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廢電池回收易處理難 回收熱情遭遇尷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08日 14:26 來源: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昨天,我們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回收箱在幾年後都不見了蹤影,記者還發現,隨着回收箱不見的,還有人們對廢電池回收處理的熱情。

  北京林業大學的環保組織山諾會是北京高校中最早開展回收活動的。他們在1997年就開始在校園內設置廢舊電池的回收箱,最多的時候每個月能回收100多公斤的廢電池。曾經風風火火的活動,現在卻幾乎無人問津,很多回收箱裝的也只有垃圾了,而這個回收箱居然被藏在了樓道的角落裏。

  【同期】北京林業大學環保組織山諾會負責人 苑傑:我們曾在這個地方設置了好幾個回收箱,可現在你看回收箱都被扔到了這個底下,全是土,好久沒人理了。

  記者隨後又走訪了北京其它幾所高校,能看得出大學生們仍然有回收廢舊電池的環保意識,但對此的熱情卻普遍減少了。

  【同期】北京高校大學生:我每次用完電池都想著把它扔進回收箱,可每次去看的時候它還在那堆着,到扔不進去了它還在那,就想是不是沒人管啊?

  學生們認為,既然回收去的廢電池最終只是集中堆放,不能進行有效處理,也就沒有回收的意義和價值了。其實這種想法在很多居民們心中也一樣存在。

  【同期】市民:我們都倡導環保,不過我們辛辛苦苦地把電池投到箱子裏了,沒人理,慢慢的誰還有熱情啊,誰還做這事啊

  市民:它的背後存在着社會原因,一個社會大環境好像都不太關注這個問題,造成個人也不太關注這個問題了。

  正是由於回收來的廢電池沒人管、處理難,使得人們的環保熱情遭受冷遇,於是,越來越多的人便隨意地處理用過的電池,廢電池的回收便陷入更加尷尬的境地。

  【同期】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 李皓博士:我覺得政府一定要好好保護這個公眾參與保護環境的熱情,要把它變成一個制止我們國家污染蔓延的一個特別好的起點。

  [新聞特寫]電池狂人王志新

  對於廢電池回收,有的人熱情不在,可也有的人癡心不改。北京的廢舊電池回收志願者王自新,他騎着三輪車走遍北京大街小巷,回收了300萬個舊電池,被環保界稱為電池狂人。

  【同期】王自新:你好!我們回收廢電池,如果你們手裏已經有30公斤以上的廢電池, 我可以上門去回收。

  王自新經常要給自己知道的廢電池回收點打這樣的電話。只要有回收電池的要求,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路途遠近,王自新總是二話不説立刻上路。

  【同期】:這是我去年回收的,大概有兩噸多,這個是我今年收的,這一個月收了一噸左右吧。

  王自新本來是一名醫生,生活寬裕的他沒有忘記對社會的責任。1999年他押上大部分家當創辦全國第一家廢電池處理廠,但由於技術、政策等各方面原因,這次創業失敗了。 王自新沒死心,把汽車賣了,帶着自己僅有的一點家産繼續做回收廢電池的事,每天騎輛小三輪四處奔波。

  【同期】王自新:2001年我開設了廢舊電池回收熱線,為工作方便,用家裏電話註冊的,現在發展到兩部,我和愛人輪流值班 ,人們形象稱為夫妻熱線,從01年到現在共接了電話7000個左右。

  廢電池含有汞、鉛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目前我國還沒有化害為利的成熟技術,一般只能填埋,甚至只有簡單堆放。如今在王自新家後院裏堆的廢電池就有七、八噸。 王自新形容説自己就象挑戰風車的小人物唐吉珂德一樣,不管多艱苦都對自己的理想充滿了激情。2005年,他跑了不少於300個單位,僅他自己直接上門就回收了40多萬節廢電池 。很多人受他的行動感染,和他一起志願去回收廢舊電池。 2005年,王自新被評為“國內民間十大環保人物”,人們笑稱他是電池狂人。

  【同期】:我現在是為中國的廢電池事業而發狂,我覺得中國的廢電池需要這麼一個狂人。如果處理技術和回收體系都建成的情況下,廢電池將會是新興、朝陽産業。

責編:楊潔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相關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