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08日 13:48 來源:
陽春三月,春潮涌動。值此“兩會”期間,全國婦女迎來了她們自己的節日——“三八”國際婦女節。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節日。我們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全國婦女致以節日的祝賀和祝福。
三八國際婦女節是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民主、婦女解放而戰鬥的節日。世界婦女經過近百年的努力和奮鬥,她們的地位和權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和保障,生活環境和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一大批女政治家、女外交家、女科學家在本國和世界舞臺上叱吒風雲,如當選南美國家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智利的巴切萊特;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默克爾;非洲首位女國家元首利比裏亞的瑟利夫等。世界婦女運動取得了長足進步和可喜的成績。
中國婦女事業的發展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在舊中國,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原因,婦女長期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長期受壓迫、受屈辱、受摧殘,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家庭等方面,都處於與男子不平等的地位。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婦女獲得了歷史性的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 中國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均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她們和全體中國公民一樣成為國家與社會的主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在工農業生産、科學、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中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1992 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為進一步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保障婦女的基本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毛澤東同志曾説過,“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婦女能頂半邊天。”男女平等是我國基本國策,是婦女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婦女佔我國人口的半數,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婦女與男性的平等協調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及重要特徵,也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婦女事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婦女參與決策的程度與範圍進一步得到改善,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女代表分別比上屆有所提高;女性就業機會和人數穩步增加。婦女受教育水平也穩步提高,女性文盲率大幅下降。我們已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的目標,婦女健康水平提高,孕産婦保健覆蓋率已達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孕産婦死亡率降低。 2003年婦女平均預期壽命為74歲。隨著扶貧力度的加大,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城鎮低收入居民也得到救助。在我國的各行各業中,婦女以自強不息、堅忍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吃苦耐勞、善良賢惠、智慧恭儉的美德,為民族的繁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譜寫了中國婦女歷史的壯麗篇章。
但是,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我國婦女事業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現實情況不容樂觀。如性別平等和婦女發展在戰略發展的地位有待提高;婦女參與政治和決策的程度亟待提高;婦女的人身和健康權益仍面臨嚴峻挑戰,等等。表現為人大女代表比例長期徘徊,女黨員、女幹部的比例,特別是在政府高層,部長級領導中的女性比例相對較低,女性決策者比較多地處在副職崗位,成為新時期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面臨的嚴峻挑戰。還有,當今社會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的女性越來越多,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在西部300多萬失學兒童中,五分之四是女童。性別比例失調的現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矛盾,農村和貧困地區超生、家庭暴力、性別歧視現象嚴重。由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女性就業率降低,男女兩性收入差距正逐步擴大。要構建和諧社會,就必須關愛女性健康,這不僅關係到女性這個群體,還關係到民族的繁榮,關係著社會的興旺發達。面對上述問題,黨和政府必須要採取有力措施在“十一五”時期加以解決。
2006年是中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也為中國婦女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時代舞臺。婦女是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偉大力量,廣大婦女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要求,大力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爭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時代新女性,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實施“十一五”規劃中,推進婦女事業與經濟社會的共同發展,譜寫中國婦女事業的新華章。(作者:晨曦wt)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