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機票的“折扣”問題,一直都是敏感而又熱門的話題。各航空公司和機票代理機構的打折銷售與民航管理部門的“禁折令”之間呈拉鋸狀地往復了多次。從現象上看,在打折一事上,航空公司有動力、代理機構有熱情、乘客有需求,惟有民航管理部門“從中作梗”,以一道道的“禁折令”強行打斷了市場的自發價格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民航管理部門似乎顯得固執而保守,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也就是説,民航管理部門在此事上的做法更多地被歸結為觀念問題、態度問題。
但從以往機票價格一放就亂,一亂就趕緊“禁折”的乖戾局面來看,在機票價格放開一事上,不但存在著民航管理部門的觀念問題、態度問題、利益問題,同時還存在著各航空公司能否有效利用價格手段,達到預期目的的能力問題。
所謂“折扣”,實際就是變相的降價。各航空公司熱衷於打折,證明其有借助價格手段擴大需求、搶佔份額的願望。而按照通常的理解,降價的目的無非兩個,一是利用價格規律擴大整體需求,“把蛋糕做大”;二是突出自家的價格優勢,力求多切一塊“蛋糕”——這幾年彩電行業的價格戰已經把這套淺顯的道理演繹到了極致。但是在民航這樣一個特殊的行業內,價格手段可能發揮的作用和實際運用時的複雜微妙,都並非這麼簡單。
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在同一條航線上,機型、時間、A公司還是B公司、直飛還是中轉,各種條件都和票價之間有著微妙卻直接的聯絡。同時,只要飛機起飛,成本便已發生,能否爭取到盡可能多的客源,直接導致航空公司的盈虧。在爭取、組合客源的過程中,票價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外成熟航空公司才會在票價上翻出無數花樣,往返還是單飛、預訂還是現買、白天還是晚上、直飛還是中轉……票價已經不是單純爭搶客源的簡單手段,而是有效配置資源、協調運力、降低成本的系統工程。
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國內民航同一航線統一票價的“規範”固然奇怪也過於機械,但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打折,也實在是過於原始和粗放,除了讓部分乘客獲得意外驚喜之外,對促進民航業整體的有效經營,恐怕作用有限。民航管理部門放了禁、禁了放的尷尬,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苦衷。
現在,取消“禁折令”的風聲又起,而且是和航空公司重組、脫鉤的消息同時發佈。如果這兩項重大改變果然同時進行,過去對民航管理部門的“態度”的不滿,就必然轉化為對航空公司能力的考驗。亂是一定會亂一陣的,但註定不能太長。民航這一成本高昂又事關國家安全的行業,經不起彩電業那樣低水平價格戰的折騰。(張天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