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洲報道]世界知識産權日:鼓勵創造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7日 14:23)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4月26日是第四個“世界知識産權日”,今年世界知識産權日的主題是“鼓勵創造”。在經濟和科技發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識産權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它已不僅是傳統法律意義上的單位和個人的權利,而且成為國家及産業爭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和具體體現。因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對人的創造力的鼓勵與保護。今天的亞洲頭條我們就一起來關注亞洲國家一些獨特和富有想象力的發明創造。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日本氣溶膠長筒襪 愛美女士的新寵兒


  隨著夏天的日益臨近,許多女士的愛美熱情也逐漸高漲。但是,在炎熱的夏季,不得不穿著長筒襪或許是令每位女士頭疼的事,因為長筒襪既悶熱又不舒服,而且還經常被鉤壞。前不久,日本商家的一項最新發明——氣溶膠長筒襪,解決了女士們的煩惱,有了它,女士們就可以在輕鬆涼爽中度過悶熱的夏季了。

  這是一款讓許多女性夢想成真的發明,它回應了每一位女士追求美的心聲,它就是在日本問世的氣溶膠長筒襪。

  這種襪子的發明人日清公司總裁濱田先生講述了氣溶膠長筒襪的誕生史。三年前的夏天,濱田先生突然想起有一個在公司裏上班的女士對他説起 過,她有一雙修過的美腳,很想露出來,但是因為穿著長筒襪,不但悶熱而且還耽誤了自己展露雙腳。這件事情觸動了濱田先生的靈感細胞,發明一種涼爽襪子的想法就此誕生了。

  日清公司總裁 濱田先生:我想發明一種能讓雙腿看上去更美,而且還能展示美足的襪子,氣溶膠長筒襪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這種氣溶膠長筒襪看起來與真絲長筒襪沒什麼區別,不同的是顧客從貨架上得到的不是襪子,而是一個圓柱形的氣溶膠噴霧器。在“穿襪子”時,女士們只要對準腿和腳輕輕一噴,然後將有色氣溶膠液均勻塗抹至皮膚表面。待液體變幹後,就形成如絲織長一般平整光滑的“長筒襪”了。有了它,就算沒有穿上絲襪,愛美女士的雙腿也會立即變得漂亮動人。

  這種襪子特別為夏天設計,穿上它不僅感覺非常涼爽,而且女士們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腳上的長筒襪會打滑或是不小心刮破了。因此自去年上市以來就受到許多東京女性的喜愛,現在即使在悶熱的夏天女士們也不會感到煩惱了,只要輕輕一噴就能從容度過清爽夏季了。

  濱田先生:最新推出的新式産品還添加了防水成分,不會輕易剝落,要用香皂液沖洗才可以洗掉。

  但是新式襪子也有不如人意的一面,穿襪子時要特別小心,因為氣溶膠可能會在衣服上留下斑點。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氣溶膠長筒襪有三種顏色可供選擇,自然膚色、赤紅色和古銅色,每罐近30雙的容量,售價約28.57美元。最新式産品將於2月底首先在日本上市,不久會遠銷到歐洲、北美和亞洲地區的一些國家。

  印尼面具製造 工藝巧奪天工


  我們都知道印尼的巴厘島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當地有一種傳統舞蹈中會使用獨具特色的木雕面具,這種面具經過世世代代的流傳,已經成為當地極富代表性的傳統工藝品。但是,隨著當地製作面具的手工藝者減少,這項古老工藝正面臨著失傳的危險。

  在印度尼西亞的每個滿月之夜,當地居民都會聚集在一起,觀看傳統的面具舞蹈表演,這種表演在當地十分有名。同時作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手工藝品,這種帶有一點詭異味道的面具也是當地旅遊商店裏最搶手的旅遊紀念品。

