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05日 09:01 來源: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消息:
“怎麼能眼看著患者受害呢?”説起堅持8年醫療打假的動力和勇氣,53歲的上海女醫生陳曉蘭嘆了口氣。
陳曉蘭曾經是上海市一家地段醫院的普通醫生。1997年至今,8年間她孑然一身,獨自調查蒐集證據,舉報醫療問題。2003年6月起,她用“一個有良心的醫生”的網名,在網絡上痛揭醫療界的種種黑幕,輿論一時譁然,醫療問題開始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一個有良心的醫生”
“眼下,我準備以輸液問題作為突破口,希望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早日將醫療器械問題的立法提上日程。”陳曉蘭顯得憂心忡忡。
1995年以來,中國的“大輸液”産業蓬勃發展,年增速超過16%,已經形成一個每年30多億元的巨大市場,成為我國醫藥工業五大支柱産業中“生産能力利用率最高、發展最為穩定的一種”。而這個日漸興盛的龐大市場,均需通過醫院完成銷售和消耗。
一些傳統的用藥方式也因此發生改變。比如,臨床給藥能口服的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靜脈注射和輸液,這曾一度是醫務人員的用藥基本原則。“可現在的情況正在倒過來。在醫院裏,不管什麼藥都要靠大輸液。”
“實際上,醫生完全可以開同樣成分的藥片給病人服用,但是這樣一來醫院就賺不到錢了。”陳曉蘭算了一筆賬,以“先鋒6號”抗菌素來説,採用輸液的方式,算上器械費、藥費、治療費、躺椅費,就比用藥片治療貴了六七元錢。
“我是一名醫生,太清楚醫療黑幕背後埋藏的巨大社會危害,如果袖手旁觀,那就是泯滅良知,就是對患者的犯罪。”陳曉蘭瘦瘦的臉上,浮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停不下的腳步
今年9月5日,陳曉蘭受到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位副局長的接待,這是她第9次參加藥監局的局長接待日,也是她第32次來北京反映醫療器械問題。
這次局長接待日只接待了陳曉蘭一個人,負責本次接待的副局長繞過桌子跟陳曉蘭握手,“感謝你這8年來的堅持”。
陳曉蘭反映的依然是“靜舒氧”問題。這是一種據稱“往靜脈裏充氧氣,以提高血氧飽和度”的醫療器械。陳曉蘭認為這是一個騙局。
10月11日,國家藥監局終於發文,嚴肅查處“靜舒氧”。
8年來,陳曉蘭已經讓7種假醫療器械被取締。“每次舉報完一個,我都想這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每次都停不下來。”
陳曉蘭還清晰地記得改變自己生活的那個日子———1997年7月24日。當時,她是上海虹口區廣中地段醫院理療科的醫生。這一天,她的一個病人反映説醫生非要他打“激光針”,但病人打完針全身哆嗦。由於擔心是“輸液反應”,陳曉蘭趕去檢查。
這是一種名為“光量子氧透射液體治療儀”的輸液配套器械,儀器上有一行小字“ZWG-B2型”。陳曉蘭知道ZWG是“紫外光”三個字的拼音縮寫而不是激光,本來“不想多事”的她還是忍不住告訴病人不要打這種針。
沒想到的是,第二天,陳曉蘭就被醫院領導痛批了一頓,説她散佈光量子不是激光的言論,影響了醫院的經濟效益。“紫外線本來就不是激光,可院領導卻説這是上海醫科大學的教授發明的,你比教授還厲害?”
倔強的陳曉蘭開始研究“光量子”,在有了眾多疑問後,她決定去諮詢“某教授”,隨後發生的事讓陳曉蘭始料未及:上海醫科大學根本沒有所謂的“某教授”。但此時醫院已經“用瘋了”這個利潤頗高的儀器。
陳曉蘭找到當時的上海市醫藥管理局(上海藥監局前身),反映問題。1998年6月,上海市藥管局責令醫院停止使用“光量子”治療儀,生産廠家被要求停産並回收産品。
“從來沒有孤獨過”
“説實話,自己一開始沒想到偽劣醫療器械會這麼多,也沒想到反映問題會這麼難。”陳曉蘭有些疲倦地説。
然而,經一再誤診而病故的母親的死給了陳曉蘭很大的震動,母親的囑託更是讓她銘記於心:“病人不懂,但你作為醫生,你懂,任何時候都要保護病人利益。”這句囑託成為她支持下去的重要支柱。
讓陳曉蘭在醫療揭黑之路上堅持走下去的,還有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鼓勵。
如今,陳曉蘭已漸漸習慣這樣一個人的簡單生活。“現在我家裏書房、客廳的地上,全是各種與醫藥有關的材料,還有不少我自己購買的藥,這些都是打假的‘證據’。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基本上就是在電腦前整理材料,聯絡知情人了解情況。”
在不斷揭露醫療黑幕的同時,陳曉蘭更盼望著新一輪的醫療改革,“揭黑不是我的目的,我比任何時候都盼望醫療改革能夠徹底解決醫療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據《工人日報》)
責編:王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