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關注孩子(二)——兵兵的流浪生活  
06月02日 10:43

    11歲的兵兵已經獨自流浪了3年。自打8歲從貴陽老家出來,他走過了很多地方。在他隨身帶着的一個破書包裏,收藏着一些記錄他浪跡生涯的寶貝:海邊的貝殼、壯族的小繡球、陜北的布老虎……

    去年,兵兵和一群在山西認識的孩子一起跑到了北京,“我喜歡北京,我想在這裡不走了。”

    説這話的時候,兵兵正在亞運村的一個小飯館裏,狼咽虎吞地吃着記者請他的飯菜,説話一點不耽誤他大聲咀嚼,眼睛還緊盯着盤子裏剩下的菜肴。

    10分鐘後,兵兵面前的盤子幾乎都空了,他用眼睛逡巡了一下看看確實沒有任何殘留的肉絲之類後,抹抹嘴,看著記者嘟囔一句:“還是沒有我媽做的飯好吃。”

    兵兵已很多年沒有吃過媽媽做的飯菜。他7歲的時候,媽媽被人販子拐跑。那天兵兵放學回家,桌上擺着帶着熱氣的飯菜,媽媽卻不見了。

    媽媽走了,兵兵幸福的日子也跟着走了。兵兵的爸爸跑遍了福建、廣東、山西、河南……卻始終沒有找到兵兵的媽媽。慢慢地爸爸開始喝酒,一喝就醉,一醉就打兵兵。兵兵哭着喊媽媽,可身邊再也沒有媽媽呵護的雙手。兵兵不想回家了,不想再看見爸爸醉醺醺的樣子,不想挨爸爸的拳頭。兵兵想去找媽媽,聽鄰居説媽媽是被別人帶着坐火車走的,於是有一天兵兵從爸爸的兜裏拿了200多塊錢,坐上火車找媽媽去了。

    這第一次出走,兵兵剛到安順就被警察送回了家。送回家後的兵兵被爸爸暴打一頓,晚上兵兵躺在床上渾身火辣辣地疼。兵兵想:還是要走哇,但要記得下次躲開警察,不要告訴他們家是哪、爸爸是誰。

    有了經驗的兵兵第二次成功“出逃”。搭着火車離開了貴州,到雲南、到廣西,然後湖南、山東、陜西、山西……兵兵開始了他漫無邊際的流浪生活。幾年的時間,為了吃飽肚子,兵兵從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娃子變成一個靠乞討、騙人甚至小偷小摸為生的流浪兒。

    在山西,兵兵被一群流浪兒拉入“夥”。他們的老大叫“大鞭”,14、15歲的樣子,兵兵聽人説他是河北人,爸媽離婚後沒人管跑了出來。“大鞭”喜歡北京,於是便“率領”弟兄們“闖”進了北京。

    北京很大,北京人也很多。剛開始兵兵跟着“大鞭”他們每天只做一件工作:乞討,把肚皮混飽。後來慢慢變了,“大鞭”認識了一些“大人”,那些“大人”把兵兵他們糾集到了一片小平房,女孩兒和男孩兒被分開,被不同的“大人”管着、教着做不同的事。兵兵個子小,被“大人”們指定到街上去乞討,另外一些個子高的、年齡大的,被“大人”們每天領出去,做其他一些“工作”。兵兵説這些大孩子們有時候去給別人扛包,有時候去賣菜,還有的時候晚上出去不知道幹什麼。

    乞討對於兵兵是個“熟練工種”,只是現在每天有“上交任務”,讓兵兵不那麼自在。為了完成任務,兵兵學會了很多本領,比如瞬間鼻涕眼淚橫流、裝殘疾、裝暈倒抽風等等。11歲的兵兵還學會了抽煙,是晚上回到北京朝陽區某處的窩棚(他稱為“宿舍”)睡覺時,其他人教會的。

    在北京一年多了,兵兵每天在亞運村周邊乞討,有時候上交任務很快就完成了,兵兵就隨意地滿街溜達,偶爾還能買本動畫書;有時候到晚上還沒要來幾毛錢,兵兵怕大人打罵,不敢回窩棚,就撿點剩飯剩菜吃飽肚子,找個不會被警察發現的角落對付一宿。兵兵怕北京的冬天,冬天街上人少,要錢總是不順利,天冷又不敢不回窩棚睡覺,有時候兵兵只好偷點摸點,有時候只能回去挨打挨罵挨餓。

    兵兵根本不去想以後怎麼辦。“將來?什麼將來?”吃飽了的兵兵見天色黑了,起身説要去另外一條街上找同伴回“宿舍”交今天的帳。

    在飯館的門口,記者問兵兵:“還想去找到媽媽嗎?”

    兵兵一愣神,撇了記者一眼,忽又咧嘴一笑,一下子跑着消失在樓群裏……

    兵兵出生於1991年,屬羊。許多和他一樣大的孩子,今年9月該上小學六年級了……(鄔煥慶)



責編:曲歌 來源:新華社


相關新聞
用愛心溫暖童年——“邊緣兒童”引發的思考(06月02日 10:21)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