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全文1)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全文1)
    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將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

    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複雜的國內外形

    勢下,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九個五年

    計劃勝利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二十

    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使我國的生産力水平邁上了一個

    大臺階,商品短缺狀況基本結束,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重

    大變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機制在配

    置資源中日益明顯地發揮基礎性作用,經濟發展的體制環

    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

    型經濟迅速發展,對外經濟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已

    經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經濟和社會全面

    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開始實施第三步

    戰略部署。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今後五到十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

    是進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時期,也是完善社會主

    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時期。根據黨的十

    五大提出的遠景目標,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二00一至

    二00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國民經濟保

    持較快發展速度,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經

    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為到二0一0年國內生産總

    值比二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國有企業建立現代

    企業制度取得重大進展,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健全,完善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實質性步伐,在更大範圍內和更

    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就業渠道拓寬,城鄉

    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物質文化生活有較大改善,生態建設

    和環境保護得到加強;科技教育加快發展,國民素質進一

    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實現現

    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解決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

    和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

    速度。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科技革命迅猛發展,

    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在

    經濟上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壓力

    將長期存在。對於當今世界形勢的深刻變化和發展趨勢給

    我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

    感和憂患意識。要積極進取,努力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

    國際競爭力,決不能因循守舊,喪失發展機遇。國內外形

    勢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堅持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以提高經濟效

    益為中心,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經濟結構存在的

    問題,主要是産業結構不合理,地區發展不協調,城鎮化

    水平低,這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把經濟結

    構問題解決好,才能擴大國內需求,增加有效供給,也才

    能切實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

    中贏得主動。要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

    結構調整中保持快速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要任

    務是:優化産業結構,全面提高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水

    平和效益;合理調整生産力佈局,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逐步推進城鎮化,努力實現城鄉經濟良性互動;着力改善

    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繼續完成工業化

    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艱巨的歷史性任務。大力推進國民

    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産力的

    跨越式發展。

    推動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必須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

    新。要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推進國有經

    濟佈局和所有制結構調整,使生産關係適應生産力發展的

    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繼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加快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

    産力的決定性作用。完成“十五”計劃,保持經濟持續快

    速健康發展,有賴於在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方面取得突破

    性進展,推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十五”計劃是進入新世紀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開

    始實施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也

    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制定“十五”計劃,要把發展作為主題,把結構調整作為

    主線,把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把提高人民生活

    水平作為根本出發點。要全面估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

    新形勢,充分體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面對改

    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形勢和任務,必須堅持黨的

    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

    求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推動經濟發展

    和社會全面進步。為此,必須着重研究和解決重大的戰略

    性、宏觀性和政策性問題。

    一、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加強農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保持經濟

    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耕地和水資源緊缺,是我國農業

    發展的長期制約因素。人口增加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

    將對農業生産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視保護和提高糧

    食生産能力,建設穩定的商品糧基地,建立符合我國國情

    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糧食安全體系,確保糧食供求

    基本平衡。必須充分認識發展農業的重要性、艱巨性,始

    終把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保證農業在提高整體

    素質和效益的基礎上持續、穩定發展。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僅關係到農業和農村的發

    展,而且關係到國民經濟的全局。要大力調整農業結構,

    積極拓寬農民增收領域,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

    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實現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

    不斷向生産的廣度和深度進軍。以優化品種、提高質量、

    增加效益為中心,大力調整農産品結構。加快發展畜牧、

    水産業,提高農産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合理調整農業生産

    的區域佈局,發揮各地農業的比較優勢。引導鄉鎮企業推

    進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體制創新,實現健康發展,加快

    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推進以科技服務和信息服務為

    重點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

    廣,使先進適用技術進入更多農戶。加快建立農産品市場

    信息、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體系,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生

    産優質農産品。

    深化農村改革,是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根本措施。

    加快農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設,長期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

    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

    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積極穩妥地搞好鄉鎮

    機構改革。深化農産品流通體制市場取向的改革,發展農

    産品銷售、儲運、保鮮等産業,發揮各類仲介組織在搞活

    農産品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完善糧食收購保護價、糧食儲

    備和風險基金制度。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善金融服務,

    增加對農業的信貸投放,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戶生

    産經營的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供銷社改革。要把農業産業

    化經營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鼓勵、支持農産

    品加工和銷售等企業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形成利益共享、

    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

    多渠道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堅持群眾性農田基

    本建設,加強農村道路、供電、供水、通信等基礎設施建

    設,改善農村生産、生活和市場條件。

    二、加快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

    工業改組改造和結構優化升級,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

    整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對於經濟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技術進步為支撐,

