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3000萬少年找不到快樂警示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4日 13:56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研究員王玉鳳告訴本刊,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達到21.6%至32.0%,突出表現為人際關係、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3月23日《中國新聞週刊》)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發展教育事業,使新時期的青少年享受到了幸福和接受教育的權力,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快節奏發展的社會和日益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使得當代青少年感到壓力重重。據有關專家調查研究分析:在中國,因為孤獨抑鬱而患有行為問題的兒童越來越多。3000萬兒童,雖然這個龐大的數字已經讓人憂心忡忡,但實際情況可能遠不止此。儘管這一現象已經開始引發人們的憂慮,但目前我國還沒有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範,每年因心理障礙引發的悲劇常見各大媒體。

  青少年時期是身體、心理髮生轉變的一個重要階段,他們正處於半獨立半依賴、半幼稚半成熟狀態,被稱之為“心理斷乳期”“青春躁動期”或“成長關鍵期”。由於受不健全的教育方式、激烈的學業競爭和枯燥的學習生活,加之缺乏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導致處於這個年齡段的青年人有了心事不願意主動與人交流,一點點積累在心裏,直到再也“支撐不住”的時候,就來一個“心理大爆炸”——走向極端,一個小小的誘因就會導致出嚴重的後果,甚至出現輕生或報復性的他殺(如眾多媒體報道的馬加爵事件就是如此),以此來逃避現實或解決問題,眾多現實情況一次次給人們敲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

  首先要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已明確指出:“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的能力”。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了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青少年心理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社會能從幼兒園、小學就開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輔導,在有突發事件時,有人勸導與幫助,他們一般是不會走到極端的,起碼可以早發現早避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可能做好各種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其次要抓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時期是羽毛未豐卻又渴望飛翔時期,青春的夢想、衝動、徬徨、壓抑和憂傷也因此而産生。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越來越重,那些本該由他們自由塗抹的鮮艷、亮麗的生命原色已被染上濃濃的灰色;許多“留守生”得不到父母和社會的關愛而對學習、生活乃至人生喪失了信心。這就要求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攜起手來,深入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真正把學生從單純的分數中解脫出來。

  作為學校,既要抓好文化課教學,又要利用多種形式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如開展心理講座、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利用圖書資料室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等,使他們了解心理學常識,適時進行調查與測試。這既可以使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又能使教育工作做到重點突出,因人施教。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懂得友愛互助,學會與人融洽相處;逐步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諧友愛品質;敢於面對挫折,培養他們自尊、自信、自強,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作為家長,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關心子女成績的同時,要加強與孩子的思想交流,要重視孩子的鍛鍊培養和挫折教育,注意減輕孩子思想壓力和學業負擔。

  作為社會,應該為青少年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徹底掃除社會的“黑、黃、毒”勢力,清查電子遊戲機室、網吧,讓青少年茁壯成長。要結合當前開展的榮辱觀教育,進一步弘揚社會正氣,進一步提高全體國民整體素質,引導青少年“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有益的人。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中華民族的興衰,但願全社會都關心青少年身心健康,都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劉純銀)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