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央視論壇4月3日播出):
主持人:董倩
嘉賓:雷達 劉永泰
策劃:楊紅
編輯:蔣薇薇
播出時間:2006年4月3日
主持人: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央視論壇》。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早上和下午,兩個中小學生上學和放學的時間,在各個學校門口我們都可以看到,接送學生上下學的車輛,可以説堵得是巍然壯觀,不僅給學生家長增添了負擔,而且給交通增加了相當大的壓力。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如果説增添進入校車這個概念的話,能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演播室兩位來賓,一位是科技部調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劉永泰先生。另外一位是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雷達先生。我們在開始討論之前先看一下短片。
主持人:看完這個短片之後,不知道你們兩位有沒有同感?你們兩位以前是個什麼樣接送孩子的狀況?
劉:因為我是政協委員,這幾年很多群眾、同志、親友都跟我反映這個事情,我們現在上下班、出去辦事路過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很多學校的門口,只要是上下學的時間。
主持人:到了那個時候肯定堵。
劉:肯定堵,門口汽車也好,自行車也好,三輪車也好,還有很多老頭、老太太,爺爺、奶奶都在那兒等著接送,一堆人在那兒,根本走不動。
主持人:可能有的人搬家了,就會一大早趕到遠遠的學校去上學,再有一個可能也很重要的,這些孩子,因為是421這种家庭模式,萬千寵愛集于一身,即便是近恐怕有些大人、老人都會到學校去接。
雷:是的,您剛才談到的擇校也帶來了一些交通擁堵,有些住得比較遠的,他甚至也願意自己送,花錢來上海淀區的學校。那麼擇校就成了,也是這樣一個問題出現在擁堵之中。
劉:我想大概是有這麼幾種原因吧,一個就是居住環境的選擇,再加上擇校的原因,有車的話,自然家長,如果順路,他肯定要接送一下。第三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公交線路有的地方沒有覆蓋到,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小學生,我指的是比如一二年級那種小學生。即使不太遠,但是家裏也不放心,爺爺奶奶,有老人的話,他肯定也還是要接送一下。
主持人:所以不管老師也好,家長也好就在想,如果有一個校車的話會不會解決這個問題呢?接下來我們看一個有趣的短片,我們先看看,應該説學校、家長也是在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在解決這個問題。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這個叫“驢的”的校車,真的是應運而生,因為它有這種需要,而且絕對是滿足尤其是小學生的需要的,但是它的確是不安全。
劉:這是目前根據需求的一種自發的、迫不得已的、無奈的一種辦法。
主持人:剛才我們看到的這是“驢的”,還有一個短片我們接下來看,就是有一位女士,可能她自己也是媽媽,我們看她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一起看一下。
主持人:因為你沒有營運證,所以你這種做法也是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交通隱患的,我覺得這種擔心是沒有問題的,但問題在於曹女士不能做,這件事應該誰來做,誰又能做,我覺得這是問題的關鍵。
雷:如果説,剛才提到的曹女士,她是沒有運營資質的,而我們現在又要求在校車中間是要有資質的,而這個資質在我們運管部門中間又沒有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的文件。
主持人:誰能申請到這個資質,有程序可以依照去做嗎?
雷:現在目前還沒有。
主持人:那這不就成了“22條軍規”了嗎?
雷:運管部門正是因為沒有這樣的一些法律法規,所以他們很難去運作。
劉:我在2004年北京市政協會上就提了一個提案,就是要建議儘快在公立學校建立校車制度的提案。我跟雷教授的意思是一樣的,你單純從教育主管部門或者交通主管部門,學校也好,家長也好,或者是有興趣介入的企業也好,他們單憑自己的力量是建立不起來的,必須由政府&&。
主持人:您所謂的&&是不是得有一個人去協調,因為剛才説涉及到多家部門,沒有一個部門能夠單臂來擎起這塊領域,所以必須得有人來協調,這個協調誰能來做?
劉:必須由政府&&。因為從校車來講,它不是説隨便找一個什麼樣的車,貼上一個什麼牌就可以叫校車了。從我們提這個建議的本意來講,是要建立一種真正的校車制度,它的形制上是統一的。像國外黃顏色的,從外觀上一看,區別於其他各種車輛,需要公交部門、交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家長等等幾方面,大家都認可的。如果是由企業來介入的話,它也有利益要在。怎麼給它們能夠保持這個積極性,能夠做好這件事情,必須由市政府來統一協調。
主持人:目前這方面做得怎麼樣,目前現狀是什麼樣?
