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不斷 法德建議歐盟設立雙主席制(多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15日 22:58)
CCTV.com消息(世界報道):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昨天在法國巴黎會晤,兩位領導人就改革歐盟領導體制的問題達成妥協,雙方表示,將共同建議歐盟實行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分享歐盟領導權的雙主席制。
根據法德建議,未來歐盟將設立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兩個領導職務。其中歐盟委員會主席由歐洲議會選舉産生,歐洲理事會主席則由歐洲理事會通過多數表決制選舉産生,任期5年或兩年半。希拉克和施羅德表示,他們將於今天把法德兩國達成的一致建議提交給歐盟制憲籌備委員會,但他們沒有説明這種雙主席制將如何運轉和協調。
目前歐盟採取的是輪值主席制度,輪值主席即歐洲理事會主席,由各成員國領導輪流擔任,任期半年。 自去年10月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提出勾畫歐洲未來一體化雛形的“歐盟憲法條約草案”以來,法德兩國一直就歐盟領導模式存在分歧。德國主張採取類似聯邦制的模式,加強具有“超國家機構”色彩的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的權力,而法國由於擔心過多讓渡國家主權,一直主張強化代表歐盟各成員國利益的歐洲理事會。兩位領導人昨天表示,為了歐盟一體化進程,雙方做出一些妥協是非常必要的。
希拉克:本著合作的精神,法國接受了歐盟委員會主席由歐洲議會選舉的建議。德國接受歐洲理事會主席由歐洲理事會選舉表決,任期為2年半或5年。
希拉克還表示,法德兩國達成的妥協符合雙方對於歐洲未來的見解,這表明,對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至關重要的“法—德發動機”運轉良好。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法德提出的雙重領導制度可能將使問題複雜化,使歐盟在處理具體事務時更加難於達成一致。
新聞背景:歐盟機制改革與法德紛爭
歐盟領導權的歸屬問題實質上就是由誰來主導歐盟的問題。正是由於清楚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法德兩國才在歐盟機制改革問題上爭論不休。
自上個世紀90年代,歐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機制改革已勢在必行,歐盟機制改革既是冷戰結束後歐盟的一次內部權力再分配,也是各方在爭奪即將擴大的歐盟之牛耳。法德兩國作為歐盟的兩個發揮主導作用的國家,在歐盟機制改革問題上一直以爭論--妥協--再爭論--再妥協的軌跡運轉著。
在2000年12月召開的尼斯首腦會議上,法德兩國在如何改革歐盟表決機制問題上互不相讓。因為人口占有優勢,德國積極主張歐盟重新按人口分配表決權;而法國則主張保持歐盟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相同表決權的現狀。然而,在最終達成的《尼斯條約》中,法國作出妥協,同意新的表決機制按人口比例分配表決權,擁有8200萬人口的德國一下多了3票,成為歐盟委員會最具發言權的國家。
一向以主導歐洲一體化進程而驕傲的法國在2001年12月歐盟萊肯首腦會議上找到了重新掌握主動權的機會。在這次會議上,歐盟掀開了深層次改革的序幕,決定組建歐洲制憲委員會,這一次德國作了讓步, 這個委員會的主席由76歲的法國前總統德斯坦擔任。
2002年10月29號,德斯坦向歐盟制憲委員會提交了歐盟“憲法條約草案”。這部草案明顯帶有法國色彩,不僅沒有強調未來歐盟的“聯邦性質”,反而主張重新改革歐盟各國表決權,並加強代表歐盟各國利益的歐盟理事會的權力。草案一齣即遭到德國的強烈反對,德國總理施羅德明確反對另立“歐盟理事會主席”,強調未來歐盟應是聯邦性質,並要求加強歐盟委員會的權力。
現在,隨著法德兩國以實行“雙主席制”相互妥協,雙方也似乎都找到了保持自身在未來歐盟發言權的基礎。但圍繞著“雙主席制”如何運行,法德兩國可能還將展開新一輪的爭論與妥協。
責編:陸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