    突出重點,有進有退,努力提高我國工業的整體素質和國

    際競爭力。

    我國工業具有相當基礎,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依託。

    要切實轉變工業增長方式,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積極採用

    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産業技術改造。緊緊

    圍繞增加品種、改善質量、節能降耗、防治污染和提高勞

    動生産率,在能源、冶金、化工、輕紡、機械、汽車、建

    材及建築等行業,有重點地改造一批骨幹企業,提高工藝

    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依託重點技術改

    造和重大工程項目,提高設計和製造水平,推進機電一體

    化,為各行業提供先進和成套的技術裝備。採取措施積極

    推進老工業基地改造,充分發揮其基礎雄厚、人才聚集的

    優勢,努力提高産業水平。資源開採為主的城市和大礦區,

    要因地制宜發展接續和替代産業。要加快發展電子信息、

    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産業,形成工業發展新的增

    長點。把改造傳統産業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緊密結合起來,

    推動整個工業優化升級和持續發展。

    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關閉産

    品質量低劣、浪費資源、污染嚴重、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

    的廠礦;淘汰落後設備、技術和工藝,壓縮部分行業過剩

    生産能力。完善企業的市場退出機制,對長期虧損、資不

    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破産。積極穩妥地關閉資源枯

    竭的礦山。通過主動退出和積極調整,提高資源配置效益。

    按照專業化分工協作和規模經濟原則,加快企業組織

    結構調整。通過兼併、聯合、重組等形式,形成一批擁有

    自主知識産權、主業突出、核心能力強的大公司和企業集

    團,提高産業集中度和産品開發能力。積極扶持中小企業

    特別是科技型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

    的方向發展。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

    用,逐步形成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格局。

    工業改組改造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正確引導投資方

    向。要依靠現有基礎,防止盲目擴大規模和重復建設。要

    從我國勞動力富餘的國情出發,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

    要堅持引進技術同自主創新相結合,技術的先進性與適用

    性相統一。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

    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

    擴大總量,優化結構,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水平。要

    發展現代服務業,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明顯提高服務業

    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和從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

    員的比重。

    現代服務業要提高服務水平和技術含量,大力發展信

    息、金融、會計、諮詢、法律服務等行業,帶動服務業整

    體水平提高。傳統服務業要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

    進行改造,着重發展商貿流通、交通運輸、市政服務等行

    業,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多式聯運、網上銷售等組

    織形式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效益。

    發展服務業要面向城鄉居民消費。進一步發展以經濟

    適用住房為重點的房地産業,推廣和規範物業管理。積極

    發展旅游産業,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産品。加

    快發展社區服務業,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引導文化娛樂、

    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衞生保健等産業發展,滿足服務性

    消費需求。發展農村服務業,增加服務內容,改善消費環

    境。

    加快服務業市場化、社會化步伐。打破服務行業中的

    壟斷經營,放寬市場准入,引進競爭機制,鼓勵企業優化

    重組。實現仲介機構與行政部門脫鉤和改制。加快企事業、

    機關單位服務社會化。積極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增強流通

    企業活力。

    四、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

    國産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

    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順應世界信息

    技術的發展,面向市場需求,推進體制創新,努力實現我

    國信息産業的跨越式發展。

    要在全社會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計算機和網絡的

    普及應用程度,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政府行政管

    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産經營要運用數字化、網絡化

    技術,加快信息化步伐。面向消費者,提供多方位的信息

    産品和網絡服務。積極創造條件,促進金融、財稅、貿易

    等領域的信息化,加快發展電子商務。推動信息産業與有

    關文化産業結合。各級各類學校要積極推廣計算機及網絡

    教育。在全社會普及信息化知識和技能。

    加強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抓緊發展和完善國家高

    速寬帶傳輸網絡,加快用戶接入網建設,擴大利用互聯網,

    促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健全國家公共信息網。

    加強信息化法制建設和綜合管理。強化信息網絡的安全保

    障體系。

    加速發展信息産業。重點推進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高

    性能計算機、大型系統軟體、超高速網絡系統、新一代移

    動通信裝備和數字電視系統等核心信息技術的産業化。加

    快發展軟體産業和集成電路産業,支持新型元器件、計算

    機網絡産品、數字視聽産品的發展,提高信息化裝備和係

    統集成能力,滿足市場對各類信息産品的需求。積極發展

    信息服務業特別是網絡服務業。

    五、進一步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是今後五至十年一項十分重要的任

    務。要優化結構,調整佈局,提高工程質量,拓寬投資渠

    道,注重投資效益,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水利建設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

