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各國的聖誕節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4日 17:45)
與中國人過春節一樣,聖誕節在美國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北美人把從感恩節(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甚至是萬聖節(10月31日)開始,到元旦後的這一段時間叫做“HOLIDAY SEASON”———節日季節,是一年當中寒冷也是最喜慶的季節。
古話説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北美的商家來説,一年的銷售就在於聖誕節了。幾乎全年三分之二的營業額要出自這個“節日季節”。通常在臨近聖誕的最後一個週末,這種“瘋狂大採購”會達到巔峰,在各大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外,幾乎望不到邊的停車場,你有可能轉上一個小時也找不到車位,平時晚上九點鐘關門的中高檔商場也把營業時間延長至午夜。
並不是這個時候人們格外需要添置新東西,也不是因為這個時候東西便宜,只是因為一個傳統,就是聖誕是團圓的日子,親友們之間要互相送禮物。爺爺奶奶要給他們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孫子孫女每人送一件禮物,中青年人呢,要給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的孩子送禮物,在外地的也要用彩紙包裝好,裝在箱子裏面寄去。還有單位裏的同事之間,好朋友之間也互相送禮。
孩子們從小被告知,聖誕老人會在聖誕夜裏給孩子們送禮物,所以在這聖誕前的活動中,會有一項:給聖誕老人寫信,告訴他你今年最想得到什麼禮物。互相送禮當然是聯絡感情的一種方式,收到禮物總是令人高興的。不過對送禮人來説,有時候這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因為要送禮許多人事先得列一個清單,然後煞費苦心地想這個人需要什麼東西,送什麼東西那個人會喜歡。一般人互相送的禮物不大,多在10美元以內,是個意思。
當年剛到美國的第一個月就趕上聖誕節,應邀到一個美國友好家庭參加晚宴。主人是一對年輕夫婦,來參加晚宴的還有女主人的父母,哥哥嫂子和他們的孩子。晚宴是一隻火雞,一些生菜沙拉和蛋糕。飯後一大家人圍著聖誕樹拆禮物,大家都興致盎然,充滿期待。當其中一個人打開一個包裝得很漂亮的大盒子,裏面放的是一小塊擦桌布--也許這正是她所需要的,收受者表現出很意外,很驚喜的樣子,真是非常可愛有趣。
美國人也不都那麼浪漫,有時候是很講究實用的,從聖誕過後第二天的商店裏就能看出來。12月26日清早商店一恢復開門(美國商店一般一年關兩天,一是感恩節,另一天就是聖誕節),退貨的櫃臺前就能排起長龍,人們用購物車裝著幾天前(當然不一定是自己)買回去的、不合適不需要的東西,拿來退掉。商店為此要把幾條平時的付款通道改為退款通道。這是北美特有的景色,因為在歐洲,退貨都不是那麼容易的。在美國,一般的産品買回去不合適,都可以拿回來退掉,連理由都不需要———你只要説不合適,或者説買重了就可以了。這是信任,也是鼓勵人們無所顧忌地購物,刺激消費的一種方式。
曾經有一位瑞典同事説,以前他們家裏每到聖誕節也這樣互相送禮,後來發現互相凈送一些“stupid stuff”(愚蠢的小東西),因為不知道對方需要什麼,後來就停止了這樣做,除非有特別的需要。過節大家聚在一起吃晚飯,見見面,唱唱歌,談一談,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這是聖誕老人乘車在芬蘭赫爾辛基市中心的聖誕街上向歡迎人群招手致意。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儘管距離聖誕節還有一個月的時間,聖誕老人已早早來到首都赫爾辛基,參加傳統的聖誕節開燈儀式。當地人化裝成小雪花、森林動物、白雪公主等,牽著來自北部地區的馴鹿,興高采烈地參加遊行慶祝活動。
聖誕年年過,消費歲歲熱。然而,受世界經濟不景氣和美國打擊伊拉克陰影愈積愈重等因素的影響,2003年聖誕節前夕英國零售商店的銷售狀況不如去年,沒有形成聖誕消費季節的購物熱。
據英國一家叫福特福爾的市場分析機構在“平安夜”到來之前的統計,儘管商家在聖誕節前的最後時刻採取各種手段促銷,但是購買商品的人數卻比去年減少了7%。該機構的市場部經理戴維 史密斯説,零售商一直在等待最後一刻購物高潮的到來。但統計指數顯示,他們的希望最終沒有成為現實。
分析家認為,導致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世界經濟現狀和美國打擊伊拉克的後果感到擔心。此外,由於世界經濟前景不明,人們對就業市場的前景缺乏信心。英國零售集團最新的報告顯示,英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也在下降。人們普遍表示,在情況好轉之前,不願掏錢購物。
從過聖誕節,可以看出各國經濟的狀況。
責編:薛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