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國知一起長大
------訪椿木營鄉鄉長萬志安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0日 06:58
(CCTV.com記者劉科研報道)採訪萬鄉長的時候,我只是想了解周國知工作的情況,但當萬鄉長告訴我,他和周國知從小一起長大時,我就知道這正是我最想採訪的人。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萬志安和周國知都是勾腰壩村的,兩人的家只相隔一公里左右,兩人從小一起長大,一起上小學、上初中、上高中,一起參加工作。對於周國知,萬志安再也熟悉不過了,他覺得國知之所以今天能成為這麼優秀的幹部,是與他成長的環境分不開的。椿木營鄉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有著革命傳統的地方,賀龍元帥曾在這裡戰鬥過,這裡發生過的革命故事都深深地影響著周國知;第二個影響就是周國知的家人,周國知的奶奶當年死後沒有錢埋葬,就是紅軍幫助埋葬了奶奶的,而周國知的父親又是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戰士,回鄉後當過鄉幹部,國知的哥哥也是鄉里的幹部,所有的這些都給國知帶來深深的影響;第三個影響就是早在八十年代,鄉里就有一位姓王的幹部,累死在工作崗位上,一度成為鄉幹部的楷模。萬鄉長告訴記者,周國知從小就很受孩子們的喜歡,大家都很擁戴他,都願意接受他的“領導”。周國知上學的時候就很喜歡穿軍裝,但是他家裏很窮,記得有一次周國知好容易湊錢買了軍裝穿在身上,就到同學面前炫耀,並説自己一定要當好民兵,將來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這句話萬志安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説起對周國知的印象,萬志安説,國知這個人很誠實,年輕時的周國知為了填補家用,靠賣藥材掙錢,但是周國知賣給別人的藥材從來不摻假,總是把最好的藥材賣給別人,並且從不抬高價錢。
參加工作以後,周國知工作總是勤勤懇懇,認真負責。國知任民兵武裝部部長的時候,上面突然臨時通知第二天進行民兵檢驗,而民兵檢驗則是對幹部考核標準之一,由於時間緊、大家住的又很分散,周國知不得不挨家挨戶同志民兵第二天集合,他讓別人通知住得近的民兵,而住的遠的民兵則親自去通知,就這樣周國知舉著自製的火把走了一通宵,把所有的民兵都通知到了,第二天集合的時候,方圓幾十里的民兵一個也不少,全部到齊。
在任鄉幹部的時候,周國知一直在思考,怎樣把幹部有效的管理起來,萬志安當時也在另一項任幹部,又是兩人一起回家的時候,就一起談論管理幹部的問題,不久就琢磨出一套行政單位企業化管理的辦法。對每個幹部用他所管轄的人口為標準實行百分化管理,這在當時還是首創,不就這套管理辦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直到現在,鄉里所用的管理制度中的大部分還是沿用當初的方法。
説到這裡,萬志安還向記者説了一件小事,村民王召畢,由於是弱智,不知道何時應該領取苞米、申請救濟,周國知就給他30粒蕓豆,告訴王召畢,每吃完一瓢苞米飯就拿出一粒蕓豆,等蕓豆吃完了就跟他要苞米。從這些小事都體現出,周國知在管理上都很用心的去想辦法。
在國知去世的前幾天,萬志安去他家裏看望他,當時已有不少群眾在他家裏,周國知當時已經很虛弱,半醒半睡得躺在床上,萬志安就沒有去打擾他,這時群眾們和萬志安談論起村裏修柏油路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出勞力,這時躺在床上的周國知聽到了,他很吃力的從床上爬起來説,這是國家的政策,修路對大家都有好處,鄉親們出點力只是整個費用中的很小部分,大部分費用由國家出,國知苦苦勸大家,要抓緊機遇,不要放棄好機會,並對萬志安説,一定要把路修好。而現在這條柏油路已經修好,我們這些記者來的時候正是沿著這條柏油路,才沒怎麼費力的來到這裡。
國知第二次從醫院回來的時候,是萬志安親自接回來的,當時他已知道自己身患絕症,就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並讓萬志安主持自己的葬禮。
萬鄉長跟我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由於當地人有為死人守夜的風俗,四面八方的鄉親們就自覺地來到周國知的家裏為他守夜,參加葬禮。當時正下著雨,由於人太多,國知的家裏坐不下,有些群眾就冒著雨在國知家屋檐下等著。第二天,整個鄉里有數百人為國知送葬,有住的遠的人,為了趕上葬禮,頭天夜裏就動身出發,只是為來送別他們的心中的好幹部。給周國知抬棺材的時候,由於棺材有一千多斤重,又放在吊腳樓上,向下抬的時候很吃力,鄉親們就一點一點從幾乎垂直的梯子上把棺材挪下來。出葬的時候,由於路很窄,不好走,鄉親們就自發地從即將成熟的玉米地砍出5米寬的道。
萬志安説,這麼多年,他參加過很多葬禮,也支持過一些葬禮,但是這麼大的規模、這麼動人場面他是第一次見到。而作為這次葬禮的主持者,他更是被感動了幾次流下熱淚。
最後,萬志安説,周國知幹了工作這麼多年,我們一起長大、一起工作,都是鄉幹部,但是國知身上有三點,其他幹部是很難做到的:第一,就是國知直到死前還關心著群眾,為群眾們辦事,而作為一個普通人,最先想到的一般是怎樣治病,又怎麼可能在生命垂危的時候還去想到別人;第二,周國知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周國知當民政幹部期間,從她手上經過幾百萬的款項,他從來沒有動過一分錢,甚至連三條未入帳的棉被他都很認真地作了交接;第三,周國知像金子一樣,在任何地方、任何崗位上都會發光,他對工作不挑不揀,總是認真對待,鞠躬盡瘁,這也是廣大幹部值得學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