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際新聞 > 正文

[亞洲頭條]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開幕(圖)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1日 13:18)


  CCTV.com消息(亞洲報道):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11日在日本首都東京開幕,今天的亞洲頭條就讓我們來關注這次會議的有關情況。此次的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是東盟各國首腦首次齊聚在東盟以外的國家出席會議。而且今年十月,東盟與中日韓三國剛剛在印尼巴厘島舉行了10+3會議,僅隔兩個月後,東盟單獨與日本舉行的此次峰會更顯示出目前日本與東盟關係發展的密切性。作為確定日本與東盟21世紀關係發展框架的一次重要會議,日本和東盟各國首腦對這次峰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這次會議是根據日本首相小泉去年一月出訪東盟五國時的提議而舉行的。前往東京出席本次會議的有東盟十國的首腦及各國的外長和經濟部長。就在本次會議召開前夕,東盟還與日本在昨天舉行了投資與商業合作峰會。在此次峰會上,日本首相小泉表示,日本與東盟的關係發展對於整個亞洲發展與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據悉,作為東盟國家首腦的代表,印尼總統梅加瓦蒂將與東道主日本首相小泉共同主持本次會議。明天,小泉還將與東盟十國首腦先後舉行一對一的雙邊會談。日本外務省一份聲明中透露,在本次峰會期間,日本將正式簽署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相關文件,並與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問題展開談判。

  1新聞觀察:日本和東盟為何越走越近


  如果回顧日本與東盟關係,我們會發現過去幾十年日本與東盟之間關係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由於二戰時期日本曾經入侵過東南亞國家,因此東盟與日本之間一直存在著複雜的恩怨情結。不過在日本首相小泉上臺之後,雙方關係出現了顯著的升溫。目前日本和東盟除了大力加強在經貿方面的合作之外,還準備將這種合作關係拓展到政治、文化、社會等更為廣闊的領域。而日本和東盟之所以越走越近,緣于一系列內在和外在的深刻原因。

  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展迅速的區域性組織,東盟正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熱點。近年來,不僅東盟內部的經濟一體化持續推進,周邊大國如中國、美國甚至印度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動態也是頻頻不斷。在一場跨區域的經濟博弈中,東盟毫無疑問已經成了周邊大國“爭相合作的夥伴”。

  在這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中國與東盟在2002年簽署協議,決定在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將是發展中國家之間最大的區域貿易集團。今年10月,中國正式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從而成為東南亞地區以外第一個加入該條約的大國。

  在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取得迅猛進展的形勢下,作為東亞近鄰的日本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日本輿論指出,由於日本的瞻前顧後,在這場競爭中已經被遠遠地甩到了後面。無論是從經濟還是政治角度考慮,日本都不應該失去東南亞這塊戰略要地。

  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訪問了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新加坡等東盟五國。所到之處,他都強調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聯絡,希望更加密切與東盟國家和區域合作。就是在這次訪問中,小泉同新加坡總理吳作棟簽署了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而這也是日本與其他國家簽訂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

  2002年11月,日本與東盟簽署了《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聯合宣言》,標誌著日本同東盟之間搭建的加深經貿合作的框架大致成形。

  【同期】日本經濟産業相中川昭一:眾所週知,日本是一個依賴出口的國家,由於日本自然資源貧乏,所以發展對外貿易對於日本經濟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日本的貿易夥伴也會從中受益。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提高産品品質,服務,技術水平以及投入更多資金髮展外貿對日本意義重大。目前全球已有180多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作為一個以出口為主導的國家,日本如果落在其他國家後面將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和東盟關係的升溫不僅是日本的迫切期望,也是東盟方面的意願,長期以來,東南亞國家一直存在著“利用大國相互制衡”的心態,而日本適時跟進,正符合這些國家的切身利益。

  然而,日本在同東盟進一步發展經貿關係不可避免會遇到許多難題。在這其中,一個最為突出的障礙就是,日本長期以來不願意開放國內農産品市場,這也造成了日本與其他國家持續不斷的貿易糾紛。日本雖然同新加坡的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但農業産品仍然被排除在協定之外。專家批評説,日本如果繼續這一政策,同東盟其他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將成為空話。

  1新聞背景:日本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日新自由貿易協定


  在本次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上,加強經貿合作將是日本與東盟各國首腦會談的焦點之一。日本還將與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啟動有關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而多年來,在日本努力推動與周邊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背後,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就是日本的農業關稅壁壘。而目前唯一一個與日本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新加坡,就恰恰是一個沒有農業的國家。

  長期以來,日本與新加坡貿易往來密切。日本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成為新加坡鋼鐵市場的主要供應商,日本每年都要向新加坡出口近60萬公噸、價值約為6億新元的鋼鐵。在日新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之前,由於關稅壁壘的存在,日本鋼鐵産業每年都要因此遭受近2000萬美元損失。

  2002年1月13日,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與到訪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共同簽署了兩國雙邊自由貿易條約——《日本、新加坡新時代夥伴關係協定》。根據這一協定,自2002年4月起,除農産品外,日本向新加坡出口的大部分商品均享有關稅減免權;而新加坡向日本出口的免稅商品種類也大幅增加,除10個石油化工産品將在10年內逐步降低關稅外,其他6928種産品都在協定生效之日起予以免稅,其比例幾乎達到日新雙邊貿易的100%。而鋼鐵更是成為率先取消關稅的産品,從而使兩國企業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

  不過有關人士認為,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東盟國家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同日本締結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主要是因為新加坡國內不存在農業問題。由於農業是日本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而日本農民利益的得失也與政治家的前途有著密切聯絡。因此,日本歷屆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並設置了重重的關稅壁壘,以期最大限度地保護本國農業的發展。而新加坡是一個沒有農業生産的城市國家,日本與新加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顯然不會危及自身脆弱的農業,因此理所當然地成為日本理想的合作目標。

  →→進入亞洲報道主頁

責編:常穎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