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年終特別節目]中國與亞洲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1日 13:49)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今天是2003年的最後一天,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的經歷。我們亞洲報道節目也希望把過去一年的亞洲大事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和梳理,因此我們準備了兩期特別節目在今天和明天播出。希望我們的節目能夠幫您回憶起,今年發生在亞洲的精彩片斷和重要瞬間。

  [年終特別節目]中國與亞洲(1)

  “誰是泰國人心目中最親密的朋友”?泰國曼谷一家調查中心近日對此進行的調查中,76%的泰國人選擇了中國。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15日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中國正在四鄰間建立起全新的聲譽”。一段時間以來,有關中國塑造新的外交形象、擔負起地區負責任大國的評價不絕於耳。回顧2003年中國周邊外交的點點滴滴,我們的確可以感覺到,本著“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中國在維護地區和平、發展睦鄰友好雙邊關係以及推動地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正越來越多地活躍在國際大舞臺,展現成熟自信的外交風範。


  記者:“我身後就是大家熟悉的釣魚臺國賓館,這裡曾經發生過許多令人矚目的重大事件。今年的8月27日,這裡再一次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為解決朝核問題,來自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的六方代表相聚在這片美麗的中國園林。之前,一些國家曾經互相指責,互不信任。但是在這裡,他們的手終於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2003年8月27日是六方會談的第一天,一大早,釣魚臺門外就被各國記者圍的水泄不通。CNN, 路透、美聯、NHK等世界各大媒體都把鏡頭對準了這片中國的園林。一時間,中國、北京、釣魚臺成了世界傳媒中最閃亮的字眼。

  釣魚臺國賓館的芳菲苑內,記者們目睹了這個歷史性的瞬間。此後的三天中,六方代表頻繁地展開多邊及雙邊會談,就連美國和朝鮮代表也各自端著咖啡杯,在兩個沙發上面對面地進行了長達半個小時的非正式交流。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那麼在安全方面,中國現在也應該説在維護地區安全秩序方面發揮著,我覺得可以説是一種穩定舵,這樣一種作用。比如説朝鮮半島核問題上,中國就扮演了一個斡旋的角色,就是積極地勸和促談,我們是主張在半島實現無核化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跟朝鮮跟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都保持了相當密切的磋商,應該説在這個實現推動實現這樣一個共識方面,還是有成果的。包括朝鮮也不反對最終以無核化作為一個目標。那麼,我們促成了北京的三方會談和六方會談,這兩次會談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把半島核問題納入到一個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這樣能夠使這一問題沿著這樣一個方向去發展。這是符合朝鮮人民,符合中國人民,符合本地區也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那麼,半島問題當然是非常複雜了,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不是説一次兩次會談就能夠解決了的。而且要實現半島無核化,必須要解決朝鮮她所關心的安全和經濟發展一系列問題,所以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是中國會繼續堅持這樣一個推動對話的努力,而且中國的努力得到了朝鮮人民得到中國人民,得到了本地區和美國的支持,所以我們會沿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同時強調保證朝鮮的安全關切,這是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一貫立場,也是中國新安全觀的一種體現。其實中國的新安全觀並不僅僅反應在朝核問題上,回顧過去一年中國外交的成就,我們不難發現,中國的姿態無不透露出這種強調共同安全的新思維。


  2003年8月11至12日,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舉行的“聯合-2003”多國反恐軍演在中國新疆伊利舉行。這是上海合作組織首次舉行多邊跨境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它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那就是:上海合作組織以成員國間的反恐軍事合作為開端,進入了實質性運作階段。另外,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今年在北京落成,這標誌著這個年輕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正逐步朝著在機制化、制度化的方向邁進。

  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七次東盟與中國(10+1)領導人會議上,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這是中國首次加入由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簽署的條約。這為中國-東盟關係的健康發展增加了國際法的基礎,使雙邊友好合作關係制度化、法制化,邁入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中國的加入對亞太地區的和平意義尤為重大,這表明,中國根本不是什麼威脅,而是維護亞太地區和平的中堅力量。在中國的影響下,日本也已經加入了這一條約,如果亞太地區所有大國最終都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話,那麼該地區的和平繁榮將更有保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阮宗澤:“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組織以及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作用,也就是充分體現了新安全觀新安全觀的核心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那麼中國在最近幾年一直大力倡導這種新型的安全觀,也就是説,推進的是一種合作安全或者是共同安全,也就是當別人感到安全的時候,你自己才能覺得更安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以及和周邊國家所做的這一切都正好説明這個新安全觀是符合這個時代的需要,而且它確實對維護中國周邊的和平與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年終特別節目]中國與亞洲(2)

  在積極推進新安全觀的同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交往在2003年也越來越引人注目。由於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周邊國家的産品獲得了越來越多對中國出口的機會,從而也有效地帶動了這些國家經濟的恢復和振興。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帶動和參與下,亞洲區域經濟合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向前發展,對此,《世界經理人週刊》評論説:中國正在成為日本之外亞洲經濟的另一個“發動機”。

  記者:“這是一隻來自泰國的水果,如果在以往,它們在市場上非常罕見,而且通常被消費者看做只可遠觀的奢侈品。不過現在,隨著中泰貿易往來日益頻繁,人們已經可以品嘗到品種更為豐富的熱帶水果,尤其是今年10月中泰蔬菜水果實現零關稅後,這些水果的價格將逐步下降,這將為消費者帶來不小的的實惠。”

