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景點票價:“黃金周”前上演“大躍進”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0:49)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專電(記者 令偉家 董素玉)用“黃金周前説門票,聽取漲聲一片”,來形容今年“五一”黃金周前的旅遊市場,恐怕是最合適不過了。發端于去年底的北京故宮、天壇等景點門票漲價風波,到今年“五一”前夕已成燎原之勢,許多景區景點紛紛舉行聽證會,門票漲價方案接連登臺亮相。

  亂哄哄你方“漲”罷我登場

  風起于青萍之末。去年11月30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召開“關於調整世界文化遺産遊覽參觀點門票價格聽證會”,準備全面提高包括故宮、天壇、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定陵、十三陵長陵等六處世界文化遺産景點門票價格,最高的達到200%。

  北京市推倒的這張“多米諾骨牌”,迅速波及全國各大景區景點。今年3月25日,黃山風景區舉行價格聽證會後制定漲價方案,景區門票旺季每票由120元上調為200元,淡季每票由85元調整為130元;4月16日,世界自然遺産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開始執行新的門票價格,每張門票從158元上調至245元;同一天,九華山、岳麓山門票價格聽證會召開;4月18日,登封市嵩山風景名勝管委會宣佈,嵩山少林景區門票從40元漲至100元。

  此外,丹霞山由100元調整為120元;既是景區又是居民區的鼓浪嶼,也作出了由3元漲到50元的“試運行方案”,並露出風聲:時機成熟時再漲至每票80元;最近,“紅色旅遊”勝地井岡山的門票,也將從100元漲到156元……

  “漲價故事”凸顯制度缺陷

  本輪門票漲價浪潮中,景區管理者在與廣大民意的“搏弈”中,上演了許多頗富戲劇性的故事。

  最神秘的聽證會,當之無愧地要推九寨溝、黃龍景區漲價案。在輿論的壓力下,九寨溝、黃龍風景區于3月中旬舉行了聽證,屈指可數的幾家媒體被獲准進入旁聽,參加聽證的人員也被有關部門告誡不得向媒體透露聽證會的具體內容。4月15日,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宣佈,門票價格分別由145元/人和110元/人漲到200元以上/人和180元以上/人。

  最廣泛的反對聲。嵩山少林景區門票漲價,不但世俗民眾反對聲一片,就連紅塵之外的僧人也頗有怨言。4月18日,登封市嵩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宣佈,嵩山少林景區門票將從5月10日起,從現在的40元漲至100元。當地政府官員稱:100元的門票並不算高。但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認為,此舉會讓少林寺無辜背上“大財主”的惡名,是對佛門凈地的極大傷害。

  最赤裸裸的漲價。在全民的一片反對聲中,許多景區雖然確定了漲價方案,但迫於輿論的壓力,又紛紛推遲漲價日期。但張家界景區無知無畏,乾脆撕掉了蒙在臉上的溫情脈脈的遮羞布,于4月16日起執行新的門票漲價方案。許多網民將張家界此舉推為本年度“最赤裸裸”的漲價。

  門票漲價引發負面效應

  在大家對漲價逐漸習以為常的今天,本輪景區景點門票的大規模瘋漲,還是強烈刺激了社會公眾的神經,從而引發強烈不滿。

  漲價幅度高得離譜。許多門票成倍上漲,鼓浪嶼的調價方案漲幅甚至達到近16倍。

  “聽證會”變成“聽漲會”。一些聽證會從人員資格到聽證程序都出現違規操作問題,聽證會不是討論漲不漲的問題,而是漲多少的問題。

  公眾與代表觀點迥異。網絡媒體的調查表明,許多聽證會中,九成以上的網民不同意漲價,而有關部門組織的聽證會上,“代表”卻眾口一辭擁護漲價。

  而值得一提的是,迫於民怨沸騰的巨大壓力,除了張家界武陵源之外,包括北京故宮、安徽黃山、嵩山少林在內的多數景區,近期紛紛表示漲價行為發生在“五一”之後——這也算是“聽證會”帶給老百姓的意外“恩惠”了。

  (聚焦景點門票漲價)“高票價”逐出“低收入”群體:是“全民遺産”還是“牟利實體”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專電(記者 令偉家 董素玉)如果要概括今年“五一”黃金周的特色,恐怕非“門票漲價”莫屬。從去年底北京故宮、天壇等六大景點門票醞釀漲價開始,到今年“五一”前夕,已有黃山、張家界、神農架等多處旅遊景點宣佈提高門票價格。

  首張“骨牌”既已推倒,其效應註定將波及旅遊産業的方方面面。問題在於,作為全民所有的公益性資産,旅遊景點為何能在“全民”的一片反對聲中,仍然順利地淪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是誰在代表“全民”行使漲價的權力,漲價的獲利又落入了誰的囊中?

