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1月27日 15:03 來源:
鎮江私企“精華書社”老闆巫先生説,為幫助貧困學子,去年9月份他掏出3萬元一次性扶持了100名即將跨入大學校門的寒門學子。他並不想得到什麼回報,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這些驕子的關愛與羨慕。春節將臨,許多客戶紛紛給他發賀卡或短信以示祝福,他也給朋友發了許多賀卡。然而,在所有收到的賀卡和短信中,竟然沒有一張、一條是他曾經幫助過的大學生的。(《報刊文摘》1月23日)
的確,100名受過他人資助的高等學府的學子,在新春來臨之際,沒有一個人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問候或祝福,如此的冷漠和麻木,真有點讓人感到心寒齒涼,這也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
無論是元旦還是我國人民傳統的新春佳節,許多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向自己的親朋好友轉達自己的親切問候和美好祝福,以此爭進情感,加強友誼。作為受過他人資助的大學生,在新春來臨之際,給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發個短信或寄一張賀卡,表示問候和祝福,這本在情理之中。且也花了多少錢,用不了多少時間。然而,令人遺憾的是100名大學生,誰也沒有做到這一點。這説明我們的教育確實缺少了點什麼?
筆者看韓國電視連續劇《加油!金順》,被劇中的主人公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的奮鬥精神所感動,同時亦對韓國人不離口的“對不起”、“謝謝您”的文明禮貌和感激之情表示由衷地讚賞。而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標榜的我們,如今在很多方面的表現卻令國人汗顏。
如今,有許多家長對“小皇帝”疼愛有加,凡孩子的意志,父母百般體貼,不使受半點挫阻。長此以往,形成了“小皇帝”的“我是中心”的心理,心中沒有他人,沒有父母,沒有一點感激之情;學校裏,為分數、為考試的教學造成只重視文化知識,其他方面教育都被置於邊緣境地,即使有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注重形式,實效並不理想;在社會上,孩子接受了大量的“以我為主”的信息。這些,對孩子感激之情的缺失,無不起到“催化”的作用。
孩子的父母、老師有責任教育孩子們明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能不懷感激之情。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且要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對父母感激,才能報之以孝;同事和他人或與我們密切合作,或給以無私的幫助,對同事和他人感激,才能報之以善;黨和國家給我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對黨和國家感激,才能報之以忠。
孩子不僅需要盡責的父母、稱職的老師,還需要一個美好的社會。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常懷感激之情,是成人的職責,是教育的職責。正如我們不能對沙漠的擴張熟視無睹一樣,我們同樣不能對孩子心靈的沙漠化保持沉默和冷靜。(作者:人間正道111)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