雷:因為我也是從前年就開始提這個議案,最後給我的答覆都説得非常好,積極地工作,但是實施起來還是各個部門都有自己不同的難處吧。
主持人:您説到難處,接下來我們看一個短片,因為前一段時間記者採訪了北京市交委下屬的北京市交通運輸局,還有北京市教委,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主持人:我們之所以想採訪這些相關部門,是想捋清楚校車這個問題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結果不捋還好,一捋反而糊塗了,那麼這個校車到底涉及到哪些方面,兩位給我們介紹一下,涉及到哪些部門?
雷:首先交管部門,他們負責道路安全和道路裏邊包括像交通擁堵之類的事,還有安全
主持人:這是交管部門。
雷:對,還有運管部門,就是所謂的運輸部門,你所使用的車輛,車輛的安全,它的零配件的好壞,還有運營的資質,你能不能合法,得它給你一個證書,給你一個批准。第三個才是教委,教委實際上是,雖然是學生在使用,但是教委它只是起著組織學生來坐校車。但是對整個大的幾方面來説,比方説道路、運輸、交管,教委它是不能夠所及的。
主持人:或者換句話説學校裏面的事,學校圍墻裏面的事,教委可以管,要出了校門,它想管恐怕也是力不從心。
劉:還涉及到一些相關的企業,現在有很多企業也是看中了這個市場,它們也想參與進來,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問題在。你比如説收費的問題,
主持人:有這麼大的一個群體,而且需求又是這麼大,有這樣一個大的市場,應該説這個蛋糕是很大的一塊蛋糕,為什麼沒有人去吃這個蛋糕呢?
劉:比如公交部門,公交部門它在天津市是很有積極性的,專門開了十條線路,專門做校車的。
主持人:在這個領域,它們一旦進入這個市場的話,公交公司它們能贏利嗎?或者裏面有贏利的空間?
雷:如果把它當作一種市場運作的手段,它只是在追求利潤的話,恐怕人們就會有更精細的打算,就會要有慎重的考慮。但是作為學生來説,我們能不能把它也當做一種帶有公益事業或者説甚至在某些方面帶有一些社會福利的這樣一種事業,如果純粹不管,推向市場,它確實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主持人:有可能會作為公益事業這方面來解決嗎?
劉:我認為本身就應該是一件公益事業,我在2004年提的提案裏邊也是這麼提的,如果你不這麼解決的話,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雷:如果是福利性的公益事業的話,那麼主要的問題就是在於你是為服務。那麼實際上現在交管部門提出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在我們的社會為老百姓服務,它們首先的目的是解決學校周邊環境的擁堵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它們要解決小學生或者是學生的安全問題。因為在學校門口車輛很多,産生了擁堵以後,不定哪位司機的駕駛技術不夠,把剎車踩到油門去了,而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又弱,交管部門是從這個角度來考慮開通校車的。如果回到剛才説的,把它當作一種市場機制,肯定不利於它的發展。
主持人:可能對於公交公司來説,這裡面它們也許並不是不願意涉足這塊空間,而是覺得涉足了進去之後有沒有安全隱患,因為畢竟中小學生,您剛才也提到自我保護能力很差,萬一齣事,肯定大家都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幹嗎要惹這個事呢,也許這個利益空間還不是很大,當然沒有人願意主動去涉足它了。
雷:對,但是你要作為一個社會的發展,作為一個政府應該還更多考慮老百姓的利益,考慮廣大群眾的這種需求。
主持人:一個問題當越來越大的時候,肯定是需要一個解決的一個渠道。剛才我們説了很多校車目前,因為正規的、合法的恐怕還沒有解決的途徑。在這種情況下,肯定就會留下一種非正規的,甚至是非法的一些途徑。
劉:所以導致很多黑校車的出現,咱們也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報道,交警部門經常在路上就攔下一些黑校車,一數好幾十個,甚至一百多個,還在請大的轎車來給他們拉走。
主持人:政府見一個抓一個,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
雷:北京豐台區在區政府的牽線下,由區教委、交通委還有運輸部門,它們給校車挂了牌。
主持人:什麼叫掛牌?
