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菲撤軍是策略行動而非戰略行動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21日 08:53)
菲律賓政府為解救被綁架人質而採取的撤軍行動,引發國際輿論一片譁然,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或遺憾,而其他許多與菲律賓情況類似的向伊拉克派兵的小國,則面臨著更大的國內輿論壓力。為什麼菲律賓會成為第一個應綁匪要求而撤軍的國家?傳統的美菲同盟會受到多大影響?美國領導的駐伊聯軍以及其苦心經營的反恐聯盟前景如何?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一些國際問題專家。
菲律賓撤軍出於無奈
菲律賓並不是第一個面對綁匪要挾的國家,韓國、保加利亞等國都曾頂住壓力,拒絕了綁匪要求。菲律賓政府的態度也有一個搖擺不定的過程,阿羅約總統早先還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菲律賓是一個信守國際承諾的國家,不會屈服於極端主義分子的威脅。專家認為,最後撤軍是菲律賓國內特殊局勢下的無奈之舉,而國際大環境和國家間利益關係則為撤軍提供了可能。
國內輿情壓力對菲律賓政府影響十分巨大。阿羅約不久前在大選中“微妙”獲勝,國內政治地位不穩;菲國內本身存在著伊斯蘭獨立勢力;菲律賓海外勞工對於菲經濟的作用舉足輕重。這三點特殊因素,使得阿羅約政府在權衡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壓力時候,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撤軍以緩和國內矛盾,樹立親民、果斷的形象。
阿羅約敢於強硬面對美國的壓力,顯然有其對國際大環境變化的考量。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金燦榮教授強調了這一點。當前,美英國內調查已經承認發動伊拉克戰爭是出於情報錯誤,美國提出打擊伊拉克的3大理由中,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伊政府與“基地”有聯絡這兩點,現已被證明是站不住腳的,伊拉克戰爭和在伊駐軍的合法性都受到動搖,整個駐伊聯軍都面臨著撤軍的道義壓力。阿羅約觀察到了當前的微妙形勢,才敢於作出撤軍的決定。
另外,菲律賓作為小國,撤出51名軍人,其影響畢竟是有限的。這一點也是菲政府決策過程中考量的重要因素。
不會動搖美菲“鐵桿關係”
美菲兩國一直是“鐵桿哥們兒”,如今因撤軍問題産生齟齬,其對兩國關係的負面影響究竟有多大?專家們普遍認為,不應被兩國政府的強硬表態所迷惑,美菲不但對戰略大局心知肚明,即便對分歧的問題本身也存在諒解。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東南亞問題專家賈都強認為,從“9 11”事件發生以來,菲律賓一直是美國政府反恐的最堅定盟友,此次,美國應該能體諒阿羅約總統的苦衷。菲律賓從伊拉克撤軍是一種策略行動而非戰略行動。阿羅約一直是美國堅定的追隨者,如果她因此次人質危機地位不穩,對美國的長遠利益影響更大。美國不可能不考慮這些因素。
美國對菲律賓“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行為當然也感到惱火,但更多地是對其後續影響的擔憂。出於對阿羅約的理解和對全局的權衡,美國聯絡澳大利亞等大國的強硬表態,可能更多地含有警誡別人的意味。
別國有效倣菲律賓的可能
菲律賓開創的先例,可能會成為其他盟國的效倣對象,最終導致美國苦心經營的聯盟走向破裂。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李慶四副教授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能排除。美國在各種場合利用各種手段促使其盟國向伊拉克派兵提供支持,目的是使伊拉克問題國際化,這樣,美國能減輕所承受的道義壓力,還可由別人來分擔損失。可以説,對於小國來講,參戰更多的是為了維持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並沒有太多的現實切身利益。隨著出兵理由調查的深入和伊拉克問題的複雜化,當國家利益面臨巨大挑戰時,這些國家就會考量得失,思考繼續呆在伊拉克是否值得的問題。 (實習生 周鑫宇 康子興)
鏈結:駐伊聯軍有人要走有人留
堅挺派
美國: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6月22日説,“美國完全有可能在伊駐軍許多年”。
日本:6月25日,日本外相川口順子在莫斯科表示,日本政府不考慮從伊拉克撤軍問題。
英國:英國政府決定不再向伊拉克增派任何部隊。但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指出,不能完全排除將來向伊拉克增兵的可能。
韓國:儘管韓國公民在伊拉克被綁架,韓國政府不改變向伊拉克派兵的決定。
保加利亞:一名人質在伊被殺後,保加利亞總統、總理和國民議會議長髮表聲明表示,保將繼續履行國際承諾,不會從伊拉克撤軍。
意大利: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6月24日宣佈,意大利政府已決定將本國駐伊拉克部隊的任期延長到12月31日。他同時明確表示,意大利不打算向伊拉克增派更多的部隊。
撤軍派
西班牙:當地時間5月23日晚,最後一批西班牙駐伊拉克軍人抵達西班牙本土。
菲律賓:菲律賓7月19日從伊拉克撤出了所有軍事人員。
泰國:泰國將按原計劃從7月27日開始分批從伊拉克撤軍,整個過程到9月底結束。
新西蘭:在目前駐伊拉克的這批軍人今年9月完成為期6個月的援助任務後,新政府將撤回這些士兵,並不再向伊派軍。
洪都拉斯、多米尼加等國,也宣佈將提前從伊拉克撤軍。
維持現狀派
波蘭:波蘭政府打算讓駐伊軍人繼續駐留,從明年起將開始削減駐伊拉克波軍的人數。 (辛化)
責編:揚國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