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東門外、北京當代橋東南小廣場有一些固定看相者,筆者通過觀察和訪談了解到:小廣場內從今年9月至12月基本固定的看相者人數為3至5人,男性約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齡50歲以上。
看相者的典型話語
通過調查,筆者記錄了一些被訪談者的典型話語:
“來看相的男的多一些,男的多是算功名,要麼就是財運,現在想發財的人多啊,女的算婚姻的多。”
“來看相的幹什麼的都有,一般做生意的信這個,還有當官的,人不都想當大官嗎。”
“你來看相得信這個。人受家庭影響,那家裏有信佛的就比較信,年輕人也信。雍和宮算卦的為什麼多?去上香的多。算卦可不是胡説,這都有科學道理,《周易》多少年也沒人研究透。古語有一句:不倒運不上卦桌。我們幫人解難,不騙人,那也有個別的騙人,什麼都有假有真。”
“我們跟天橋上賣假證的不一樣,他們那是犯法,對社會有害處。”
“公主墳算卦的多,河南人多,年紀也輕,農民多,他們冬天來掙錢,夏天回家幹農活。他們拉客,不擺攤,怕抓著。每個月能有三四百塊錢。”
看相者的騙招一脈相承
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街頭看相具有某些共通性。研究解放前街頭看相者的資料證明,其看相過程可概括為“探、活、嚇、哄”。此外,街頭看相者傾向講過去時説他遭遇不好,講現在説他不得志,講將來則説他有希望。儘管當前的街頭看相背景與過去相異,但以上特性卻極其相近。
最值得注意的是街頭看相者都牢牢遵循安慰原則。無論看相初期有何判斷,中間如何曲折,最後都會落實到肯定安慰。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總是希望得到自己所企盼的結果,也總是傾向於記住與自己的希望相符的結論。
看相已成為半公開行業
此次調查表明,算卦、看相已成為一種新的地下半公開行業。與解放前相比既有相承性又有新特性。
相承性體現在此行業均依附一定理論。如解放前的“江相派”有“師門三寶”。此次被調查的所有看相者則必提《周易》。
另外此行業有共同的“群眾基礎”,即社會大眾對命運的廣泛承認。
另一特性表現在隨著社會流動加速及轉型期暴發性機會的出現,社會成員高期望和高風險的壓力感、挫折感的增加,使許多人通過此舉尋求精神支柱和慰藉。同時我國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及心理學知識普及相對滯後客觀上也為街頭看相者的出現提供了機會。(金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