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俄羅斯空軍張家界天門山特技飛行表演 > 正文

人間仙境張家界 天界佛國天門山

央視國際 (2006年03月15日 10:43)

  

人間仙境張家界 天界佛國天門山(李淮濱)

  在張家界旅遊,給人最大和最多的感受是驚嘆、神奇和不信,那種鬼斧神工的造化神奇讓人實在不敢相信這是人間的風景,所以來張家界旅遊是一種個性的完全釋放,一種全身心的投入,一種貪婪的享受!

  在經過了千米高空的飛行後,一旦腳踏實地,環目四顧,張家界的山山水水便完美的展現在了我的眼前,更有那一九九九年完成人類驚世壯舉的天門洞好像在對我訴説著一個個不老的傳説。有關於天門洞的一個個神話故事,一片片傳奇色彩,我是早有耳聞的。而此時,神話近在咫尺,我的心裏卻頓時沉重了起來,也許因為天門山過於濃厚的文化,抑或許天門洞因為天門山索道和還等什麼呢?於是,重新拾掇起旅途的行囊,走向夢的深處,遊向神的邊緣。             

  走近天門山,萬仞絕壁兀立眼前,已隱隱感到它的那股神秘力量,因為那千古洞開之迷、積澱厚重的文化、終年繚繞的霧靄以及眾多的神聞傳説……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吳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易名天門山。天門山因其山勢高絕奇險,歷來成為名人宦仕的景仰之地,隱逸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書院文化積澱深厚,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被尊為“張家界之魂”,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

  天門山距張家界市區僅8公里,海拔1518.6米,山體四週絕壁,拔地臨空,氣勢沖天,發育著成熟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三百年前就有詩人盛讚天門山作為群山之首的王者氣概。天門洞位於天門山山體的中上部,海拔1300米,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天然穿山溶洞。它南北對開于千尋素壁之上,扶搖而通天,氣象變化萬千,似明鏡似天門鑲嵌于蔚蔚天幕之上,終年吞白雲吐紫霧,渲染著神秘莫測的氣氛而更顯出塵脫俗,正所謂奪盡天地之造化,藏盡天地之玄機,而成為千古難解之謎,尋尋覓覓,終是難解。置身其間,宛如入身天宮帝閣一般,大有“我欲乘雲仙飛去,直入九霄攬乾坤”之感。“天門洞開雲氣通,江東峨眉皆下風”元朝的著名詩人張兌曾這樣讚嘆,磅薄的氣勢由此可見。

  1700多年來,這一道奇絕天下的勝景吸引著無數的探訪者趨之若鶩。特別是在1999年,世界特技飛行大師駕機穿越天門洞,在全球引發了轟動效應,收看現場直播的觀眾達到8億之多。

  或陽光明媚的清晨或夕陽斜照的傍晚時分,站在天門洞外雲天相接處偶爾會出現天界奇觀,只見七彩霞光穿洞而出,紫氣沖天,環繞峰嵐,猶如佛光普照大地,吉祥降臨人間。“玄古之時,有土人見霞光自雲夢出,紫氣騰繞,盈于洞開,溢於天合,以為祥瑞,肅而伏地以拜之。”這是有關於天門霞光的具體景象描述。更有傳説這樣記載,七八十年前,站在張家界市區河邊的南碼頭可以清晰地看見雄奇壯觀的天門洞,而今天,在原地只能舉目見山而不見洞了,欲觀望這一勝景則要到四公里之外的大庸橋,這就是天門六迷之一的“天門轉向”之迷,它為天門洞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光環和色彩。

  還有奇者,天門洞內一年四季總是雨珠滿空飄灑,這就是傳説中的天門洞“梅花雨”。這雨點清涼甘甜,是吉祥的象徵,相傳凡人只要用口接到四十八滴梅花雨,就能變成神仙。

  天門山的山頂部分相對平坦,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保存著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擁有世界罕見的高山珙桐群落,一年四季野趣盎然,宛如一座美不勝收的空中花園,正是因為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一九九二年七月,天門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張家界的第二個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原始森林地帶溶丘、鐘乳廣布,石林異現,野藤纏繞,奇石秀木結伴而生,處處皆成盆景,是天門山的又一大奇觀。其間林石相間,形態各異,此長彼短,錯綜有致,參差成一處鬼斧神工的奇景。仔細觀察品味,會發現它已完全脫去了那種拘泥于形態的美和韻,接踵而來的則是那種超乎於人的想象和神的授意的無以復加的神奇無端,再襯以林木石體本身所蓬勃出的生氣和被覆的青苔,使這裡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神話傳説中的天然盆景王國。

