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展望:施羅德和施托伊貝爾鹿死誰手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0日 07:19)
新華網消息:本月22日,德國將舉行第15屆聯邦議院選舉。這是德國本世紀的第一次全國大選,其結果令世人關注,究竟是現任總理施羅德連任,還是挑戰者施托伊貝爾讓聯盟黨重新成為執政黨。
兩派之爭各有韆鞦
在德國大選舉行前夕,德國民意調查機構不斷地發表調查結果。德國著名的“阿倫斯巴赫”、“福爾薩”等5大民意調查機構從年初開始幾乎每星期都公佈大選調查結果。直到8月底,由社民黨和綠黨組成執政聯盟在民調中始終處於劣勢。但在不久前舉行的民意測驗中,執政聯盟卻突然峰迴路轉,支持率直線上升。現已形成施羅德領導的社民黨和施托伊貝爾代表的聯盟黨平分秋色的局面。
“阿倫斯巴赫”本月18日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聯盟黨的支持率為37.3%,社民黨為37%。根據“福爾薩”的最新調查結果,社民黨的支持率已由8月初的35%上升到40%,聯盟黨則由41%降到了38%。
經濟仍是大選焦點話題
今年德國大選參選黨派有20多個,在它們的競選綱領中,經濟、就業、社會福利等選民最關心的問題都被放在了顯著位置。
社民黨提出,將繼續推行財政緊縮政策,力爭到2006年實現財政平衡,並以此保持物價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崗位。為降低失業,社民黨還提出了以開發低工資崗位為重點的促進就業計劃。在外交政策方面,強調要繼續執行現行政策,主張德國在雙邊和多邊機制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聯盟黨提出,要分別將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工資附加費以及公共支出在國內生産總值中所佔比例降到40%以下,並希望通過降低低工資收入人員的社會保險費以及通過國家補貼來創造新的工作崗位。聯盟黨還強調保持外交政策的延續性,主張深化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強德國的雙邊及多邊合作和在國際機構中的作用。
綠黨突出了環保和社會問題,強調保護生態、保護消費者和機會均等,並提出改革德國現有的失業和社會救濟制度,建立基本保障金。在外交方面,綠黨提出全球化要體現公正,並主張加強聯合國和歐安組織的作用。
五黨派有望進入聯邦議院
德國實行議會民主制,由議院選舉出的聯邦總理負責組閣,政府通常由議會中議員佔多數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因此,取得聯邦議院選舉的勝利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取得了組閣權和執政權。
目前,基民盟和基社盟聯合組成的聯盟黨以及社民黨、綠黨、自民黨、民社黨等20多個黨派已經通過德國聯邦選舉委員會的審查,取得了參加競選的資格。屆時將有3542名候選人角逐下屆聯邦議院的598個議席。分析家認為,本屆大選真正有望進入下屆議院的只有社民黨、聯盟黨、自民黨、綠黨和民社黨5個政黨及政黨聯盟。
根據德國《選舉法》,本次大選擁有投票權的德國選民共有6120萬人,每個選民擁有兩張選票。第一票用以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候選人,並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多的人當選。在本屆大選中,將有半數議員,即299名議員通過這一途徑直接進入聯邦議院。選民的第二票用來選舉政黨。各黨的第二票得票率不僅決定其分配議員數量的多少,也將直接關係到該黨在聯邦議院擁有席位的比例,從而對該黨能否成為執政黨舉足輕重。
施羅德在競選中略佔上風
本屆大選的最終爭奪在社民黨主席、德國現總理施羅德和聯盟黨候選人施托伊貝爾之間進行。兩人現已進行了兩輪面對面的電視辯論。從目前情況看,施羅德及他所領導的社民黨略佔上風。
首先,施羅德在最近處理德國東部和南部地區特大洪災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較強的領導和工作能力,贏得了民眾、尤其是東部地區不少選民的信任。其次,現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伊拉克問題上所堅持的反戰立場得到了多數德國人的認同。第三,施羅德利用兩次電視辯論的機會成功地展示了他的個人魅力和領袖風采,對傳統選民起到了較好的動員作用。
但社民黨執政期間在經濟方面建樹不大,尤其是施羅德沒能實現要在任期內將德國400萬失業人員降到350萬以下的承諾,成為社民黨和施羅德的軟肋。去年秋天以來,德國經濟增長乏力,破産浪潮席捲全國,失業人數居高不下也是社民黨在選民中的支持率曾長時間落後的重要原因。
與施羅德相比,聯盟黨總理候選人施托伊貝爾的個人魅力略顯不足,但他從就業方略、經濟政策、國內安全等德國現政府的薄弱環節入手,提出了廢除提高生態稅、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促進東部發展、利用德國的教育和科研優勢開拓勞動市場等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建議,贏得了相當多選民的支持和認同。
雖然施羅德的社民黨略佔上風,但施托伊貝爾代表的聯盟黨也不會輕易放棄。本屆德國大選究竟鹿死誰手,只有在22日投票結束後才能見分曉。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