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憶過年
央視國際 (2003年01月21日 16:50)
記憶中的過年總是和團圓聯絡在一起的,雖説中秋是團圓的節日,但是若陀螺般忙碌的現代人已經習慣了月圓人不全的生活。而春節,還是傳統中國人最最不能忽視的節日,再忙碌,除夕之夜、大年初一,總要和父母家人一起過吧!盼遠遊在外的孩子歸家,便是守候在家的人一年中最濃重的期盼了。
我家在農村,過年的氣氛還是很熱鬧。一近臘月,零星的炮聲就飄散在清寂的村莊,孩子們的笑聲點綴著雪野。在屋裏忙碌的大人們也就日漸忙碌得歡快,洗刷房間,清洗被褥,置辦年貨。還有蒸那一個月也吃不完的饅頭,包那像小山一樣多的餃子,凍起來,擱在那裏。
可以讓一個正月都有清閒的日子,最重要的是,把這一切打點好了,可以讓在外打拼了一年的孩子回來享受一陣輕鬆的好時光。
我家年年如此,小時候,我和父母一起加入盼望哥哥遠歸的行列。越是臨近年尾,越是忙碌的歡快,揮舞菜刀剁餃子餡,準備春聯,買鞭炮……。媽總是説:“忙著忙著,年的味道就聞出來了。”而小時候的我,總是不懂事的嫉妒遠遊在外的哥哥們,不用勞動一丁點,還佔據著爸爸媽媽全部的思念。
記得有一年,大哥説好要回來過年的,可臨近年末,還不見他的身影。那時候還沒有電話,也不知道怎麼聯絡他。按照他的計劃早就應該回來了啊!爸媽不停的嘮叨。家裏祥和的氣氛中多了一些焦躁。爸爸每天都要去村頭盼那一天才來一次的班車,隨著汽車的長鳴消逝在空蕩蕩的路口,一份陰沉也日益爬上爸媽的臉。除夕的前兩天,家裏人都默契的不再嘮叨哥哥遠歸的話題,忙碌的節奏中也多了幾分懈怠。媽總是忙一陣子就出神,沒有了往年的歡快,我也從未如此地強烈盼望過遠方的哥哥快快回家。此時,我才深切體會到,家裏少一個人是多麼清冷,而佳節臨近,親人杳無音信是多麼讓人揪心!
除夕到了,按照往年的慣例,該是在門楣上張貼對聯,烘烤鞭炮的時候了,鍋裏應該燉著肉骨頭,香溢滿屋。可是那一年,爸爸只是叼著煙卷在馬路上轉悠,媽媽抑制不住的唉聲嘆氣,我和小哥哥乖乖地坐在電視機前。大哥不回來,我們這個年是沒法過了。
除夕下午,汽車照例經過路口,爸卻早早的躲在屋裏,我想他一定是害怕路口沒有哥哥的巨大惶恐,而又千萬分的期待著讓哥哥大踏步進屋的驚喜!總之,我們家所有人那天就這樣靜靜的呆在屋裏,誰也不願最先讓自己看到空蕩蕩的路口。突然,一個沉重的腳步走進來,一聲吆喝讓我們全家人血脈賁張:“怎麼這麼冷清啊!媽,爸,在不在家啊?”是大哥回來了!
我説的血脈賁張的激動一點都不為過,因為爸爸已經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躍起,嘴裏罵著:“死小子,回來這麼晚……”,媽媽奔搶上去,仔細查看哥哥是不是安然無恙,而我和小哥已經開始在電視機前手舞足蹈了。
接下來的,就是我家最匆忙的一個春節,爸爸和小哥急忙打漿糊貼對聯,媽媽急匆匆的在案板上剁餃子餡,我纏在大哥身邊讓他講晚歸的原因,大哥則象功臣一般翹起二郎腿看電視。
不小心回頭時,看見媽媽喜極而泣滴落在案板上的淚……
(網友:王海珍/文)
責編:劉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