  近年來,對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的開發如火如涂,各項旅遊設施和景區景點建設都基本齊備,有橫跨崇山絕壁之上的天門山索道以7455米世界罕見的長度和世界第一流的技術著稱於世;蜿蜒迂迴的通天大道以其穿行于山體絕壁之天險而成為天下第一公路奇觀;怪石林立、植被蒼翠的原始空中花園更蓬勃出絕世芬芳。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共分為天門洞開、天界佛國、碧野瑤臺、覓仙奇境等四大景區,其中包含了“天門洞開”、“天界佛國”、“懸梯浮嵐”、“木石之戀”、“淩霄暢遠”、“虹索龍翔”、“玄壁隱仙”、“曲道通天”、“雲夢躡巔”、“丹灶飛煙”等十大景觀和天門山索道、通天大道、天門洞、上天梯、天門山寺、鬼谷洞、捭闔、天門書院、李娜小屋、靈泉院、雲夢仙頂等50余處人文與自然景點。

  其中最具震撼體驗的是天門山索道,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單線循環式客運索道之一,以張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園為起點,直達天門山頂的原始空中花園,單線全長7455米,高差1279米,單程運行時間28分鐘,猶如一道彩虹飛渡“人間” “天上”,又像一條巨龍騰翔素雲蒼穹,依山籍壁,拔地沖天,恢宏壯觀。

  天門山索道自2003年元月15日開工至2004年底竣工,總投資2.26億元人民幣。由於索道沿線山體高絕奇險,地質地貌複雜多變,設計和施工難度遠遠超乎一般,整個建設過程艱辛無比。索道共有57個支架,98個轎廂,索道鋼繩直徑50.5毫米,每米重達10公斤,運行速度為每秒6米,按順時針方向運行,單向運量為每小時1000人,最大爬坡角38.6度,這在世界均屬罕見。天門山索道不僅凝結了中外參建人員的智慧和汗水,也融合了當代索道工程最先進的科技成果,堪稱當代索道工程建設中的一個奇跡,一個里程碑。

  除了天門山索道最具震撼體驗外,還有極具險絕奇觀的天門山盤山公路——通天大道。通天大道于1998年開始修建,因天門山獨特的地質和氣候所局限,至2005年始得全面貫通,歷時七年余,共耗資1億元人民幣。整個工程充滿著艱辛卓絕,它凝聚著全體施工人員的智慧和心血,其勢驚險奇絕,盪氣迴腸,以蜿蜒迂迴穿行于山體絕壁之天險而“堪稱天下第一公路奇觀”。

  通天大道以進山時的標誌門為起點,一直通達天門洞腳下,全長10.77公里,海拔從200米急劇提升至1300米,共有九十九個彎,暗合了“天有九重,雲有九霄”之意。大道兩側絕壁千仞,空谷幽深,180度的急彎此消而彼長,層層疊起,中國書法協會常務副會長沈鵬先生走過通天大道後欣然為其題字“曲道通天”,字體遒勁挺拔,與通天大道的奇絕天下相融為一體。

  遊覽通天大道,令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個“驚”字。驚“通天大道”蜿蜒峻巡于群山絕壁之上的絕險,驚“通天大道”艱苦建築于壁立萬傾之中的奇偉,驚“通天大道”玉帶飄揚于寰宇蒼穹之間的人類創造史的奇跡。

  經歷了天門山索道的震撼體驗和通天大道的險絕奇觀後,天門山的深厚文化則是人與自然的最高統一,是天門山之旅的精髓和經典。而天門山文化尤以佛道文化和神秘的民間傳説聞名遐邇。

