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新聞分析:為人質要撤軍 菲律賓的兩難選擇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14日 10:21)

    專題:關注伊拉克

  專題:關注戰後伊拉克

  文匯報消息:

  新聞提示

  就在菲律賓人質面臨斬首之際,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當地時間13日,菲律賓副外長拉斐爾塞吉斯突然通過半島電視臺發表聲明説,為回應綁架人質的武裝分子要求,菲律賓將儘快從伊撤軍。當天晚些時候,菲外長阿爾韋特在新聞發佈會上證實了撤軍這一説法,但兩人沒有説明具體的撤軍時間。因此,人質的命運仍懸而未卜。

  人質已帶至“刑場”

  據悉,菲律賓副外長塞吉斯作出這一表示其實離武裝分子決定斬首菲律賓人質克魯斯只有數小時時間。

  菲律賓人克魯斯于上星期在伊拉克遭到了綁架,綁匪當初曾揚言稱,如果菲律賓不從伊拉克撤軍,他們將在當地時間11日晚處決克魯斯。不過,後來又宣佈寬延兩天,後來又縮短為24小時,即至當地時間12日晚。

  綁架者威脅説,除非菲律賓在7月20日以前從伊拉克撤軍,否則將殺死克魯斯。就在菲副外長宣佈撤軍之前,有報道稱,人質克魯斯已經被帶到了斬首現場——一個武裝分子自設的“刑場”,武裝分子隨時都有可能將其斬首殺死。

  以八個孩子的名義

  被綁架的人質是一個有8個孩子的父親。13日淩晨,塞吉斯在半島電視臺發表聲明表示,以菲律賓人民、菲律賓政府以及人類的名義,特別是人質克魯斯的8個孩子的名義呼籲武裝分子手下留情。

  撤軍暫無具體日期

  不過,塞吉斯並沒有説明確切的撤軍日期,只説,在必要的準備工作完成後,將儘快撤離伊拉克。

  當地時間13日,菲律賓軍方發言人丹尼爾盧塞羅也證實了上述説法,他稱,菲駐伊拉克軍事人員可能逐步撤軍,但在具體撤軍的時間上,他也顯得很模糊。軍方只是表示説,一旦總統正式下令撤軍,那麼,菲律賓軍方將會立即著手從伊拉克撤離。與此同時,美國軍方也表示,他們還沒有接到有關菲律賓將提前撤出軍警的信息。

  輿論稱,菲律賓政府官員在半島電視臺發表的這篇聲明刻意使用了模糊的用語,一方面向綁架者表明將會滿足他們的要求,從伊拉克撤離;但另一方面菲律賓政府和軍方都沒有提及具體的撤軍日期和時間表,也沒有提到與此有關的撤離行動計劃。這樣的做法不僅令人質家屬感到懷疑;同時也使外界無法在第一時間證實上述消息的準確性,儘管菲律賓外交部即將就此發表聲明。

  阿羅約曾拒絕撤軍

  為救人質,菲律賓政府通過各種途徑與武裝組織進行溝通和斡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利比亞和埃及的伊斯蘭教領袖們已同意“進行他們的私下談判”來爭取克魯斯的釋放。但他們同時告誡國民要作最壞的心理準備,因為“我們是在與那些難於溝通的人打交道。”

  同時,阿羅約對立即撤軍的要求予以堅拒。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菲是一個信守國際承諾的國家,不會屈服於極端主義分子的威脅和要求。國家安全顧問岡薩雷斯也明確表示,如果政府在8月20日任期結束前撤兵,將會損害菲律賓的國際聲譽。

  獲釋消息真真假假

  正當有關各方為是否撤軍爭執不下的時候,上週六晚間,突然從伊拉克傳來消息稱,克魯斯已經獲釋,並正被帶往伊拉克一家旅館。獲悉此訊的阿羅約總統親自打電話給克魯斯妻子,向她及子女錶示祝賀。得到喜訊的家屬和親友為此欣喜若狂,一個個翹首期待著克魯斯安全返鄉。然而,克魯斯家人的臉上的笑容還沒有收斂,半島電視臺再次播放了綁架者送交的一個錄像帶,明確表示,人質仍在他們手中,並警告菲政府不要抱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除了撤軍,他們不會接受任何其他條件,包括金錢收買。同時表示,他們願意將最後期限再延長48小時,希望菲政府早作決斷。

  對此,菲勞工部長向公眾説,此前獲得的消息是正確的,但由於消息提前走漏,武裝分子在最後一分鐘臨時改變了主意。

  菲民眾施加巨大壓力

  真真假假的消息使得阿羅約政府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馬尼拉一個激進的反戰組織表示,人質事件再次證明了阿羅約在伊拉克問題上犯了個嚴重錯誤,如果人質遇害,那她將對菲律賓人民犯下一個不可饒恕的罪惡。

  此外,菲律賓民眾也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據悉,在克魯斯遭到綁架的第二個死期發出之後,一大批菲律賓民眾來到了馬尼拉的總統府前,徹夜守夜,要求政府儘快作出提前撤離伊拉克的決定,以使克魯斯獲得釋放。

  在大馬尼拉地區的一些小學,學校的老師們甚至動員小學生在每天的上課之前為人質克魯斯進行祈禱,祈禱他平安歸來。這些情景在見諸媒體後給菲律賓政府施加了相當大的壓力。

  菲律賓的兩難選擇

  一場突如其來的人質事件,使菲律賓陷入一場嚴峻的政治危機之中。

  眾所週知,勞務輸出是菲律賓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手段,而外勞的收入在菲律賓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誇張地説,沒有外勞的外匯匯款,菲律賓經濟將立即崩潰。因此,外勞在菲律賓被譽為新時代的民族英雄。中東是菲勞最主要的輸出地之一,人質危機能否順利解決不僅關係到今後前往該地區打工的菲律賓外勞的命運,更是對剛獲連任的阿羅約政府的嚴峻考驗。

  準確地説,這場人質危機使阿羅約政府處於一個極度困難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如果人質因政府的強硬立場而最終不幸被害,那阿羅約必將面對巨大的譴責聲浪和輿論壓力。更糟糕的是這將給剛剛在大選中落敗,並對阿羅約一直心存不滿的反對派勢力提供新攻擊把柄,並有可能為引發一場新的政治動蕩埋下可怕的種子。另一方面,雖然菲律賓派往伊拉克的軍警只有51人,且主要是承擔後勤保障和人道主義援助工作,但是否撤軍將關係到菲律賓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和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也會直接影響菲美同盟關係和菲在反恐聯盟中的態度和立場。菲律賓離不開美國的援助和保護。

  然而,當阿羅約必須在國家利益、人民呼聲和盟友關係、夥伴利益之間作出選擇的時候,她自然不會做出可能自毀前程的決定。迫於各方的強大壓力,菲律賓最終作出了妥協的表示。 (記者 夏曉陽)

責編:張娜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