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 正文

第15個世界艾滋病日:相互關愛 共享生命

央視國際 (2002年11月30日 16:53)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艾滋病之登陸中國,是十七年前的事,那個時候艾滋病還是個“舶來詞”,人們對於它知之甚少,只知它是一種“洋病”,很可怕。而在今天,艾滋病已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具破壞性的疾病。人們談“艾”色變,視其為洪水猛獸,艾滋病人遭到大多數人的歧視、冷遇。正因為如此,在今年12月1日第15個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世界衛生組織將主題定為“相互關愛,共享生命”。

  這一主題包括了兩層含義:對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而言,鼓勵他們鼓起生活的勇氣,勇敢面對現實,提高生活質量;對全社會而言,倡導人們反對歧視,鼓勵和動員全社會為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營造一個寬鬆的生活環境。

  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之後,艾滋病即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向世界每一個角落撲去,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聯合國的最新報告顯示,僅2002年一年全球就有310萬人死於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數約有500萬,全球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總數達到了4200萬人。艾滋病正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威脅著人類的安寧、社會的發展與穩定。

  然而,面對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時,多數人的選擇只是“扭過頭,匆匆逃離”,人們內心深處那種根深蒂固的恐懼和焦慮使其無法接受艾滋病,無法正視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所遭受的更多的是周圍的歧視、社會的不理解。他們在忍受病魔折磨的同時,還要背負異常沉重的心理負擔。

  對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的歧視在世界各國都比較普遍。曾有一名南非航空公司的客艙服務員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被解雇,幸運的是,他在法庭上成功地對這種歧視行為進行了挑戰;一些國家的公民在回國時,被要求提交艾滋病病毒檢測結果,如被懷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那麼他就會被拒絕返回自己的祖國;在整個中南部非洲和南亞,一個被診斷為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感染者的婦女將會被送回娘家或者原籍;同樣是在南非,一位居住在德班的社區志願者在1999年的世界艾滋病日因大膽公開了自己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況而被鄰居用石頭砸死。

  造成這種歧視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對艾滋病本身缺乏了解、有關艾滋病傳播的種種傳説和偏見、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媒體對艾滋病流行不負責任的報道等。這種尷尬的處境使艾滋病人的心態變得極其脆弱,為了免受“異樣的眼光”而千方百計地隱瞞病情。結果是,醫療機構無法確知艾滋病病情的流行情況,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越發受到排斥和孤立,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和救治。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曾呼籲:“在對待艾滋病的問題上,我們不能進行道德評判,也不能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現實,更不能羞辱感染者,把責任全部歸咎於他們。”

  嚴酷的現實警示人們,不要再“風刀霜劍嚴相逼”,歧視的眼光只能讓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蜷縮在陰暗的角落中,寬容和關懷才能讓他們感受到陽光的明媚,激發他們生活下去的勇氣。(記者張忠霞 任海軍)

  >>> 相關專題:相互關愛 共享生命

責編:曉星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