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消息(CCTV駐倫敦記者王曉琨報道):英國大眾報紙《每日郵報》8月7日刊登署名文章,詆毀中餐,激起了旅英華人的義憤。
事情的起因是8月6日英國餐飲業協會發表的一份報告,報告指出,英國人去年吃了一億零九百七十萬份中餐,令中餐成為最受歡迎的餐食;而印度餐退居次席,去年賣出了七千零三十萬份。
英國餐飲業協會的報告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卻引來好事之徒的妄加評論。一位自稱是“美食評論家”、專為《差勁倫敦餐館指南》寫作的人士,在發行量很大的《每日郵報》發表文章,指稱:中餐之所以獨佔鰲頭,是因為英國人的飲食口味被欺騙了。
這位名叫坎皮恩的作者説:中餐乃是世界上最説不清楚的食品,而製造這些食品的是一個吃蝙蝠、蛇、猴子、熊掌、雀巢、鯊魚翅、鴨舌和雞腳的國家。
文章繼續寫道:華人餐館最不可靠。例如,古老肉中的豬肉是次等肉,肉少而油炸外皮多,還添加食物色素;炒麵乃是預先煮好的面與剩面的混合物,這東西在中國已經找不到了。“不論你在什麼地方買春卷、多少錢一個,保證裏面空空如也”。文章指責中餐大量放味精、豉油和蠔油刺激食客的胃口,從而也危害了食客的健康。
坎皮恩在抨擊中餐的同時卻讚揚印度餐貨真價實、童叟無欺,認為印度餐已成為英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坎皮恩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呸,雜碎!》。從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作者對中餐懷著多麼嚴重的偏見。
容忍這樣一篇顯然帶有偏見的文章在大眾報紙發表,並一反常規,沒有安排與此觀點相反的文章刊登,顯示了《每日郵報》編輯部的立場。這也正是旅英華人奮起反抗的主要原因。
本台記者就此採訪了組織華人抗議活動的英國外賣公會主席陳德梁先生。他説,坎皮恩的歪曲文章一發表,眾多華人社團立即就作出了反應。他受眾團體之托,給《每日郵報》編輯部寄去了抗議信,但好幾天沒有得到回音。8月20日,旅英華人華僑的十一個團體聯合到位於倫敦肯辛頓區的《每日郵報》社門前抗議,代表們打出的橫幅是:危言聳聽抹黑中餐,每日郵報還我公道。一路上吸引了路人關注。
代表們原本想把一份中式外賣餐盒作為抗議象徵交給《每日郵報》社,但是該報社人員一直避而不見,陳德梁遂宣讀了一份聲明。聲明指出:坎皮恩的文章以偏蓋全,誤導英國讀者,使民眾對中餐産生極為錯誤的認識。報社不負責任地刊登這篇文章,並對産生的社會反響視而不見,對華人的抗議信不予回復,又拒不接待華人代表,足見該媒體對華人地位的輕視。
連日來,旅英華人華僑社團繼續發表抗議言論,指出:過去二百年來,華人在英國一直平靜和諧地生活。坎皮恩的文章挑撥種族關係,後果輕則引起誤導,重則將煽起種族衝突。
據本台記者了解,目前在英國生活的華人總數已達四十萬。印巴、阿拉伯及黑非洲等的外來移民在英國則更多。不同的生活習俗、價值觀念和文化背景,使英國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的矛盾時有發生。
英國政府和社區一直在做種族和解及外來移民融入工作,強調英國是多元文化的國家;但是總有心懷偏見又不願意了解外來民族文化特點的“人士”屢屢發難,出言不遜,引起爭端;而某些不負責任的英國媒體有時就做了推波助瀾的工作。
在這場風波之前,英國一些媒體就曾把口蹄疫的起因、餐館醬油有害物質超標等“屎盆子”往華人頭上扣。一次次被造謠中傷也使旅英華人逐漸認識到:埋頭賺錢、不問政治,最終仍會吃虧。本次事件中,華人社團迅速形成合力並通過各種途徑表達自己的心聲,以正壓邪,讓人看到了英國華人社會的希望。
坎皮恩詆毀中餐事業、《每日郵報》為其張目的風潮還沒有過去。英國外賣公會主席陳德梁先生對本台記者説:日前他收到了《每日郵報》編輯顧問約翰 布賴恩特的回信。
信中承認8月7日刊登的文章措詞過於尖刻,具有爭議性。他對文章引起華人心煩意亂表示歉意。但這位編輯顧問説,有關飲食和烹調方式的意見一向富有爭議性,編輯部認為在這樣的前提下,應該有讓坎皮恩先生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他並稱坎皮恩是一位受人尊重的作者和飲食評論家。
對於《每日郵報》的這一表態,英國華人社團並不滿意。陳德梁先生最近約見了《每日郵報》編輯部的主管,該主管在事實和公理面前最終承認在編排稿件的時候沒有做到公正、客觀。他答應請人再寫一篇與坎皮恩觀點相反的文章在《每日郵報》刊登。
對於高級主管的這一表態,華人社團已經決定,請一位與坎皮恩同樣資歷和影響並與坎皮恩在同一協會工作的英國飲食評論專家,寫一篇同樣篇幅、但觀點完全相反的文章,在《每日郵報》的同一版面和位置刊登,已正視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