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央視論壇]“祥子”為什麼這麼快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11日 09:32 來源:
    進入[央視論壇]>>

  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4月10日播出):

  主持人:董倩

  嘉 賓:王忠明 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王建國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策 劃:朵生春

  編 輯:孟 穎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央視論壇》,一名上海的出租車司機臧勤,因為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出名了,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一起看一個短片,了解一下相關的情況。

  這兩天,上海一位叫臧勤的出租汽車司機可成了大紅人,好幾家電視臺都在找他錄節目,好多報紙要找他進行採訪,據説已經有商業廣告登門拜訪他啦。

  一個普普通通的出租汽車司機,是什麼讓他的生活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原來,這是因為微軟中國公司一位部門經理寫了一篇博客,這篇文章披露了臧勤如何通過時間選擇、客人選擇、道路選擇等方法,控制時間成本,每月輕鬆賺取8000元。

  同期或模擬配音:“做出租汽車司機,也要用科學的方法。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時間和客戶,主動決定你要去的地方。”

  “你們不是靠運氣吃飯嗎?”

  “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説在醫院門口,一個拿着臉盆的,一個拿着藥的,你帶哪一個?”

  “不知道”

  “你要帶那個拿臉盆,那是出院的。”

  這篇文章發表後,引來數萬人次的閱讀,並且被眾多網站轉載。平時默默無聞的出租司機臧勤一下子成為“上海第一的哥”,並且被微軟中國公司請去給員工講課。同時也有人對他的行為提出質疑,質疑主要集中在兩點上:其一,認為臧勤每月掙8000元是不可能的事;其二,作為出租車司機,臧勤這種挑肥揀瘦的做法是不符合職業道德規範的。

  主持人:看完短片之後,大家可能會問,一名普通的出租車司機,因為他講究了工作方法,講究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請來兩位專家一起來討論這個話題。一位是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先生,另外一位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王建國先生。

  主持人:你們兩位都是專家,從專業的角度,你們怎麼看司機臧勤的這種做法,你覺得這種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嗎?

  王忠明:這非常正常,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允許我們的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發揮最大的首創精神,去謀求效益、效率的最大化。

  主持人: 您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行為?

  王忠明:非常正常。

  王建國:正不正常它應該是有條件的。就是在給它一定條件下,它是正常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個制度對它的行為的危害性有沒有約束?比方説這個市場上,出租車數量很少,它如果是這樣去挑的話,會使後面的人,如果不搭載的話,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果。如果這個出租車的數量是足夠的,他的這種對顧客的挑選,又不是拒載,他的挑選不會造成什麼很大的負面效果,因為很快後邊就會有出租車跑過來。

  主持人:如果我作為一個乘客來説的話,可能就不見得贊同他這種做法了,因為他可以通過揣摩顧客的心思,來決定他拉誰不拉誰?

  王忠明:我覺得應該允許,因為事實上乘客也有選擇,乘客也有選擇權,並不見得所有的人都願意一定要以遠距離為惟一選擇,他也會有很多的原因,選擇不同距離的乘客。

  王建國:在一個市場經濟制度的條件下,不管是顧客還是出租車司機,他都有自己去尋找最優的資源配置的這種動力,作為出租車司機,他是想用他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效益。顧客是想以他有限的出租車的成本,去做最好的車,或者以最快的速度達到他的目的地。所以兩者都是雙向地在尋找,出租車司機在尋找最優的顧客,最佳的顧客,顧客也在尋找最優的出租車司機,或者出租車,他們都在這個市場上相互尋找這種信息,所以沒有哪一個司機,收費去拉一個不賺錢的,有一個更賺錢的顧客他不去拉,而有一個賺錢的顧客他不去拉,對嗎?賺錢的顧客他不去拉,一個不賺錢的顧客他去拉,沒有誰會是這樣,就比如説我們去買蘋果,你説這有沒有道德問題,我買蘋果只是在那裏面選好的,那麼這個蘋果第二個人去買就會差了,那你能説我不道德嗎?因為這後面的那個蘋果還是被人買掉,所以這個商業,這個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間,它這個價格本身是在調節人的行為,不斷地在配置這個資源。