    理。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防洪抗旱並舉,

    下大力氣解決洪澇災害、水資源不足和水污染問題。科學

    制定並積極實施全國水利建設總體規劃和各大江河流域規

    劃。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抓緊主要江河控制性工程建

    設和病險水庫加固,提高防洪調蓄能力。搞好中小水利工

    程維護和建設。加強城市防洪工程建設。搞好水利設施配

    套建設和經營管理,加快現有灌區改造。水資源可持續利

    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

    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強水資源的規劃與管理,搞好

    江河全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協調生活、生産和生態用

    水。城市建設和工農業生産佈局要充分考慮水資源的承受

    能力。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

    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抓緊治理水污染源。改革水的

    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調動全社會節水和

    防治水污染的積極性。採取多種方式緩解北方地區缺水矛

    盾,加緊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儘早開工建設。

    交通建設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加強公路、鐵路、

    港口、機場、管道系統建設,健全暢通、安全、便捷的現

    代化綜合運輸體系。加強公路國道主幹線建設,完善公路

    網絡,逐步提高路網通達深度。加強城市道路建設。加強

    鐵路主通道建設,擴展鐵路網絡,改造既有線路,提高列

    車運行速度,適當發展高速鐵路和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強

    沿海樞紐港口建設和內河航道治理,發展水路運輸,建設

    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支線機場,完善樞紐機場,優化航空

    網絡。加強輸油氣管道建設,形成管道運輸網。

    能源建設要發揮資源優勢,優化能源結構,提高利用

    效率,加強環境保護。調整煤炭生産結構,發展潔凈煤技

    術,提高優質煤和潔凈煤比重,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實行

    油氣並舉,加快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利用。通過合作

    開發等方式,積極利用國外油氣資源。電力建設要立足當

    前,着眼長遠,調整電源結構,加強電網建設,推進全國

    聯網。充分利用現有發電能力,發展水電、坑口大機組火

    電,壓縮小火電,適度發展核電。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逐

    步實行廠網分開、競價上網,健全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

    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廣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

    六、實施西部大開發,促進地區協調發展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關係經

    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關係地區協調發展和最終

    實現共同富裕,是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西部

    大開發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既要有緊迫感,又要有長

    期奮鬥的思想準備。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量力

    而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力爭

    用五到十年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有

    突破性進展,西部開發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西部開發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一批交通、水利、

    通信、電網及城市基礎設施等重大工程,實施“西氣東輸”

    、“西電東送”。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有計劃分步

    驟地抓好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改善西部地區生

    産條件和生態環境。積極調整産業結構,加強農業,發展

    特色産業,推進優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加快培

    育旅游業,努力形成經濟優勢。發展科技教育,做好人才

    培養、使用和引進的工作,實行幹部交流,推廣高新技術

    和先進適用技術。依託亞歐大陸橋、長江水道、西南出海

    通道等交通幹線,發揮中心城市作用,以線串點,以點帶

    面,有重點地推進開發。國家實行重點支持西部大開發的

    政策措施,增加建設資金投入。加大對西部地區特別是少

    數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加快西部地區改革和擴大

    對內對外開放步伐,發揮多種所有制經濟活力。

    中部地區要發揮承東啟西、縱貫南北的區位優勢和綜

    合資源優勢,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提高工業化和城鎮化水

    平。以沿重要水陸交通幹線地區為重點,積極培育新的經

    濟增長點和經濟帶。大力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建設區域

    化、專業化、規模化的農産品商品生産及加工基地。加大

    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力度,逐步形

    成各具特色的有競爭力的産業。

    繼續發揮東部沿海地區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有條件的地方爭取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加快産業結構優

    化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産業,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着

    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大力推進多種形

    式的地區經濟技術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支持中西部地區

    發展。

    七、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

    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可以為經濟發展提

    供廣闊的市場和持久的動力,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

    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隨着農業

    生産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

    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

    發展小城鎮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小城鎮建

    設要合理佈局,科學規劃,規模適度,注重實效。要把發

    展的重點放到縣城和部分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建制

    鎮,使之儘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發揮農村地域性經濟、

    文化中心的作用。發展小城鎮的關鍵在於繁榮小城鎮經濟,

    把引導鄉鎮企業合理集聚、完善農村市場體系、發展農業

    産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要廣

    辟投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和城鄉居民投資,在政府引導下

    主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建設小城鎮。改革小城鎮戶籍

    制度。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

    決城鎮建設用地。儘快形成符合小城鎮經濟社會特點的行

    政管理體制。

    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發育程度差異很

    大,要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推進城鎮化,逐步形成合理

    的城鎮體系。注意發展城市間的經濟聯絡,發揮中小城市

    對小城鎮發展的帶動作用。在着重發展小城鎮的同時,積

    極發展中小城市,完善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發揮大城市

    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各類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綜合管理

    水平,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

    發展的城鎮化道路。

    八、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按

    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總體跟進,重點突破,提高

    科技持續創新能力,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為經濟結構戰

    略性調整和現代化建設不斷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