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生兒聽力篩查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20日 16:25)
新華社杭州9月20日專電:我國的絕大多數省份目前正在努力開展新生兒的聽力篩查工作。有關部門希望通過推廣普及這一技術,使更多的聽力障礙兒童能夠得到早期診斷、治療和康復,並能最終融入主流社會。
記者近日從剛剛在杭州閉幕的第一屆全國新生兒聽力篩查會議上獲悉,除了西藏自治區外,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其中最為主要的一項就是聽力篩查。
新生兒聽力篩查是90年代首先在歐美國家發展起來的一項醫學實用技術,我國推廣這一技術最早是在1999年。聽力障礙是人類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也是最主要的致殘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兒中,雙側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在0.1%-0.3%,其中,中度至極重度聽力障礙的發生率約為0.1%。正常的聽力是進行語言學習的前提,嚴重聽力障礙的兒童由於缺乏語言刺激和環境,重者可導致聾啞,輕者將導致語言和言語障礙、社會適應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學習困難等心理行為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能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早期及時發現聽力障礙的兒童,就可通過聲放大技術等方式重建其語言刺激環境,使語言發育不受或少受損害。因此,作為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最有效辦法之一,新生兒聽力篩查在預防聾啞和語言發育障礙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我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00多萬,其中7歲以下聾兒80多萬。如按每年出生1900萬人口計算,全國平均每年大約要新增4萬聽力障礙兒童。為此,目前我國正在制定適合各地實際的推廣普及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方案,使每一位新生兒都有健全的聽力,以提高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此外,為了統一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技術規範,衛生部正在組織專家論證“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管理辦法”,其中包括新生兒聽力篩查。(張樂)
責編: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