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俄羅斯空軍張家界天門山特技飛行表演 > 正文

天門山文化之隱逸文化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15日 11:22)

  天門山隱逸文化在整個天門山文化中佔有很大比重,充滿著神話色彩,顯得撲朔迷離。開天門山隱逸文化先河的是神農皇帝的雨師赤松子。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中有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的記載;清道光《永定縣誌》中亦稱“良得黃石公書後,從赤松子遊,邑中天門、青岩各山多存遺跡”。清同治《直隸澧州志》、《續修永定縣誌》及清光緒《永定縣鄉土志》等,也有關於赤松子在天門山煉丹的記載。山上,至今有赤松峰、金水池、丹灶峰、赤松橋、赤松岩,山下則有赤松村、赤松坪、赤松溪等地名或遺址。歷代以來,留下許多吟咏赤松子在天門山煉丹的詩文。

  戰國時期的鬼穀子,是步赤松子後塵上天門山修煉的又一名人。他是縱橫家鼻祖,蘇秦與張儀都是他的門生。天門山西北谷石壁上有鬼谷洞,清道光《永定縣誌》載,此洞“石室幽邃,下有清流,相傳鬼穀子居此學《易》,今石壁上有甲子篆文。”103年後的《永定縣鄉土志》説“洞在天門山絕壁,無路可階,有樵者誤入洞,見壁上畫字如篆文,離奇不可辨。欲再往,雲氣怒涌不可支。歸述之人,好事者往尋之,竟路迷不得入。”1981年有個採岩耳的漢子縋繩入洞,見洞口有四個石凳,他掀下兩個打算留作紀念,走進三里許,水聲嘩嘩,雲霧怒涌,路斷而返。下山尋石凳,竟不可得。此後無人入洞探求。相傳鬼穀子在此洞面壁學《易》,苦心研究“捭闔策”,著書十四章。

  傳説鬼穀子還下山傳授了“鬼谷神功”,北麓官黎坪一帶的硬氣功鼻祖就是他。清永定知縣趙亨鈴在《永定縣誌》中寫道:“赤松之丹灶,鬼谷之清流,久為神仙所棲息。選勝探奇,低徊俯仰,應嘆古人其往矣,猶幸遺跡之依然。”他肯定了這些遺跡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可謂見仁見智,鬼谷洞的學問很深,充滿著神秘色彩。

  生於晚唐、終於後晉的慈利縣處士周樸,見藩鎮割據,朝政腐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他憤世嫉俗,到天門山靈泉院拜佛參禪,終隱于天門山。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馬殷入湖南被封為楚王,多次請他出山為官,都被謝絕。這位出污泥不染的處士,終於天門山,葬于山之南麓,石砌古墓至今猶存,其著作有《靈泉詩集》等。

  入天門山隱居的還有明末李自成的幹將野拂。《永定縣鄉土志》載:“明季野拂自夾山寺飛錫此山。野拂為闖賊余黨,事敗,削發為僧,竟逃天誅。”他在天門山寺當和尚多年,祖師殿匾額上的“天門仙山”四字,相傳為他所書。死後葬于慈利縣高峰茅庵,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邑人為之樹碑,碑文稱他“壯志軒昂,丰姿凜烈。抱經天緯地之才,久恨權閹;乘搗海翻江之勢,敢逐寇林。枕戈待旦,方期恢復中原;拔劍登壇,定欲掃平寰宇。”“是以逐鹿不事,竟甘泉石之棲。”

  其後多有上山隱居者,均為厭世、避世、迷戀于山水的文人逸士,都有著不平凡的身份和歷史背景。天門山以博大胸懷接納和安撫他們,終而得其所,得其樂,遂其意。他們上山隱居,或致力於寺廟營建,或苦修身心,或為詩為畫為文,經長年積累,賦予天門山以深厚的文化蘊涵。

責編:張麗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