  雖然中泰兩國蔬菜水果貿易零關稅的協議只是中泰兩國之間的一個協議,但由於它同時也是《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一部分,因而它的正式生效,意味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進入2003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一直進展順利。2003年10月6日,東盟與中國在巴厘島峰會達成了一項被被稱為“早期收穫”的重要減稅協議,根據這項協議,從2004年1月1日開始,中國和東盟將對一系列的農産品與工業品提前進行減稅。截至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還與東盟國家達成了一系列其他具體協議:其中包括中國與東盟簽署的《農業合作備忘錄》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與新加坡簽署的《在中藥領域的合作計劃》;中國與越南簽署的《中越結算合作協定》。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應該説中國作為亞洲的大國,她本身能夠保持自己的穩定,能夠保持自己的經濟增長,這對亞洲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貢獻。同時這些年,中國在促進地區經濟合作和帶動經濟增長和在維護地區安全方面的姿態更加積極和主動。亞洲國家現在非常重視跟中國的經濟關係,他們都看到了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給他們帶來的機會,希望能夠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互利。”

  近年來,中國已經逐漸成長為亞洲最大的需求中心之一,從而為亞洲其他國家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今年一月到十月,中國從東亞的進口達到了2195億美圓,增長幅度是42.8% 。因此,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的第六大貿易夥伴,日本和韓國的第2大出口市場,並且還取代美國成為新加坡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紐約時報就此做出評論説,“亞洲要賣的,中國都會買,包括石油、天然氣、鋁。中國的龐大市場和採購規模,為每一個人所需要的和平共存提供了基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阮宗澤:“中國在推動地區經濟合作方面起到了另外一個發動機的作用,長期以來,日本由於國內生産總值的份額很大,所以日本是這個地區的一個發動機。那麼近年來,由於中國的經濟持續、高速、穩定地發展,那麼中國作為另外一個發動機的作用日益地明顯。比如説,中國現在對東南亞國家提供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十二到十三,也就是説和日本相當。那麼今年還有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中國做了幾件事情都起到了率先的作用,中國率先和東盟國家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而且中國率先和東盟國家在“10+1”框架下進入“早期收穫計劃”。所有的這些都反映出中國在新形勢下對地區合作積極的和建設性的態度,正是在中國的這種示範作用的引領下,日本、印度都加入這種區域合作的潮流,日本和印度也分別和東盟國家簽署了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和東盟國家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的一些協定。”

  [年終特別節目]中國與亞洲(3)

  眼看著中國國力和地區影響力在不斷提升,一些周邊國家不免會産生一種疑慮:中國的崛起會不會對鄰國産生威脅?對於這樣的疑問,中國正以外交舞臺上的溫和形象和友好姿態來表明自己的誠意。在今年的東盟峰會上,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把中國比做大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則補充説,中國是“溫順”的大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願意把中國當作共同發展的夥伴,把中國的崛起視為亞洲繁榮的動力和機遇。

  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這些年中國發展速度比較快,那麼國際上尤其是周邊國家都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繁榮富強一個強大的中國今後要在這個亞洲地區、在世界上發揮一個什麼樣的作用。那麼人們關心這個問題也不奇怪。因為在國際關係史上,比如説在17世紀到19世紀的時候,一些強國在崛起的過程當中呢,他往往要伴隨著掠奪啊、擴張啊,採取的是這種以鄰為壑的這樣一種做法。那麼人們關心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他要崛起是不是也要出現這樣一種局面。那麼,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和睦鄰、安鄰、富鄰的這個思想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就是向周邊國家向全世界宣誓,中國要採取的是一個與過去其他一些大國崛起不同的一個方針,是一個和平崛起的,選擇這樣一個道路。”

  中國今年以來的外交政策和一系列外交舉動,讓周邊國家充分了解了中國的誠意。他們逐漸認識到,中國與各國的利益交匯點就是共同繁榮與發展。就連曾經鼓吹“中國威脅論”的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都改了口,他説,印中兩國相互間其實並不構成威脅,兩國之間到了“重新安排相互關係”的時刻。印度總理瓦傑帕伊6月的成功訪華更是把兩國關繫帶進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當黎明來臨,我們就從個人生活的封閉和孤獨中自由了。就是這時我們看到了光明,這是賜予全人類的永遠的光明。就是這時我們開始了解他人,開始在生活中彼此合作。”這是瓦傑帕伊在北大的演講。

  記者:“瓦傑帕伊當時還在北京大學的英傑中心外種下了這棵象徵中印友誼的常青樹,幾個月過去了,這棵松樹正在茁壯的成長,但願它的繁茂也象徵著中印友好的美好前景。其實不僅僅是印度,我們越來越多的鄰國都有已經意識到,強大的鄰國未必就是對手。他們已經開始在各個領域同中國加強合作,攜手努力,共同築造亞洲的未來。”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中國的確是在逐漸繁榮富強,但這不是征服,而是競爭。中國是有競爭力的,根本不需要征服馬來西亞。”

  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我認為,我們應該把中國視作機會而不是威脅。如果我們把中國當成威脅,我們會被恐懼嚇得動彈不得。但是如果我們把中國當成機會,我們會激起無數創意,以便乘著中國成長的順風車好好地發展。”

  《國際先驅導報》撰文:如今很難想象哪個國家是中國的敵人;而就在不久前,還很難想象這麼多國家都會成為她的朋友。

  胡錦濤主席訪問蒙古;吳邦國委員長訪問朝鮮;中印兩國簽署《中印關係原則與全面合作的宣言》;中日韓簽署《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

  回顧過去的一年,中國周邊外交取得的成果可以説是碩果纍纍。中國不但保持了與周圍鄰國的良好合作關係,並且越來越主動地參與地區事務,在國際社會樹立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在我們此前對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傅瑩的採訪中,她還告訴我們,在即將到來的2004年,中國周邊還將十分複雜、還有一些熱點難點問題亟待解決,中國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將繼續本著“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為亞洲的和平、安全、合作與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

  →→進入亞洲報道主頁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