  門票欲漲:何患無辭

  對於門票漲價,管理者各有説辭。有的説經費不足,有的稱分流客源,更荒唐的乾脆説“高價門票才能體現資源價值”。不管是“資源保護説”“分流客源説”,還是“價值體現説”,“遮羞布”背後的意思只有一個:缺錢。

  真是這樣嗎?讓我們以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為例進行剖析。

  據湖南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隊的統計,張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區的總面積為9.76平方公里,2004年1月至9月,進入核心區的人數為121.3萬人,門票收入約為1.31億元。以此推算,景區每平方米每月的門票收入超過1.4元,相當於長沙市中高檔小區的物業管理費。按漲價後的收費標準,景區每平方米的門票費用更是高達2.7元。

  原因就在門票的分配方案中:漲價前,武陵源門票價格為108元。分配依次是:景區周邊兩個收費站10元,機場建設費10元(無論你坐不坐飛機),景區管理成本47元,門票IC卡製作費8元,真正直接用於資源的保護費8元——和一張門票卡的價格相等。

  記者了解到,景區外圍的兩個收費站已建成多年。如屬“收費還貸”項目,不知貸款何時還清?每人10元的“機場建設費”,對於乘汽車或火車的遊客,是“敲詐”還是“黑色幽默”?IC門票卡如果不是金打銀做的,每張8元的價格,不知誰會相信?而47元的“景區管理成本”,竟是資源保護費的6倍!

  原來,武陵源的門票除了被關聯部門“揩油”、被“注水門票”“冒領”外,大部分都被景區養活的人員“吃”了。有了這個“無底洞”式的分配方案,再高的門票恐怕難以解決資源保護費的匱乏!遺憾的是,新價格的形成中,機場建設費、IC卡成本費、公路收費、管理成本等依然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基礎成本。難怪有人質疑:這種漲價與資源保護扯不上邊,也無關景區硬體建設。惟一得利者,就是那些景區景點的管理者。門票漲得越高,他們賺得越多。

  全民資源:地方政府、上市公司的錢袋子

  旅遊景點大體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黃山、峨眉山等自然風景名勝類;第二種為故宮、長城等人類文化遺産類;第三種是清明上河園、三國城等人造景點類。對於第三種,除了景點質量外,似乎還沒聽説過誰抱怨門票太高——大家都知道那是人家投資的,投資就是為了賺錢。

  質疑主要集中在前兩者。從法理上講,自然風景和文化遺産都是“公益性國有資産”,所有權屬於全體公民,各級地方政府只是國有資産的代理人。但近年來,許多景區景點的權屬逐漸部門化、地方化,除了當地政府自己經營外,有的被承包、有的被拍賣、有的被入股,有的甚至變成股票被上市交易。國家旅遊資源的“公益性”被剝離,國有資産“主人”的話語權被剝奪,大自然和老祖宗留給我們“全民”的景區景點,已完全淪為某些利益集團的賺錢工具。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的一位教授認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企業的本性,目前很多風景名勝的經營權都轉移到了企業,門票定價權掌握在企業手中,這是漲價的主要原因。而在國內投資多個景點的某業內人士透露,地方政府在景區初建之時,需要外圍的資本介入,交換條件是景區收入的“分成”。所以政府對提高門票有積極性,因為門票漲了,政府的“分成”收入跟著漲。

  據記者了解,八達嶺長城的門票收入中,四成用於人員工資,四成納入延慶縣財政收入,僅有20%用於長城維護;而十三陵門票總收入中,有一半用於人員工資和上繳昌平區財政;北京一家著名世界遺産景點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所在的景點門票收入中,景區自留40%,安置移民20%,地方財政分成40%。建設部的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部分世界遺産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門票收入已經超過總收入的一半,個別景點如張家界等已達到90%以上。作為景區最重要收入來源的門票,既然成了政府的“錢袋子”,漲價的衝動自然難以遏制。

  除了作為地方的“二財政”外,許多名山大川還被當成股票,進入上市公司交易。黃山、張家界、泰山、峨眉山、八達嶺長城、桂林等先後在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內人士認為,旅遊股擁有不可複製的美景壟斷優勢,具有較高的自主定價權,可直接通過幾年一漲的門票獲得穩定的高額收益。目前黃山、峨嵋山門票收入的一半,就被作為上市公司的經營收入。而且,門票漲價還是這些公司永恒的炒作“題材”,每逢漲價,這些經營模式簡單、維護費用較低的個股即成為市場的熱門股、基金的重倉股。只是,這“盆滿缽滿”卻與景點的“股東”——“全民”沒有任何關係。

  景點解困:不惟漲價

  就在許多景點忙於聽證漲價之時,貴州的黃果樹、甘肅的莫高窟、陜西的秦始皇兵馬俑、江西的廬山等,都明確表示不會“跟風”漲價。貴州黃果樹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德剛説,黃果樹風景區將通過開發相關旅遊項目,衍生更多的經濟增長點,增加景區收入。黃果樹今天不會漲價,今後還將逐步降低門票價格,直至“零門票”。據了解,去年黃果樹景區的遊客達到了154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均創下歷史最好水平。目前,門票雖然仍是黃果樹景區的主要收入,但所佔比例已開始縮小。