  過去不少巴厘島居民都擅長雕刻這種精巧的木制面具,他們把面具雕刻成各種面孔,取材主要來源於神話傳説,因為居民們相信,這些面具所代表的神靈將附著在表演者身上。

  如今,這項技藝正在逐漸走向沒落,只有一小部分手藝人還在繼續製作面具。80歲的瓦言就是其中之一,他工作的作坊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

  瓦言製作面具的時候從來不事先畫草圖,他只是把面具夾在兩腳中間,然後開始思考,一旦他獲得靈感,就開始著魔般的雕刻,一塊平坦的木頭逐漸變成了充滿生命力的面具。

  手工藝者 瓦言:當你製作面具的時候,你的思想和面具融為一體,製作者和面具仿佛成為了一個人,當然這僅僅指手工製作的面具,這你看到的商店裏面那些普通面具是不同的,那些面具是大規模生産出來的。

  已經雕刻好的面具被排成一排,而後用純天然的染料為其上色,白色的染料是由豬骨磨碎製成的。他們認為,用天然染料上色的眼睛和牙齒會賦予面具最為真實的面孔。接下來還要給面具拋光,在上面覆蓋一層石膏粉,最後還要上一層清漆作為保護。有些時候,他們還用馬毛給面具做些鬍鬚。手工業者認為,使用天然材料越多,面具才越能具有靈魂。

  除了自己進行面具製作以外,為了不讓這門手藝失傳,瓦言還在不斷地教教授徒弟。但是到目前為止,還只有50個學徒出師,他覺得熱愛的事業依然有後繼無人的危險。他現在的徒弟剛來這裡兩個月,名叫蘇迪亞努,他希望出師以後繼續從事這一行業。

  學徒 蘇迪亞努:當我結束了學習,我也許會繼續在外工作,或者建立作坊,我過去用皮子製作面具,現在我正學著用木頭雕刻面具。

  瓦言製作的面具通常不在普通商店出售,除了被用於傳統宗教表演,剩下的主要出口到西方國家,在博物館和畫廊展出,售價在85美元到850美元之間。

  槍支變雕塑 柬埔寨學生呼喚和平


  説到武器槍支,人們腦海中或許想到的都是與戰爭和暴力相關的畫面,但是您或許不知道,槍支也能用來做雕塑作品吧,而柬埔寨就有這樣一群富有想象力的年輕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將戰爭中的武器變成了惟妙惟肖的雕塑藝術品。

  在柬埔寨首都金邊郊外的一間舊倉庫裏,一群藝術院校的學生正忙著創作雕塑作品。但是不同尋常的是,這些雕塑作品幾乎全部是由AK-47型步槍和子彈組成的。年輕的藝術家們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創作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槍支雕塑品。

  這些學生來自“金邊皇家美術學院”。三個月前,他們的老師薩莎康斯特布爾交給了他們這項看似“不可完成”的任務,但出人意料的是,經過三個月的苦心磨練,原先只會用陶土進行藝術創作的學生,現在已經能夠將堅硬冰冷、毫無生命力的槍支,變成了頗具現代藝術水準的雕塑精品。

  藝術系教師 薩莎康斯特布爾:我相信所有我接觸過的這些年輕的藝術家都有著“雕塑創作細胞”,他們來自一個擁有神奇雕塑建築遺産“吳哥窟”的國度,這些學生雖然來自不同專業,但是他們都有著令人驚嘆的本領,能夠很快地去適應、學習和創作雕塑藝術作品。

  對於這些才思敏捷的學生們來説,無論是步槍、手槍,還是重機槍,都可以通過雙手的創作,大腦的想象,創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來。但是學生們在鍛打和加熱這些銹跡斑斑的舊槍時,卻要面臨一定的危險。

  26歲 藝術系學生:(這種雕塑創作)並不容易,甚至可能很危險。

  這些雕塑作品是為一項名為“和平藝術”的工程專門創作的,“和平藝術”工程由歐盟委員會以及一些非政府人士出資贊助,參選的作品最終將在聯合國總部或者歐盟總部展出。但是對於柬埔寨這些藝術系學生來説,他們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在首都金邊的雕塑展上與人們見面,因為他們希望這樣的雕塑展,能為維護柬埔寨和平做出一點點貢獻。

