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總理沙龍開始尋求重新組閣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31日 22:23)
央視國際消息(世界報道):由於在2003年財政預算問題上無法和利庫德集團達成妥協,以色列聯合政府內的工黨成員昨天向總理沙龍遞交了辭呈,今天以色列總理沙龍開始與其他黨派協商,尋求重新組閣。
當地時間今天早晨,沙龍的一位助手向媒體透露,幾個月前剛剛退役的以色列軍隊前總參謀長沙烏爾 莫法茲已經接受了總理沙龍的邀請,同意入閣擔任國防部長,接替昨天辭職的工黨主席本 埃利澤。這是沙龍重新組閣過程中確定的第一位部長人選。內閣中的另一個重要職位外交部長的人選目前還沒有確定,前外長佩雷斯拒絕了沙龍對他發出的重新入閣的邀請。
以色列內閣是昨天晚上因為預算案之爭陷入危機的。根據沙龍為首的右翼利庫德集團提出的預算草案,明年以色列政府將撥款1億4千7百萬美元用於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猶太定居點建設,而工黨堅持要求將其中的4千萬美元用於扶助社會弱勢群體。雙方談判破裂,本 埃利澤率領工黨6名部長退出政府。辭職決定將在48小時後正式生效。
據悉,工黨定於下月19號舉行領袖選舉,沙龍指責本 埃利澤辭職是出於黨內競爭的需要,本 埃利澤則指責利庫德集團大量資助猶太定居者,也在為自己拉選票。
儘管工黨反對,但在當天的議會表決中,利庫德集團聯合極右翼政黨仍以67票對45票通過了預算案。但它正式生效還需要經過兩次表決。
目前,沙龍正與各方尤其是極右翼黨派聯絡,試圖組建一個少數派政府。但由於極右翼黨派在議會席位太少,且政治主張各異,加之又受到工黨等在野黨的牽制,沙龍即使組建成新政府也很難平穩運行,大選看來不可避免。
新聞觀察:經濟惡化拖累沙龍內閣
這次引發以色列政府危機的4千萬美元只佔預算總額的0.3%。本 埃利澤和沙龍之所以不肯妥協,與不斷惡化的以色列經濟有關。
上月22號,以色列外長佩雷斯宣佈,鋻於目前的財政困難,以色列將關閉8個駐加拿大、歐洲和非洲的使領館,駐美國的3個領事館也將於晚些時候關閉。這在以色列還是頭一遭。 同一天,以色列財政部官員宣佈,在過去的兩年中,由於巴以衝突和全球經濟下滑,以色列共損失了500億謝克爾,約合53億美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10%。 以色列經濟專家認為,經濟損失50%是由巴以衝突造成的,衝突直接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以色列境外的投資大幅下降,外匯和股票交易出現疲軟,特別是作為以色列支柱産業的旅遊業更是一片蕭條。
與此同時,以色列還不斷增加國防開支,其中包括採取軍事進攻行動的費用,大批徵召預備役士兵的費用以及衝突中傷亡人員的治療和賠償等,僅修建隔離墻一項就耗資2.2億美元。由於防務開支已經佔到國家總預算的五分之一,以色列政府不得不通過增加稅收和削減軍費等手段來減輕經濟壓力。
在2000年巴以衝突前,以色列的經濟指數都是正增長,從未出現過象現在一樣所有的經濟指數都是負數的現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預測,以色列今年的經濟增長率為1%,專家指出,如果經濟繼續滑坡,以色列的失業率將上升至15%-17%,人均年收入也將大幅下降。
經濟衰退使國庫吃緊,直接後果就是預算和開支的分配不均衡,必然引起各利益集團的紛爭,並導致政府的解體。而持續的經濟不景氣,也將使本已被恐怖事件搞得人心惶惶的社會局勢更加動蕩。如果無法在短期內扭轉這一狀況,沙龍政府的執政地位也將受到威脅。 (潘春蓉)
新聞背景:猶太人定居點問題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此次以色列聯合政府內兩個最大的黨分道揚鑣,表面看來是在“猶太人定居點”問題上存在分歧,實際上卻是沙龍和本 埃利澤分別為黨內選舉和以色列大選所做的政治表演。儘管利庫德集團和工黨在政策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分歧,但是在“定居點”問題上,兩個黨保持了高度一致:那就是“不斷擴張”。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方式形成的國家,移民並建立定居點不但是猶太人回歸故國的理想,也是猶太民族建立國家的主要途徑。但以色列在公認邊界之外建立的猶太人定居點則成了引發衝突的火藥桶和巴以衝突最難解決的問題之一。據以方統計,建立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猶太人定居點大約有150個左右,人口超過20萬。
在巴勒斯坦人看來:這些猶太定居者是巴勒斯坦自治領土上的入侵者,是搶奪土地、破壞他們平靜生活的敵人。這些定居點大則成為新興城鎮,小則只是幾間簡易房,不但從軍事上為以色列建立了緩衝地帶,擴大防禦縱深,而且分割了巴勒斯坦土地,阻止巴勒斯坦建立完整、強大的獨立國家。
雖然以色列不斷拆除猶太人自發建立的非法定居點,但對於那些得到政府授權的定居點,以色列歷屆政府都投入大量財力物力,積極擴建。 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工黨政府開始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建定居點,在工黨執政10年間,建立了40多個定居點。
1977年利庫德集團在大選中獲勝,並取代工黨執政到1992年。15年間,由於利庫德集團的擴張政策,定居點數目迅速增長。90年代初期,以色列每年用於定居點建設的費用高達10億美元。
1992年至2000年8月間,工黨政府重新執政並同巴解組織簽署了奧斯陸協議,定居點建設從總體上放慢,但無論是拉賓、內塔尼亞胡還是巴拉克,都沒有放棄建設定居點。被譽為“和平鬥士”的拉賓曾在競選時承諾凍結定居點,但他上任後不但完成了利庫德政府留下的1萬套未完成住宅建設,而且新建了3492套住宅。
2000年,利庫德集團領導人沙龍就任總理。作為以色列定居政策的策劃者和積極鼓吹者,沙龍早在70年代擔任農業部長時,就積極推動把定居點向西岸發展。他提出的“沙龍方案”“七星方案”,從以色列軍事利益考慮,連結沿綠線兩側建設的7個定居點,把綠線向東擴張。
2001年,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新建34個定居點,全部位於交通要道或山頂制高點。
阿拉法特曾明確表示:以色列繼續掠奪土地、建設定居點是無法獲得和平的。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也紛紛對以色列擴建定居點提出譴責。但是,從歷屆以色列政府的做法可以看出:擴建定居點對以色列的利益非常重要。像沙龍所説:在我離任以前,不要幻想討論撤消定居點的問題。 (張丹)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