  最有説服力的是杭州西湖。“免費西湖”不但沒有拉杭州旅遊收入的“後腿”,反而成了杭州旅遊優化環境的一張名片,給餐飲、住宿、商貿、交通等關聯行業帶來了巨大商機,取得了“四兩拔千斤”的效果。據統計,西湖免票前的2002年,杭州旅遊總收入為294億元,而到了2004年,這個數字已突破了400億元。

  四川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楊振之説,旅遊業關聯度極高,在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旅遊市場中,門票收入的份量越來越低,而相關的吃、住、行、娛、購、遊等消費比重不斷上升,而我國正好相反。他説,目前我國正處在旅遊市場的培育階段,過高的門票將迫使遊客以腳投票,最終影響整個産業的健康發展。有數字顯示,我國景點門票的平均價格,已接近年人均GDP的1%,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水平,多數著名景點的門票已趨向高額化、貴族化。

  位於開封市境內的清明上河園景區總經理周旭東説,為追求眼前利益多掙“門票錢”,是竭澤而漁,對景區未來的發展得不償失。

  新聞背景:

  國外景點門票普遍實行“低價策略”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專電 在國內景區景點門票的一片漲價聲中,記者查閱了一些國外景點門票的價格情況。資料顯示,在多數國家,屬於“世界遺産”範圍內的自然名勝和人文景觀,大部分實行免費或低價格參觀,讓國民共享自然和人文景觀的熏陶。只有一些人造的商業景點,才實行較高的門票價格。

  自然名勝和文化遺産:普遍實行低價制

  法國。是世界上博物館最多的國家之一。法國政府非常注重人文景觀的教育功能和社會效應,普遍壓低門票價格以便讓所有人都擁有受教育和熏陶的機會。法國大多數人文景觀都對記者、教師、檔案員、未成年人、殘疾人、失業者等社會特殊群體免費開放。包括盧浮宮在內的眾多博物館門票價格,按等級不同,也只在1歐元到8歐元之間。

  意大利。被稱為“巨大的露天博物館”的意大利是文化旅遊大國,全國共有39處文化古跡、考古遺址、自然景觀等遺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意大利各旅遊景點的門票價格比較低廉,參觀著名的古羅馬鬥獸場才只需6個歐元。在意大利,最貴的景點門票價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

  日本富士山不收門票

  日本。日本物價雖然昂貴,但旅遊景點的門票卻相對便宜,而且多數旅遊景點不收費。即使部分歷史文化古跡和世界文化遺産等景點實行收費制,但與日本人的收入相比,完全是象徵性的。

  美國。國會對國家公園和20處世界遺産景點的收費有專門立法,收費的國家公園門票最高不能超過20美元,像大峽谷和黃石公園等世界遺産公園門票僅10美元。為了限制客流量的需要,各國一般採用預約、限售門票、限時參觀等辦法。

  人造商業景點:門票價格較高

  在日本,東京的迪斯尼樂園、長崎的豪斯登堡等人造的現代商業性娛樂、休閒場所的收費要高得多。據《環球時報》的報道説,東京迪斯尼樂園的門票是日本所有旅遊景點中最貴的,每張成人通票高達5500日元。另外,具有異國情調的豪斯登堡的門票為3000多日元。

  在美國,博物館免票,但主題公園最貴。收費最高的公園要數著名的幾大主題公園:迪斯尼樂園、環球影城和海洋世界。這些主題公園佔地面積大、娛樂項目齊全,單日門票都是50多美元。

  一些國家景點門票內外有別

  印度:外賓門票要貴幾十倍。自2000年開始,為增加旅遊收入,印度旅遊部將外國遊客的票價從5盧比至10盧比一下提升至10美元至20美元,本國人票價依舊不變。泰姬陵的外國人門票甚至最高達到了1000盧比,內外相差50倍。雖説如今已回落至750盧比,但與本地人的票價仍相差37.5倍。

  此外,無論是胡馬雍陵、顧特卜塔,還是阿旃陀石窟群、埃洛拉石窟群等其他景點,只要沾上世界遺産的邊,外國人的門票都高達250盧比。

  俄羅斯:旅遊景點票價不高但內外有別。俄羅斯擁有眾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首都莫斯科更是景點眾多。這些景點的門票價格不高,一般還分本國人票和外國人票,而這兩種票又分別有普通票和優惠票。可以説,價格優惠、內外有別是俄旅遊景點門票的主要特點。

  由於景區門票價格基本都下放到地方的物價部門來管理,權力在地方,因此,全國沒有一個“指導價”和“指導意見”。正基於此,各地便著手對公用事業和服務産品進行“雄心勃勃的提價。這一現象很快引起有關人士呼籲,矯枉不宜過正,政策性調價要按各地實際水平量力而行。

責編:馬芳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