  天門山的宗教文化起源於唐代,它由天門寺的建成為標誌,從而得以深厚積澱和發揚光大。

  天門山寺,始建於唐代,坐落在天門山山頂北面,佔地八畝,坐北朝南,門額豎刻“天門仙山”四字,兩邊楹聯為“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無山山獨尊”,氣勢浩大,寺外有七級浮屠,掩映于青枝綠葉中,更顯古雅清幽。天門山寺自建寺以來香火鼎盛,遐邇聞名,朝山拜佛者達周邊四郡十余縣,信士遍及辰、永、澧、常,終於成就了天門山深厚的佛教文化,天門山也因此而成為湘西第一神山。

  就在這座廟址上,1975年8月出土一柄七星銅劍,柄上鐫有“天門山玄帝祖”六字,同時出土的還有四尊銅像,經鑒定為唐代文物。據老和尚説,此劍為唐肅宗時(公元762年左右)天門山道人鑄造的鎮山寶。玄帝祖是道家所奉的真武大帝,他坐鎮此山,盤據此廟,表明此廟實為道觀。以後年久失修,漸次衰敗。宋代有斯覺和尚化緣集資,擇址西部赤松山頂丹灶峰旁復修一寺,名曰嵩梁堂。這裡處山頂中部,雖野林成片,鳥語花香,飛煙流雲,視野卻不開闊,明代另擇址于東邊二里外的南沿山窩,興修天門山寺,坐北朝南,佔地八畝,三進兩殿,殿後有觀音堂,旁有六間平房為僧尼生活區,規模可觀,民間狀為“三進堂,六耳房,磚墻鐵瓦鍋如塘。”寺廟飛檐翹角,雕龍彩鳳。寺外古木參天,濃蔭蔽日。每逢善男信女入寺拜佛,撞鐘響徹天際,擊鼓震動山嶽,香煙裊裊如雲。                        

  現在的天門山寺為原址重修,佔地面積萬餘平方米,採用清代官式風格,由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閣、法堂等建築組成。其中,觀音閣造型尤為奇巧,樓層設置明二暗三,其構造之複雜,堪與國內各古典名樓相蓖美。

  天門山文化除了宗教文化盛行外,也注重了其它文化的發展和積澱,隱逸文化、山水文化、書院文化均有輝煌成果。隱逸文化以三皇之一的神農雨師赤松子、縱橫家鼻祖鬼穀子為代表,也有元、明、清各代名仕官宦歸隱于天門山,它們在天門山均留下了可供後人追訪的遺跡。天門山為武陵之首,它為廣大文人名仕提供了良好的山水詩畫素材,山水文化則以謳歌天門山自然風光的詩文為主,特別是峰詩、洞詩、青山白雲、朝暉暮霞之詩,歷代吟咏不絕,異彩紛呈,其詩文風格清逸脫俗,甚為後世學子之青睞,歷來盛傳為秀奇山水詩文一葩,成為張家界文化的精髓。而書院文化則以天門書院的建立為標誌,它是張家界地區教育發展和文格學風的縮影,深深的影響和倡導了張家界人的嚴謹學風,為現在張家界好進務學之風奠定了基礎。

  而“天門洞開、鬼谷顯影、天門翻水、野拂藏寶、獨角瑞獸、天門轉向”等六個千百年來的難解之謎,更是為天門山渲染著撲朔迷離、神秘出塵的氣氛。

  人們在旅行時可以完全把自己置身於這雲霧之巔的天門山頂,則更生“天地他無見,只緣生在此山中”之感,更達“宇宙神奇之所出,莫甚于倒立乾坤”之意,更縱“奇山奇石奇三千,悅心悅目悅滿懷”之情。

  在這“悅滿懷”的精妙之處,再把目光收回,投向天外的遠山和白雲,欣然領略天門山神奇的天然風景、萬千氣象、悠久文化。沉寂千年,期盼千年,一幕自然的驚嘆,揭開神秘的面紗,天門山正展示著它神奇迷人的風采。舒極目去看雲霧深處的奇峰異起,聆細耳去聽天界佛國的暮鼓晨鐘,縱滿懷 “一覽眾山小”的山水豪情,相信這便是暢遊天門山的奇境極致和神韻所在了。

責編:張麗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