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隨筆:陷入伊拉克泥潭 美國人又想起越戰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2日 20:37)

  新華社華盛頓4月12日電(記者 班瑋):費盧傑毀屍、什葉派暴動、直升機被擊落,近期從伊拉克傳來的消息總是讓美國人心驚肉跳。不少人表示他們已不再相信布什政府的樂觀説法。不少人又想起越戰,又想起那個實質性的問題:這場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遇到涉及國家利益的大事時,特別是戰爭時期,美國人一般會本能地與總統保持一致,不唱反調。越戰是個例外,當時美國民眾的大規模反戰運動最終迫使總統下令撤兵。可以想象,如今美國在伊拉克又遇到騎虎難下的局面時,布什政府最不願聽到的就是“越戰”二字。所以,當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肯尼迪不久前公然説“伊拉克就是布什的越南”時,立即有共和黨議員指責他為了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克裏當槍手,不惜長敵人志氣,滅己方威風。國務卿鮑威爾也告誡肯尼迪説話要小心,“因為我們正在進行戰爭”。為慎重起見,參議院共和黨政策委員會還于8日發表了一份題為“為什麼肯尼迪的越南不是布什的伊拉克”的文字材料,列數了越戰和伊戰的16點不同之處。

  肯尼迪的言論或許有為克裏助選之嫌,但將伊拉克比作越南的並非僅他一人。在《華盛頓郵報》網站檢索,僅郵報一家就在最近一週內刊登了17篇同時出現“伊拉克”和“越南”字樣的文章,其中7篇是言論,其他的有專欄作者和學者的文章,有讀者來信,也有越戰時期外交官的回憶。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拉裏伯曼教授認為,最近美軍傷亡人數增加無疑會使公眾對總是樂觀的總統表示懷疑。人們可以有很多理由認為伊拉克並非越南,但是兩者之間最引人注目的相似之處是,總統對局勢的説法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專欄作家科爾伯特金説,越戰和伊戰有另一個相似之處:美國民眾對戰爭意義的疑惑。他指出,布什政府在伊戰之前稱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薩達姆與“基地”組織有聯絡,所以為消除安全威脅,美國必須對伊動武。然而過去一年的事實證明這兩條理由都站不住腳。於是政府的説法又變了:美國人需要在伊拉克“推進民主”,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建立一個統一的、不對國際和平構成威脅、不支持恐怖主義的伊拉克。但是最近伊拉克出現的緊張局面使人們不免要問:布什政府怎麼能實現這些目標?

  越戰時期駐西貢的美國外交官羅伯特奧克利則回憶道,約翰遜總統1966年曾異想天開地要在戰時的越南南部“推行民主”。他指望這麼做就可以爭取越南人的支持,減輕美國的負擔,並改變美國公眾對戰爭的看法。奧克利認為,如今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做法與當年相似,結果可能也相似:美國人仍然脫不了身,美國兵仍然會成為靶子。

  如果説上述言論僅僅是專家的觀點的話,那麼美國《新聞週刊》10日公佈的最新民意測驗結果應該更能説明問題:40%的受訪者“非常擔心”伊拉克會成為“另一個越南”,51%的人不贊成布什政府現行的對伊政策。

  《紐約時報》11日發表評論説,當下這麼多人談論越戰對布什政府來説絕不是好現象。雖然這一類比並不恰當,但布什總統需要從越戰中吸取的教訓是:困難時,美國人民是會忠誠地跟著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的總統走的,但前提是他們對行動的意義充滿信心。現在布什政府的戰略似乎只是呼籲大家要堅定不移。堅定不移誠然可貴,但如果僅僅為了堅定不移而堅定不移,那只能説是魯莽了。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