雷:就是它組織了一些,在本區內運營的車,然後寫的是校車,然後給校車挂上這個牌子,然後這個牌子在豐台區域內看了以後,像民警他們都會給予一定的方便,而且學生相對有序。這個還是比較符合當前的這種情況吧,與其現在把它禁止了,還不如你先管理起來,這個管理以後,至少有一個,安全相對得到了保障。
主持人:現在你看,我們剛才説了半天校車的問題,等於現在幾方面構成了一個怪圈,一方面學生和家長急切地需要這樣的一個校車,而且很多社會力量也希望能夠介入到這個領域裏來,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我們再看,因為現在有一個交通主管部門,它把這個權力下放給了教育部門,但是教育部門説了,我一個方面只能解決學校裏邊的問題,解決不了校門以外的問題。再有就是自己有運營權的公交公司,它們有運營權,但是它們有多大程度上願意加入到校車的領域裏面來呢?再加上交警部門,它們費了很大的努力,結果是治標不治本。
雷:是。
主持人:這麼一個怪圈怎麼解決?
劉:目前在學校校車的使用中,有這樣五種模式。一個是學校自備的車輛。第二個是學校租用客運公司的客車,這是自己的行為。第三,也是部隊、單位自己開通班車,然後是家長自行組合,租用私人和社會車輛。最後一個是校辦企業公司聯合社會企業從事校車運行。這種模式在東城區經過試點,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驗,它就是通過東城區的校辦企業總公司和東城和平家政服務公司合作,然後為四所小學、一所中學開設了20條校車的路線,它有37輛麵包車可以運送800多個學生,每個學生收費大概230到280,然後每個車輛只到一個學校,學生可以沿線上車,多點到一點,這樣來做,而且每個車上還配有一個聘請的退休的老師照顧這些學生。那樣做還是比較安全的一種做法。
主持人:長遠來看怎麼解決?
劉:長遠來看作為一個公益事業,如果市政府不直接出面&&,不當成大事來做的話,這種自發的散亂的各種表現形式的做法。
主持人:多頭在管,多頭不管。
劉:對,一個是只能解決局部的小的問題,它也不能夠徹底解決問題,而且校車的統一的形象、標準的形象也不可能出現。
主持人:雷先生給我們介紹一下,在其他國家有沒有什麼在校車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的一些經驗?
雷:你比如説像美國,另外我也到過印度去,也是有校車,模式基本上跟美國差不多,甚至跟英國差不多,黃顏色的,在一個很長的主要幹道上面它有各個站點,小孩上學的時候,就在某一個點,在那兒等著。我就在想,解決校車這個途徑,這個線頭到底在哪?按照給我回復的,每次都是教委給我回復,但是我覺得教委真的很難承擔這種責任。個人認為,我覺得咱們的交通委倒可以當這個線頭,當協調的主角。為什麼?因為交通委它比方牽扯到道路的問題、駕駛員的問題、設施運管部門的問題,交通委都可以力所能及,都可以夠得著的。而教委只是組織學生力量,而且我在跟教委的接觸的過程中間,我覺得教委在處理學生對象上面,它們還是非常有誠意的,而且它們也是很積極地去實施,甚至包括像交管部門,它們都非常積極地努力,它們在很多方面,比如設計線路,這條路怎麼走,怎麼走,在哪兒設點,然後路過哪個學校,它們都做了具體的部署。但是現在細化的情節、細化的地方都做到了,但是主體的東西還沒有出來,就是我們所説的線頭。我覺得這個裏邊,通過交通委,它包括在資質上面、運營的資質上面,甚至包括將來在減免費用上面,它都能夠夠得著。比方説像養路費,還有什麼車船使用稅,如果在這方面把價格降低下來,恐怕這還是很有市場的。北京市做過這個試點,但是因為價格太高,家長不能接受,因為這個價格已經超過了家長去送孩子的價格。中關村一小就做過這個調查,當時學校説你們有誰願意坐的時候,有1300多名學生,包括家長就願意來乘坐校車,但是後來有關部門把這個價格定得過高以後,一下子就沒有回應了。所以,剛才還是要回到這個問題上,到底由誰來能夠協調和&&,把這件事情在我們這種特有的環境下,現在的這種國情下面來做好。
主持人:今天我們説了這麼多關於校車的問題,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在給相關部門在建言獻策,希望能給相關部門起到一定的建議的作用。非常感謝兩位來到演播室參加討論,也感謝觀眾朋友們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