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拿項目憑公關能力?教育專家:博導“走樣”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2日 08:54 來源:

  人民日報消息:最近,吉林大學45名博導落聘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見本報文化版12月1日相關報道)。不少讀者給編輯部來電來信詢問:如何看待博導解聘?為了科研項目跑關係搞社交能成為博導的主要工作嗎?就這些讀者關心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校務委員顧海兵教授和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名譽所長潘懋元教授接受了採訪。

  究竟是專門的職稱,還是能上能下的崗位?

  一個普通崗位被戴上耀眼光環

  問:博導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很高的職位,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博導呢?

  顧海兵:現在人們對博導的認識有些偏差。本來依據我國的學位規則,只有博士生指導教師的説法,後來不知什麼原因,逐步演變為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現在的博士生導師似乎已成為教授中的又一個層次,似乎是新的職稱。有些教授在名片上會特別註明博導;一些調查表、論文評審表上也是赫然印上:是否博導……凡此種種都給本來只是一個普通崗位的博士生指導教師戴上了耀眼的光環。

  本來,同是高校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方面應該享有相同的權利,但現實是有的教師可以帶研究生,有的卻不被允許。在世界許多著名大學,不僅教授,副教授、助教、講師均有資格帶碩士生、博士生。研究生導師是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的結果,一般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才確定論文指導老師,而且常常不止一個指導老師。

  潘懋元:按現行規定,選聘博導主要考察其學術造詣,看是否承擔重要科研項目、是否有相應的研究經費、是否有培養研究生的經驗和能力、是否有一定的學歷、職稱等。如此高的門檻讓人覺得博導高不可攀。但實際上,博導不是專門的職稱,只是一個崗位,能上能下。簡單地説,有博士生選你做導師,你就可以是博導;沒有人選,你就是教授、副教授。

  拿項目到底該憑科研能力,還是公關能力?

  科研水平被簡單換算成“錢”

  問:最近有一些報道説,不少博導為了科研項目忙著跑關係搞社交。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博導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潘懋元:博導的主要工作一般是三部分:搞科研、指導博士生和為本科生上課。但目前因為某些原因,不少博導精力分散,很難專注于本職工作,尤其是在科研方面。

  科研是博導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目前博導最感到尷尬的工作。博士屬於科研型人才,對博導有科研的要求是合理的,因科研成果不符合要求而“下崗”無可厚非。如果博導僅靠過去的老本,不能指導學生在學術上有所進步,就沒有資格做博導。

  但目前衡量科研的標準過於絕對化,這種硬性規定使得博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以外的拉項目跑經費等事務上。按許多學校的規定,科研水平的高低被簡單地換算成“錢”的多少,博導每年必須要拉到一定經費的課題。連續幾年完不成任務,博導就要“下崗”。如此,許多博導便把相當大的精力放在拉關係、跑項目上了,項目的“拿來”憑的往往不是科研能力,而是公關能力。項目是否有學術價值、是否能有成果卻沒有人關心。結果有些博導沒什麼水平,卻因為能拉項目跑經費,照樣做博導;而有些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博導因為關係不夠,面臨“下崗”的境遇。

  發表論文是博導的另一心頭之痛。有的學校規定博導一年必須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博導所帶的博士生也要發表一定數量和級別的論文才能畢業。要發論文的人多,核心期刊少,博導只好利用各種人情關係發論文,還要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學生發論文,甚至自己掏錢給學生出版面費。

  通過審批選博導,還是給學生更多選擇權?

  博導遴選制度需改革

  問:造成目前不少博導“走樣”的原因是什麼,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革?

  顧海兵:歸根結底是博導遴選制度不合理。世界上建立學位制度的國家,很少有碩士點或博士點的研究生指導教師要通過遴選和評審的。學生(包括大學生、研究生)由教師(包括講師、正副教授)指導本是教師的天職,而現在卻還要篩選。這種制度不僅剝奪了學生的選擇權,也滋生了許多學術腐敗。

  建議改革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審批制度,讓學生多一些選擇指導教師的機會,消除副教授之間、教授之間為爭取所謂的導師資格而引發的內耗性矛盾。實際上,只要是一個碩士點或博士點的教師,不管是講師,還是副教授、教授,他們都應該有資格指導研究生,這也是公平競爭。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12日 第十一版)

責編:常穎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