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伊拉克反對派首領沙拉比
央視國際 (2003年04月14日 15:48)
新華網消息:艾哈邁德 沙拉比現年59歲,是伊拉克最大的反政府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主席。他出身於伊拉克名門,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精通英語,在代數和計算機編碼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沙拉比在外流亡40多年,現居英國倫敦,一直從事反對薩達姆政府的活動,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英美高層保持了多年的密切關係,因而成為美國扶植和賞識的“倒薩”中堅。
出身名門
1944年10月,沙拉比出生於巴格達一個與王室有聯絡的上流家庭。他的祖父是伊拉克王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在當時的王國內閣中先後擔任過9個職位,他的父親阿卜杜勒 哈迪 沙拉比不僅位居當時伊拉克王國上議院領袖要職,而且還是個家財萬貫的富商,在巴格達以南擁有一個佔地100平方英里的巨大農莊。儘管出身在這樣一個門第顯赫的什葉派穆斯林家族,沙拉比自童年起就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1958年7月15日,卡賽姆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伊拉克費薩爾王朝,並殺死了王室成員和許多官員。沙拉比一家從此開始了流亡海外的生活。
輾轉流亡
青年時代的沙拉比先是移居倫敦,後來考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隨後在芝加哥大學攻下了自己的博士學位。沙拉比的這一求學經歷,也決定了他日後親美的政治思想。在完成了學業之後,年輕的沙拉比于1969年參加了庫爾德領導人穆斯塔法 巴爾扎尼策劃的一起政變。當時,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剛剛在伊拉克上臺不久,薩達姆 侯賽因儘管是名義上的副總統,卻是伊拉克實際上的真正統治者。由於遭到了薩達姆情報人員的滲透,這次政變剛一開始便受到了鎮壓,44名參與者被處決。這可以説是薩達姆和沙拉比的初次交手,儘管遭到了慘敗,但也堅定了沙拉比必須借助外部武裝勢力推翻薩達姆的決心。1977年,由於同約旦哈希姆家族的特殊關係,沙拉比應當時的約旦王儲哈桑之邀來到安曼創建了彼德拉銀行。在他的經營下,該銀行很快發展成為約旦的第三大銀行。但1989年,侯賽因國王突然下令查封彼德拉銀行,逮捕了其首席貨幣交易商,並公開通緝沙拉比。有報道説,當時哈桑王儲將沙拉比藏在汽車的後備箱裏,親自開車到約旦邊境,幫助攜帶7000萬美元的沙拉比成功潛逃。最終,約旦法庭缺席審判了沙拉比,並判決沙拉比犯有欺詐、盜用公款和非法貨幣交易等罪行,最後判處沙拉比22年勞役。
後來沙拉比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解釋説,雖然彼德拉銀行當時的確有一些財務問題,但銀行還是有清償能力的,所謂的欺詐和盜用公款之説,其實是約旦當時受到了薩達姆的壓力,出於政治考慮才決定查封銀行的。
建立組織
在沙拉比逃離約旦後不久,海灣戰爭爆發。沙拉比開始著手建立屬於自己的反政府組織——“伊拉克國民大會”。
“伊拉克國民大會”其實是60多個伊拉克反對派組織結成的統一陣線聯盟。1992年6月,它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全體大會,提出了推翻薩達姆政權、成立“庫爾德聯邦國家”的綱領。沙拉比在這次會議上當選為執委會主席,繼而成為了主席。
此後,“伊拉克國民大會”將總部設到了伊拉克北部的庫爾德人控制區,在美英“禁飛區”的保護和美國的資助下逐漸發展成為伊拉克最大的反對派,而沙拉比也利用自己的關係和背景,不斷遊説美國國會中支持他的共和黨人通過“解放伊拉克”的法案。
1995年,由於得到了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些官員的口頭擔保,沙拉比在伊拉克北部積極準備攻打薩達姆政權。但是,就在沙拉比準備開始進攻巴格達的前夕,美國臨時變卦,不願向他提供援助。同時他的盟友——庫爾德民主黨也在關鍵時刻突然倒戈,致使“伊拉克國民大會”130多名成員被殺,沙拉比本人自然也遭到了沉重的打擊。
前途難料
“9 11”事件後,沙拉比再次看到了希望。他抓住這一時機,極力推動美國發動一場推翻薩達姆政權的戰爭,想讓阿富汗塔利班垮臺的一幕在伊拉克重演。有消息説,沙拉比與美國總統布什的反恐顧問唐寧曾經一起制訂了一個代號為“最後較量”的“倒薩”計劃,內容包括由美國訓練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裝吸引薩達姆的軍隊進行決戰,同時由美軍向伊拉克境內派遣特種兵,並對伊軍目標實施大規模空襲。在華盛頓,沙拉比最有力的支持者主要是布什內閣中的鷹派,比如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副部長沃爾福威茨,以及美國國會中的一些右翼人士。但是,並非所有的美國高層人物都欣賞沙拉比,美國國務院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中的許多官員就頗為蔑視沙拉比,認為他喜歡自我表現,辦事不力,難成大器。指揮過海灣戰爭的美國前中央司令部長官安東尼 津尼嘲笑沙拉比是“在倫敦遊蕩的紈绔子弟”,《外交事務》雜誌也曾刊登過一篇著名的文章諷刺“伊拉克國民大會”的戰略,稱沙拉比只會用一群缺乏組織性和戰鬥力的烏合之眾在“禁飛區”內對薩達姆進行無關痛癢的騷擾,最終不是引來美國的軍事干涉,就是遭致薩達姆無情的報復。
責編: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