  主持人:我看了一些資料之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人民廣場他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現象,有三組人,第一個,他碰到的是一個小姑娘,她手裏拎着一個包,他説這個人出現了,然後第二個人出現了,就是一對青年的情侶。然後第三個人又出現了,是一個男性,穿着一個公務的打扮,手裏拿着一個筆記本書包,在這種情況下,他用了三秒鐘的時候果斷地把車停在了第三個出現的人的面前,後來在車上的時候,這個顧客跟他交流,説去哪兒?我去寶山,那這是一個很長的距離,後來這個司機問他,你為什麼要坐出租,在我這兒停,因為我是第三個出現的,他説裏看,很好分析嘛,第一個那個小姑娘,你看,馬上快中午一點了,還有十幾分鐘,那她肯定是,她的公司就在附近,她是在中午逛商場的,她很快就會回去,她是十公里以內的,十塊錢以內的,那麼青年的情侶是到這兒旅游的,也不可能走太遠,那麼惟獨是你,你又慌慌張張的,而且在這樣一個時間出來,手裏又拿着手提筆記本,肯定是要去遠處的,那麼他的這套規律,就是對顧客的這種心理,還有整個的這種行為的分析,是不是值得其他出租車司機學習的?

  王忠明:我覺得這裡頭,其實很有意思的,因為他實際上是在憑經驗,而經驗是有風險的。假如這對情侶要從上海坐車去蘇州,去杭州呢?那不他又損失了嗎?所以這種東西,我覺得,經驗的東西,具有最強的個性色彩,也並不是能夠確保百分之百的理想化的。那麼覺得有價值的東西,僅僅在於做事情要動腦子。

  主持人:這個動腦子,不是也從經驗裏面動的腦子嗎?

  王忠明:是啊,但是很遺憾的是,很多人連這麼一個層次的這種智力表現都沒有。

  主持人:就像臧勤這樣表現出來的分析能力畢竟是少數。

  王建國:實際上他幹的這個例子,並不能證明,他是沒有辦法實在地説,他就一定拉對了一個人。因為不知道,那兩個人真正要去哪,這是沒法證明的。説明的一個問題,説明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在之前一定要有一個策劃,他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在策劃這個事情,有一個策劃過程,他一定要在這三者之間進行優化配置,我到底應該去找誰?當然這是一個判斷,這裡面有一個概率,經驗它重復了以後,它就會産生規律,一次兩次三次重復以後,它就會有一個統計規律,大致在這一類我拉他,雖然有可能,也有可能沒拉對,比如説那對情侶可能去杭州,我可能拉錯了。但是他比這個男的,拿那個皮包的人,走的更遠的概率要小得多,概率要小,所以當我們經驗不斷成熟的時候,我們就慢慢地得出一個統計規律,這個統計規律就是他的概率誰大?因為他長期幹,17年,經常去總結,所以他就會慢慢地摸出這樣經驗性的規律來。這樣一個規律,不像社會學一樣,可以證明你完全正確,但是它卻有一個大拇指,像大拇指規律,它可以知道一個大致,它有一個概率,它的概率比那個小,它可以有幾成的把握,這個男的,要比這個情侶要跑得遠,所以這樣的規律,我覺得是有用的,問題是什麼呢?像王忠明講得,他是很多人,他做事的時候,不動腦子,他有這個動力想賺錢,他忙的。比如説我們有時候在北京,在北京的時候,是想這個智力,北京和上海我就覺得有這個區別,北京它是發狠,你還非得坐他的車,他就讓你坐,你不坐還不行,用這種方法,就不像他這樣的聰明,他是去選擇,去想辦法,所以我覺得像這樣的,不是對出租車司機,對每一個行業,任何一個人,甚至包括國家,我們去領導一個國家,提高效率也是要找這個規律。我們要做一個最優的配置嗎?你比如説我們去找石油,找一個能源,我們要找幾個合作商,有俄國的,也有其他國家的,也有美國的,三四個,五六個,我們到底找誰?不也有這個規律嗎?

  主持人:剛才兩位專家應該説對臧勤的這種做法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相應的評論,比如説作為臧勤,他腦子裏面可能,有人指責説,他腦子裏面就裝着自己的利益,那麼你可以從你的角度去尋找利益最大化,你可以拉誰不拉誰,但問題是,需要你拉的那個人,也許他就吃虧了,換句話説,這是不是叫挑活呢?

  王忠明:這僅僅是假設,沒有實證。你比如説他剛才把那個人拉到寶山去了,前面的那兩對沒有站出來證明,由於他不拉我,而造成了巨大的我乘客的損失。

  主持人:這叫不叫拒載,您覺得?

