個州、相當的州裏面,他以微弱的弱勢輸給別人了,他可能會在這些州裏面的選舉人票全被對手通吃過去了。
主持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紐約時報》最近統計的一個他們估計的,但這也不是惟一的也不準,實際上在更多的選舉人票的支持傾向上,似乎克裏沒有這幺高。
張郇:所以説選舉人票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他在每一個州,逐州逐州的民意調查的結果,可能比全國範圍的民意調查結果更重要。
主持人:這個話題我們馬上來繼續,我們現在需要去一下廣告,然後我們繼續分析一下,下一步他的宣傳人票到底到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未來在一天時間內最終大選的趨勢還會往哪個方向走。我們稍微去一下廣告馬上回來。
我們就無法領導世界,讓我們致力於在2004年,將克裏和愛德華茲送進白宮。
布什總統堅信我們應該進行今天的戰爭,並且要為明天的挑戰做好準備。
在面臨新的危險的時代,我希望有一位更有經驗的領導人。
我的丈夫知道女性對於民主的建立,是多幺的重要。
如果約翰.克裏當選總統,我們的世界環境會發生改變,那些對我們的健康有害的威脅也會被改變。
主持人:這裡是正在直播的《國際觀察》節目,歡迎您繼續收看。我們剛才在演播室裏談到的一個話題就是選舉人的票,一般的現在關於美國大選的概念,雖然是全國範圍內的像是一個直選是一個大選,但是最終記票是按照選舉人的票數,一共是538張,任何一方首先拿到270張基本上就是了,我是一個非專業簡單的説法,剛剛説到現在的情況,關於選舉人的票數和民調有差距嗎?
朱鋒:應該説基本吻合,所謂基本吻合就是現在多種我們説選舉人票的選情預測,布什以微弱領先,但是問題是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不確定的選舉人票,就是我們所説的所謂的搖擺州,搖擺州剛才我們看到數字是至少有86票,這86票才是最後決定誰勝負的。
主持人:這86票大概分在67個州。
朱鋒:分在我們説佛羅裏達、新墨西哥、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還有意和華州還有??等等,那幺這些州最重要的是説他是搖擺州,是因為這些州過去三個月的有關選情的統計都難以確定到底誰佔優勢,我們現在基本上可以看到,除了搖擺州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布什的鐵票州和克裏的鐵票州,這是因為在這些州有關選舉人基本傾向的名調上,克裏和布什處於一個穩定的領先優勢,但是恰恰在剛才我們説的六、七個州當中,在過去幾乎三個月的時間內,難以找到兩個人到底誰獲得一個穩定的多數,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説,現在選情也是最焦灼、最激烈,而且對最後的選舉結果有最大影響。
主持人:而且美國媒體這兩天,天天在説可能最終的勝負,就取決於一個或者兩三個州的最後選舉人票是否得到,就像2000年那時候,布什和戈爾競選的時候最後是在佛羅裏達州,而這次他們認為是俄亥俄州,這種可能性現在是不是一種普遍的説法?
張郇:剛才説到了有幾個州現在無法確認到底是支持布什的佔多數,還是支持克裏的佔多數,所以説他的選舉人票沒有辦法劃到這邊或者劃到那邊,現在屬於游離的,最終他們現在雙方都在花大力氣,在這幾個州上做工作,最終的情況如果説依然是上下不定的話,但是這種幾率有可能在這兩個州布什上去了,有可能在這兩個州克裏上去了,可能性都是有的。
朱鋒:依現在的選情來看,最後的勝者無論是克裏還是布什,必須在現在的六個搖擺州中,三個選取人票最大的州就是俄亥俄州、佛羅裏達州、賓夕法尼亞州或新墨西哥州,這四個州當中至少要贏得兩個,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得足夠多的選舉人票。
主持人:聽上去有點像足球賽世界盃小組外圍賽那種感覺。
朱鋒:但是已經沒有決賽了,實際上投票就只有一天了。
主持人:對,有一個問題但是我覺得問兩位可能稍微太難了點,也是兩位很不願意回答的,您感覺現在誰的可能性,從現在的勢頭來看可能性比較大一些?只能説可能性?
朱鋒:我覺得我個人的看法是克裏的希望可能會稍大一點點,但是問題是我們説最後的結果是兩個任何一個人贏都是可能的,我之所以覺得克裏現在希望大一點點,是因為現在布什總統作為現任總統,他本來在選群的造勢等各方面都有他的優勢,但是我剛才説了事實上馬上要選舉了,但是和克裏的差距並沒有實質性的拉開,我覺得至少對於挑戰方來説,他的機會就相對來説要上升一點。
主持人:實際上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要説,但是我想可能只能留到明後兩天的節目當中再説,因為現在美國進入了大選最後的衝刺,我們現在通過衛星來連線我們中央電視臺駐美國華盛頓的記者徐健,請他介紹一下大選前一天美國那邊的情況。徐健你好。
徐健(中央電視臺駐華盛頓記者):水均益您好。
主持人:徐健,我們知道今天是11月1號,美國時間11號1號早晨,我看你身後是白宮是吧?
徐健:對。
主持人:有一個很多人關心的,特別是美國國際上比較關心的,就是本拉登的帶子前一陣剛出現,現在圍繞著美國,明天美國就要投票了,現在的治安、安全措施這樣情況,你感覺是一個什麼樣的氣氛?
徐健:我覺得氣氛還是比較正常的,因為這次我來演播室,我沒有開車來,我是坐地鐵過來的,我想看一看氣氛,看看華盛頓的鬧事區、街道和地鐵站,我下了地鐵以後,看到非常正常,沒有看到很多軍警,也沒有看到國民警衛隊,有的時候因為警戒級別比較高的時候,有國民警衛隊帶著狗、拿著槍巡邏,這個都沒有,大家的心態都很放鬆。根據美國情報,雖然有拉登的帶子,但是美國情報他們認為,沒有別的情報能夠證實,基地組織會對美國在大選期間進行恐怖襲擊,所以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李奇也向選民保證,他們參加投票是安全的,鼓勵大家去投票。
主持人:徐健,簡單介紹一下你了解的美國人現在是什麼心態?
徐健:我覺得美國人現在因為這次大選是非常白熱化,選民意見分歧也非常大,他們對支持布什和克裏都是立場鮮明,態度都是對立的非常厲害,他們都表示要去投票,希望要把自己的候選人選上去。有的人甚至極端的説,當然這是克裏的,他們説如果布什當選的話,就是我移居國外了,我不在美國呆了。因為競選比較激烈,而且意見分歧比較大,所以很多選民踴躍去投票。包括前兩天施瓦辛格加州州長也説,因為他是共和黨的,他支持布什為布什造勢站臺,他妻子是支持民主黨的,兩個星期不讓他上床了,所以美國現在的政治已經延伸到家庭了。
主持人:好的,徐健非常感謝,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先談到這兒。另外我們《國際觀察》明天在晚上9點現場直播,關注美國大選,歡迎您繼續收看。感謝您收看,再見。
→→進入[國際觀察]欄目
責編: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