  長期以來,柬埔寨人一直生活在戰亂和動蕩的陰影下。槍支,被柬埔寨人視為生命的唯一保障。因此,許多柬埔寨人都擁有自己的槍支,以保障家人的生命安全。柬埔寨曾一度出現槍支氾濫的境況。但是隨著戰亂的結束、和平的到來,私人槍支逐漸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這些武器反而對柬埔寨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現在在柬埔寨,擁有私人槍支是違法的,柬埔寨政府正致力於勸説個人主動上交槍支並進行集體銷毀。僅在去年一場名為“和平火焰”的銷毀武器儀式上,柬埔寨就銷毀了近11萬5千隻槍支。

  阿富汗赫拉特古城的玻璃作坊


  現在揹包旅行在我國的年輕人相當盛行,這種旅行方式的起源於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當年一些歐美的年輕嬉皮士們以各種方式,設法用最少的經費涌向北非、印度、東南亞,去那些遠離工業化物質文明的地方尋找精神慰藉和異域文化帶來的心靈衝擊。阿富汗的赫拉特古城就是這條“嬉皮之路”的必經之地。近30年的戰亂曾使得赫拉特古城乃一度失去了當年“嬉皮之路”的繁華與熱鬧,現在隨著和平的到來,當年在遠方遊客們心目中充滿異域情調的小店、小作坊又開張了,而那裏的玻璃製品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這個小店在赫拉特古城最著名的清真寺附近,熱鬧的商業街上。光看看他的招牌就讓人忍俊不禁,上面用英文這樣寫道:

  “雜貨舖和玻璃廠,大清真寺以北,銀色絲織地毯和其他地毯,藍色玻璃杯、步槍、手槍、銀器、銅器、木桶、音樂等等”。

  從招牌上看經營的項目的確夠多,稱為“雜貨舖”名副其實。不過,當顧客走進商店,店主哈米迪先生會告訴您,其他商品都是他經營的副業,只有玻璃製品才他的特色商品--所有這裡的玻璃製品全都是手工製作,來源就在相距僅一步之遙的家庭小作坊。

  店主 哈米迪:我45年前就在這家店裏經營這項業務,我希望保存我們國家的這項國粹,因為玻璃藝術已經有3000年的歷史了,我希望一直做下去。

  赫拉特的玻璃製品依然保持了古代玻璃製造的所有特點,作品充滿了“殘缺的美”--所有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都是純手工的製作,根本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兩件作品,而且所有的玻璃製品當中都充滿了氣泡。

  哈米迪告訴記者,他現在只能用通過回收廢舊玻璃來為他的小作坊提供原料,因為以前用作原料的砂岩,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這位正在幹活的工匠是哈米迪的親戚,他就像變魔術一樣把從爐膛裏取出的紅色火球,吹製成一件件玻璃作品。

  他在一邊幫忙的兒子也希望自己能早一點學會爸爸的手藝。

  沙明 八歲:我很高興在這裡幹活,很多人看起來覺得很難,但只要你學會了,實際上很簡單。

  和許多阿富汗人一樣,今年58歲的哈米迪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老許多,他認為這都是生活的磨難造成的。由於戰亂,他的商店被迫關門歇業了14年,而他自己也被投入了監獄。隨著和平的到來,遊客的增加,他希望自己商店的生意能夠一天天的火起來。

  “我們希望遊客們會回到阿富汗來(旅遊),這樣我們一天就能賺到500美元,真正能給我們這個行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是遊客,而不是阿富汗人。”

  現在,哈米迪的玻璃製品已經開始有了一些比較固定的外國買主,而且他也把分店開到了首都喀布爾和鄰國巴基斯坦。

責編:揚國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