  王忠明:他沒有産生關係嘛,沒有説,你必須按照制度以及道德規範,就是你必須拉我,而你沒有去實現我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叫拒載,都沒有進行評估,都沒有進行價值的判斷,在這麼一個情況下,就雙方的價值判斷,這麼一個情況下,你不能叫拒載。而且這裡頭還可能有冒險,剛才講過了。

  主持人:臧勤自己還這麼説,他説啊,記者問他的時候,他曾經自己做過一個比較,他説假如讓我選擇,往左拐是到一個公務樓、寫字樓,往右拐是到一個超市,我當然是要往左拐。後來那記者問他,那你這樣的話,不就是以利益作為你選擇乘客的一個指標了嗎?他説,那我不為利益我為什麼呢?難道為了利益就是一個壞事嗎?

  王建國:這個太好了,這個觀點太好了,我告訴你,他這個裏面,實際上王先生在這兒之前提出一個問題,他説效率實際上是道德的。我告訴你為什麼是道德的?在市場經濟裏邊,實際上我們先講道德,我們有四種道德,一種道德是通過利人來利己,一種道德是通過害己來利人,還有一種道德是通過害人來利己,還有一種道德既害人,又害己。

  主持人:那就不叫道德了。

  王建國: 對不對,既害人又害己。你看,而我們這個市場經濟的道德,就是通過利人來利己,這是市場經濟的道德,我先利人後利己,我把一個人拉到一個地方去,這是貢獻了勞動給別人,然後我再收到了錢,再利了己,這個利己是一種等價交換,並不是無償地去佔有人家的東西,這是一種交換,這種利己是有前提的,我是先利了人,並不是説偷、扒、搶、竊。如果偷了人家的,你沒有付等價給人家,這種自利才是值得批判的。如果是通過市場交換,為自己的利益我是付出了勞動,這是一種交換,這種利益是通過利人來利己,這種道德比通過害己利人,誰也沒那麼高尚,但是對社會的貢獻還大一些,這是第一點。第二點,社會的資源的配置,有一些市場經濟,它的資源的最優配置,必須以自利的這種驅動為前提,比方説我們的價格,我們知道價格一漲的時候,生産上,尤其生産、投資,人都往那裏投,價格一漲的時候,這個消費者都退,他就不買了,太貴了,價格一跌,生産上都退了,他就不投資了,撤資了,因為沒利潤可投了。但是消費者就去了,因為價格便宜,他就買。正是通過這個價格的供給、波動,就使得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但它的前提是什麼呢?前提都是因為生産商和顧客都是自利的,如果漲了價,我還多去買,跌了價我還少去買,那我就是不自利,沒人會去這樣做3800。這個意思嗎,這樣的話,這個價格本身就不能調節資源了,如果價格漲了你還多買,價格跌了你還少買,價格漲了你還撤資,價格跌了你還增資,那是哪一個商人會有這種行為?

  主持人:那是有病了。

  王建國:哪個消費者會有這種行為呢?假設我們有這種行為,結果就是這個價格本身就不能配置資源,市場經濟制度就會失效,所以他的這種行為,恰恰是市場經濟對人的假設,是求利的這種假設是對的,每一個人都尋求最高的效利,都尋求利益,結果呢,這個價值的波動就可以配置資源,只是把那個資源配置到最有效,可以利用的地方。

  主持人:如果我犯懶,看見前面有一個,比如説我家和超市很近,我不想走着去,就在十塊錢範圍之內的,如果出租車司機都像臧勤這樣的話,我就永遠打不到車了嗎?

  王忠明:那不會的,千萬不要把市場經濟想得這麼簡單,甚至愚蠢。當它左拐的時候,人們都會想,別的司機都會往左拐,都往左拐意味着左邊的邊際效益會遞減,人們就一定會有,新的臧勤會出現,他會右拐了,所以一定要相信,市場經濟是非常非常倡導聰明的,不聰明的人永遠做不了臧勤。

  主持人:問題是這個聰明是市場的聰明,還是説臧勤這種市場的因素的聰明?

  王忠明: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倡導聰明,市場經濟能夠讓聰明的人真正地實現聰明。

