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見證《焦點訪談》 > 正文

白岩松:《焦點訪談》十年雜感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06日 10:49)

  從 1994年4月1日《焦點訪談》開播,到2004年4月1日,這之間的十年,對於中國的電視新聞人來説,絕不是3650個日子這麼簡單。相信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日子前後,經歷了中國電視新聞改革這十年曆程的人們,都在以各種方式感慨著、思考著,而作為這場改革的始作俑者和推動者之一的《焦點訪談》欄目,在此時總結自己走過的歷程,初看像是一種紀念,細看才知,這是人在途中的一個漂亮的休止符,優美的樂章依然還在後面。

  無論是作為曾經在《焦點訪談》工作過的新聞工作者,還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打開《焦點訪談》這扇窗口,第一印象,可能就是無處不在的“人”字。

  這個“人”字可能並不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名字,當然,關鍵時刻,哪些人做出過貢獻,《焦點訪談》並不會忘記,但更重要的是,節目中無處不在的是一種對“人”的尊重。

  十年前,剛剛起步的《焦點訪談》欄目一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平視,即不仰視什麼,也不俯視什麼,而是用事實説話。在當時,這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姿態,以至於後來,“平等”二字寫進了新聞評論部的部訓之中。

  記得剛開始訪談別人,我習慣性地稱呼對方為“老師”,老主任孫玉勝見了客氣地説:不要再叫“老師”了,你這樣等於強迫所有的觀眾都成為他的學生,因為你是代表觀眾向他提問的,這一個提醒極大地改變了我,從此,“平等”才是我理解的對人最大的尊重。

  從1994年到2004年,雖然大家依然有不滿,但電視新聞的改革的確不斷地向前,細細梳理《焦點訪談》的十年歲月,你會看到,走每一步的不易和推動者的勇氣。

  作為中國輿論監督領軍旗幟的《焦點訪談》,存在於宣傳黨的意志和反映人民呼聲之間,也存在於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這種位置就決定了,如果要向前走,就得面臨挑戰。

  改革,往往意味著你無法等待天上往下掉餡餅而你坐享其成,由於這是改革,那你就必須推動某些事情不斷的發生變化,不僅要用智慧,更在有的時候要用勇氣,甚至就是一定的冒險。

  但是冒險不是賭博,而是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對的,是新聞改革所需要的,所以才有了最後的好結果。但決策者所承擔的壓力,當時,無人知曉,這也就難怪,十年之後,當大家感嘆于《焦點訪談》過去十年電視新聞改革的前進時,當初的創辦者之一的孫玉勝平靜地給出答案:要敢於嘗試。

  尊重人,改變態度,敢於嘗試,推動了上一個十年的腳步,但是當你剛剛開始總結,新的一頁其實就已翻開,因此,我們今天回過頭來看《焦點訪談》,如果你願意尋找,就還能看到一個關鍵詞,那就是:理想主義。

  過去的十年,不管怎樣的輝煌或者留有遺憾,畢竟已成歷史,紀念與回顧在前進的過程中只是很短的一瞬,更何況,紀念與回顧原本就是為了前進。跟電視人想要實現的理想相比,過去的十年只是一個開始,朝發夕至,路上十年,堅定創新的目的是為了來者,勇往直前而不重蹈覆轍。(白岩松) 

責編:繼松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