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2月27日 15:23 來源:
解放日報消息:記者近日聽到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一位名牌大學畢業的年輕教師,在踏上小學講臺前信心十足地拍胸脯:什麼課都能教!可“試水”一年後,這位教師打起了退堂鼓:自己雖有知識,但“傳遞”不暢……
小故事折射出大問題。據2005年版《上海教育年鑒》統計,上海市專職教師中,小學教師本科畢業的近10%,大專畢業的達68%;初中教師本科畢業的近77%,在全國基礎教育教師中,滬上教師學歷居前列。但業內人士還是看到了“落差”:教師學歷在提升,教學能力卻凸現“短腿”。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長傅祿建透露,隨著二期課改的推進,學生知識面的擴展,有些老師也相對出現知識更新不快、知識結構過於單一、教學觀念落後等“軟檔”,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
造成“軟檔”的原因很多。專家分析,一方面,教師職前教育模式體系有欠缺。目前師範教育仍採用學科性培養方式,即針對某學科知識重點培訓。而二期課改開出不少培養創新能力的研究型和探索型課程,涉及跨學科知識,單一學科出身的教師難當此任,還需要再度專業培訓。
另一方面,職後培訓體系設置有一定影響。
1998年,原市教育學院併入華東師大,不再開展中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以往課改,由原市教育學院承擔全市教師全員培訓任務,對新理念、新方法,統一進行標準化培訓。市教育學院撤並後,貼近實際的專業化應用培訓任務沒人“接盤”,區縣教師進修學院和各用人學校“零敲碎打”的培訓根本無法將其替代。少數教師進修學院的教研員不是一心一意搞教研,而是熱衷於搞家教;還有一部分學校不同程度存在“重使用不重培養”的思想,這些都制約著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平衡學歷與能力之間的落差,對教師進行專業化、標準化培訓是關鍵。那麼,教師培訓誰來“當家”?專家認為,針對目前教師全員能力培訓機構缺位的現狀,有必要搭建一個市級統一培訓平臺,建立市級統一培訓標準,讓每個教師對教材鑽得深、吃得透、把得準,儘快適應新的教學理念,規範教學行為,這樣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和提高,從而保障基礎教育平衡發展。還有專家建議,要充分發揮各區縣教師進修學院的積極性。新學期伊始,靜安區教師進修學院沿用5年來啟用的“常態調研法”,百餘名工作人員到各學校聽課,將二期課改理念化為一線教師教學行為;楊浦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先把課改新教材內容示範備課,然後手把手教給一線教師,這些都值得推廣。(邱曙東 李愛銘)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