  王建國:市場經濟是永遠獎勵那些有效利的人,獎勵那些把最高的回報給那些最有效利的人,而最有效利的一個條件就是你要有聰明,這個聰明並不是去危害他人,我們剛才講了,是掌握規律,利他然後再利己,不是害他來利己,通過利人來利己,有很多種,你要掌握規律,剛才王先生講了,有一條很正確,剛才講一定要往山下走,這並不意味着這條路對每個出租司機都是有利的,他可能有一個出租司機,他正好要到超市去帶一點東西,他順便要把他捎過去了,他自己又帶了東西,去超市還載着人到別的地方去了。對於臧勤不是最優的選擇,但是對於李勤是個最優的選擇。我們怎麼可以説明,臧勤他是以他自己為例子,説明他往山下轉是最佳的選擇,我們怎麼還不知道還有一個李勤,因為他往這個超市,他是最優的選擇呢?因為我剛才講了,只要有足夠的出租車在這個市場上跑,只要這個市場是競爭的,那麼永遠對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不同的最佳,不是説你臧勤,你找的這個規律,對你可能是最佳的,對人家還可能找到新的規律,因為他給我提到的這些案例,他的判斷,他是基於他的經驗,總結的一些規律,實際上這個市場上有很多種規律,臧勤只是掌握了其中的一條套路,我們講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怎麼知道只有臧勤這條道路,才可以賺到更多的錢呢?以及他的招照樣可以,其他人可能掌握了,對一個人最佳的,對另外人不意味着最佳,對另外人最佳的,對別人也不意味着最佳。

  主持人:剛才我們分析是臧勤的這種聰明才智,另外一個,我覺得從關於臧勤的報道中,我覺得臧勤很重要一點,被人關注的就是他從工作中能夠享受到樂趣,他把這個工作看成是對自己的生活的一種鼓勵,他可以這麼説,他説他在堵車的時候,不認為這是一個很煩惱的事情,他説他可以看周圍的景色,可以看周圍漂亮的姑娘,可以看城市的美景。相反他認為,如果放開了跑,從浦西跑到浦東的話,可以開到一百多公里,但是他説我要全神貫注啊,我要付出啊,我覺得他這種心態是對的,就是他能從他的日常工作中發現工作的樂趣,發現生活的美好,就像記者採訪他的時候,他説我不是説我賺錢多了我才樂,而是説,因為我樂趣,因為我有樂趣所以我才賺錢多,你們怎麼看待他這種心態?

  王忠明:這點我覺得是他最聰明的地方,因為就像我們剛才分析的那樣,他所做出的判斷,是有風險的。但他寧可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最佳的,那麼我覺得在出租車司機當中,拒載這個行為是最愚蠢的。因為出租車行業的連續性最強,比如説他現在接了一個客人,看起來是短距離的,或許在那邊等着一個遠距離的。像臧勤這樣的,送一個到寶山了,他很難再連續找到。

  主持人:沒準就空載回來了。

  王忠明:對,像這種風險,那麼他很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假設自己找到一個最好的,那麼同時他又能夠用同樣的心態去處理,我相信他在接到一個短距離的客人的時候,他也一樣是高興的。

  主持人: 那這種心態對於他的收入來説是有影響的嗎?

  王忠明: 非常有影響。

  王建國: 再一個,他這個心態,我記得好像恩格斯講過,他説叫做自由,自由就是掌握了規律。一個人掌握的規律就能夠自由。比方説我們知道誰掌握了規律,他做起來就得心應手,所以孔子講,“其是隨心所欲而不逾規”隨心所欲是很愉快的心態,而不逾規就是規律,他掌握了規律,就是你怎麼做都會符合規律,這樣的心態當然會非常的愉快。因為出租車是一種繁重的,甚至很煩人的工作職業,因為他掌握了規律,才能夠賺得比別人更多的錢,他有這種享受,這種享受是一種規律的掌握,這是第一。第二,我們知道開出租車,他有順暢的時候,比如説晚上開車沒有人,開得很愉快,但是也有堵車的時候,因為開出租車,一般要開車一個小時,堵車當做休息,這當然是很好的。還有堵車的時候,他去吃飯,把這一個撇開,因為堵車的時候,你耗油,耗得很多,走路也走得很少,所以有的人,因為這時候是下班的時候,是機會,對於他而言,不是一個機會,因為所有的人都上去搶這個活的時候,雖然這個供給是很高,但是需求也很大,所以乾脆把這個拿掉,他就休息去了。他的這個愉快,我覺得是因為他掌握了規律,畢竟他有一個很好的心態,我們知道一個人的成功,是態度決定的。一個人的態度好,那他這個心態會非常的正面,這樣成功就會比較大。所以我覺得他這個裏面,快樂來自於兩點?第一個是心態,正面的心態,陽光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工作,第二就是掌握了規律,得到了規律三間自由,這兩者就會使他快樂,掌握了規律又能賺錢,有了好的心態也愉快,這兩者都能産生愉快,他還能賺錢。

