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美老運動員講述“乒乓外交”的虛驚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8日 21:00 來源:

  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記者張寒、朱峰):當一群老朋友重逢,話題中總夾雜著歷史的閃光點,何況他們共同見證的原本就是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周恩來總理稱之為“小球推動大球”的中美乒乓外交。那是35年前,這幫現在的朋友當時還可能互相猜疑,35年後,他們重又在中國北京聚首,已經將那段多餘的擔憂當作美好回憶的談資。

  15歲少女親歷“乒乓外交”

  1971年,朱迪霍夫羅斯特年僅15歲。當她和父親交上900美元的保證金、以替補身份獲得名古屋世乒賽的參賽機會時,這位棕發藍眼睛的小姑娘並不知道,這次行程將使她成為最早訪問新中國的美國人之一。她更不可能預見到,這在某些隊友看來潛伏著危險的東方之旅,會成為打破中美關係僵局的叩門磚。

  “我當時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實在是太小了,還不懂得什麼,”她回憶道,“在我的印象裏,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度,所以一聽説要去中國,我就興奮不已。”

  第三次踏上中國的國土,已經50歲的朱迪又興奮得像回到了35年前,一見到中國的老朋友就拉住手説個不停,座談會剛結束就跑到背板前展開“合影車輪戰”。

  當年的旅程不可能不在朱迪的人生中刻下深遠的印記,在那短短的7天裏,她與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的照片飛上了世界各大報章,演講、上電視和撰寫文章成了她回到美國後的最主要工作。而幾十年後,這位從未能躋身世界一流選手行列的女運動員將自己的畢生事業建築在了這個在美國並不普及的項目上,她進口乒乓球裝備的買賣中一大部分貨源就來自中國。

  在朱迪看來,能來中國對誰來説都是一大幸事:“九年前中國乒協邀請我們訪華時,我把全家都帶來了,兩個女兒摩根和安德里恩妮,丈夫丹、兒子萊恩,可惜這次只帶來兩個女兒。”

   “總覺得去中國護照會出問題”

  不是每一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的成員都像朱迪那樣毫無戒心,早在中國向參加第三十一屆世乒賽的美國隊發出邀請時,接受與否就成了隊員們激烈爭論的話題,最終成行時仍有人以安全為由拒絕參與,而決定訪華的人也在獲准入境前懷揣一顆忐忑的心。

  當年應邀訪華的7名美國運動員中有三位女將,康妮斯維李斯正是“三朵金花”之一,那時的她比朱迪大不了多少,一樣是玩心壓得過歷史覺悟,但她還是比年齡最小的朱迪多了點擔心,那就是“如果我們被拒簽可怎麼辦”。

  説起這件往事,康妮哭笑不得:“讓別人説來,我們已經接到了邀請,就沒有不獲准入境的道理,可我就是一直在擔心護照會出問題,現在想起來,當時真是笨啊。”

  李富榮:“據説美國持槍的人很多”

  從擔心到放心,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前著名乒乓國手李富榮就是有代表性的一個。

  在他的印象裏,1972年隨中國代表團回訪美國前的準備期,心情是喜憂參半的:“踏上美國國土的那一刻我終身難忘,一是興奮,因為美國是個神秘國度;但也有點擔心,因為據説那裏持槍的人很多。”

  擔心歸擔心,李富榮還是依然踏上了訪美的行程:“結果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我不但回來了,而且帶著美國人民的友誼回來了。我們在美國的訪問非常成功,參觀了底特律工業基地,遊覽了迪斯尼樂園,這些經歷讓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友好。”

  事實證明,溝通往往是化解誤會的最佳藥方。1971年,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中美乒乓球運動員之間從陌生人成為朋友,同時也打開了中美關係解凍的大門。就這樣,一項運動能促成國際間的友誼,甚至改變了歷史,同時留下了一段“虛驚”的佳話。

責編:王曉遐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