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加強未成年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3日 17:58 來源:

  --中央教科所 所長 朱小蔓

  教育部消息:

   一、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治理的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和諧互動的根本要求和重要體現

  我認為,對於一個社會的綜合治理來講,它要求社會發展的經濟目標與倫理目標能夠和諧互動。如果倫理目標相對經濟目標長期滯後,就會導致社會發展失衡。胡錦濤總書記以榮辱觀為核心提出的“八榮八恥”,是對以往社會治理倫理目標的進一步明晰化、具體化,也是黨和國家更加自覺、堅定而理性地加強社會倫理治理與教育的重要體現。

  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民族性、時代性與社會主義特色的有機統一

  制訂社會治理的倫理目標必須基於一定的社會與歷史參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正是民族性、時代性與社會主義特色的有機統一。

  社會主義榮辱觀與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一脈相承,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源與精神根基。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時代精神的鮮明表達。它為中國提供著跨越式發展的精神支撐和團結全民族的精神紐帶。社會主義榮辱觀帶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價值標尺與精神導引。

  三、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既有助於形成具有鮮明價值傾向的良好社會風尚,也有助於個體內在德性的養成

  榮辱觀教育對於社會的和諧發展、個體的健康成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助於形成具有鮮明價值傾向的良好社會風尚。對於社會整體而言,社會風尚是社會治理的輿論基礎和倫理保障,榮辱感則是社會風尚形成的倫理底線和價值基石。我認為,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既指出了社會道德建設的倫理底線,又指明了形成良好社會風尚的倫理目標,指引我們應該首先從基礎性的榮辱觀教育做起,以榮辱觀教育來引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助於個體內在德性的養成。對於個體而言,榮辱感也是個體德性養成的基石。自我修養是個體德性養成的基本途徑。榮辱觀教育在根本意義上首先是對個體“榮感”與“辱感”的情感激發,它為個體的德性修養提供了重要的道德情感基石。

  四、堅持“三近”原則,加強未成年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我們的道德教育應該堅持怎樣的原則,採用怎樣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會主義的榮辱觀真正內化到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結構之中呢?我以為,最關鍵的,是要堅持“三近”原則,使我們的道德教育更加科學、細緻、有效。

  首先,要貼近孩子生活。道德的本質是實踐的,也是生活的。我們的道德教育,包括榮辱觀教育,必須貼近孩子的現實生活,從生活中尋找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機。其次,必須接近孩子個體,為個體的生存與發展提供必需的價值支撐,才可能是有效的。最後,還要親近孩子心靈。道德教育只有觸動心靈,引發感動,引領精神成長,才是真正有魅力的教育。

責編:劉彥妤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