  王忠明:而且有一定的互動,由於掌握了規律,領先了,這種領先又會使他更加快樂。

  主持人:如入化境了。這可能對於臧勤來説,他沒有學過經濟,但是他做出的恰恰是最棒的,最經濟的選擇。

  王建國:這裡也説明一個問題,其實每一個人幹什麼工作,並不是很重要,其實每一個工作裏邊,它都存在着某種規律和快樂,就看我們的心態怎麼走對待它,有的人,他是掃地,他掃地的人,他練毛筆字,他每天掃地的時候,一邊掃地,一邊當是練毛筆字,結果是掃帚掃完地以後,他練一手好字來。那他不是把一個繁重的清潔工的工作變成一種藝術嗎?所以每一種工作裏面,都存在着美感,都存在着藝術,都存在着規律,都需要有一種很好的心態去對待它。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態,當然那就會痛苦。

  王忠明:有興趣去琢磨那種道道的人,大概是最快樂的。

  主持人:您覺得從一個搞經濟學的學者來説,八千塊錢他一個月能賺到嗎?

  王建國:您聽我講,這個問題的提法本身有問題,其實我的這個裏面,他是賺到了八千,賺到的六千,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不是在這個行業裏,是賺得最多的,達到的最多的,這才重要。他是六千,這也不要緊,如果大家都賺三千,他賺了六千,或者是五千,跟八千有什麼問題,我們不要去爭這個,爭的是,他是不是比人家賺得多,是不是這個裏邊1%的翹楚,只要達到了這一點,我覺得他已經做到了最好,何必在乎那八千還是六千呢?八千他可能吹點牛。

  主持人:有的人不這麼看,有的人覺得這是不可能的,是胡説的。

  王建國:不是的你聽我講,八千本身這個數字不重要,吹點牛,或者不吹點牛這個不重要,我覺得他如果達到了六千講八千,這個不算是很吹牛,哪個人都會有點自信,都會有點誇張,説不定他再一努力就達到八千了,對吧?這是可能的。所以我覺得這不是個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臧勤這件事情的確是值得我們關注,但是出現在這樣一個時候,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不同的,來自各個領域的人,同時關注這件事情,你們覺得這説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王建國:我覺得是這樣的,這説明在工作中間,每一個人都碰到了煩惱,這是第一點。人人都碰到了煩惱,很多人就開出租車的這些司機們,因為這是一個很不愉快的工作,他會很煩,一些出租車司機,因為出了一個這樣人,對他這個觀念可能是個很大的損害,出了這樣一個傻帽,開車是個好工作,一種是有這種心態。還有一些人,從這個中間也得到了啟發,他覺得開出租車這麼繁重的工作,他還能找到快樂,為什麼我們中間不能夠找到快樂呢?管理者而言,他説我們給你這麼好的條件,人家開出租車工作都能做出成績來,為什麼這麼好的工作條件給你,你還挑三揀四。這個裏面還有一個很重要,説明一個人做事的時候,我們過多地去埋怨外部的環境,更多地去抱怨外面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制度,抱怨領導,這種抱怨,當然不是説不可以,但是我們一般做事,應該在給定的約束條件下,去把它做得最好。外部的約束是我的命運,當然能改,當然要去改,給定我這個外部約束不能改,外部環境我改不了,我就在這個環境裏面它做得最好,在這個裏面尋求最大的快樂。

  王忠明:臧勤先生引起社會關注,我覺得可能有兩點,也是有了一些客觀反映。一個就是,我們社會上的聰明人還是不夠多,第二是,嚮往聰明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是因為跟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經濟進入了一個相對過剩,就是供求大體平衡,甚至供給相對過剩,這麼一個背景有關係的,就是大家要去謀得更加合法的,相對好的收入,光是靠蠻幹,或是一般意義上的埋頭苦幹恐怕還是不夠的,就需要有更多的智力,知識,甚至更高層次的智慧介入。因此我覺得,新聞傳媒有必要在這方面多發現一些聰明的人,聰明的做法,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社會對臧勤這樣人的關注,還不夠,還應該更加濃烈一點。

  主持人:今天我聽兩位專家説了這麼多,你們分別有幾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地印象。剛才王教授講了,一個是臧勤身上有兩點最值得我們學習,一個是他掌握規律,所以他能夠自由了,再有一個就是他的心態好,所以導致他能夠,就等於是兩者相得益彰了。剛才您説有一句話,就是現在大家之所以這麼關注臧勤這個現象,一方面説可能明聰明的人不夠多,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説明,嚮往聰明準備馬上就要聰明的人可能越來越多了,非常感謝兩位能夠跟我們一起來討論臧勤這個現象,也感謝觀眾朋友們的收看,再見。

責編:復蘇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