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18日 16:21 來源:
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務院確定的歷史文化名城。除麥積山石窟、伏羲廟等一批全國知名的文物古跡之外,在天水城區內,還有成片的明清古建築。令人憂慮的是,近年來這些古建築大量被成片拆除;與此同時,不少倣古建築卻拔地而起。(11月17日 新華網)
眾所週知,古建築是古代文明和當時生活狀況的見證,也是歷史文化的傳承,有專家甚至稱其為歷史的“名片”、時代的“身份證”,具有相當大的學術研究和考古價值,其文化內涵更是無可估量。按説,古建築飽經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磨蝕保留至今,理當好好珍惜和妥善保護。可讓人痛心的是,在歷史文化名城天水,真正的古建築橫遭厄運,而假冒古建築卻大行其道。
據悉,天水原來共有2000多座具有一定保護價值的古建築,而目前僅剩下100座左右。與古建築大量被拆除相反的是,不少倣古建築在天水拔地而起。在城區,很容易看到各式各樣鑲有深色瓦屋檐的倣古建築,看起來儘管有幾分“古韻”,卻不中不洋、不城不樓。對此,古文物學專家斥之為沒有文化的“假古董”。
其實,天水市政府早在5年前,就制定了《天水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並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城市開發的政策措施。既然制定了《管理辦法》,緣何一座座價值極高的古建築被拆成了廢墟,而“假古董”卻大行其道?
其一,官員虛浮的政績觀。在官員追求大開發、大手筆、大氣勢的今天,城市建設如火如荼。而一些古建築由於外表形象的陳舊、設計的原始、地理位置的不適,在外觀上影響了城市“亮麗”形象。何況,將古建築“克隆”,更能顯示出官員的能耐和作為。在虛浮政績觀的支配下,拆除古建築新建“假古董”便成了製造新的政績的一種道具。
其二,對利益的狂熱追求。片面地注重黃金地段的商業價值,忽視古建築的文化底蘊。對開發區內的古建築隨意搬遷易址,結果使造型獨特、風格各異的古建築成了“洋軍壘”、“泥圍墻”,失去了其千百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內涵。
其三,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儘管文物保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事實上由於宣傳力度欠缺,有關部門重視不夠,公民的文物保護意識十分淡薄。在天水便有個別開發商公開宣稱:“我們有錢,我們説拆就拆”。顯然,這種狂妄之下就是文物保護意識的貧乏,根本不知這種拆除古建築是一種違法行為。
保護文物古跡,僅靠文物保護部門顯然不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絕不能讓歷史的“名片”在轟隆的機器聲中化為烏有。(作者: 陸志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