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由"朱淼華現象"看教師評價體系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1月25日 07:52 來源:人民日報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師朱淼華的課教得好,學生給他打高分,卻因為沒有論文,崗位考評不及格。11月24日,關注“朱淼華現象”的《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卻“下崗”了》一文在本報文化版見報後,朱淼華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

  朱淼華:不要同情我,要認同我

  實踐“三愛”原則,選擇快樂人生,期待更多認同

  11月24日一大早,學生從報攤上買了當日的《人民日報》,敲開朱淼華的家門;從早到晚,朱淼華接到無數個電話,有問候的,有給他“打氣”的,也有各地媒體表示要來採訪的……下午3時,記者在浙江大學周圍的幾個報攤轉了轉。幾位攤主説:今天的《人民日報》全都賣光了。

  這讓朱淼華感到有些不太習慣。“請你們不要同情我,要認同我。我不屬於弱勢群體。近距離接觸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生活樂著呢。”他説:“我只想有個平靜的環境,讓我能給學生上課。”

  在浙江大學採訪朱淼華時,我們不時被他身上特有的激情和樂觀感染著。

  朱淼華告訴記者,自從2003年“下崗”以來,他時常為自己的身份感到尷尬。有一天,為了安慰朱淼華,學生們在課堂上為他送上一大束玫瑰。朱淼華感動得熱淚盈眶,兩次轉過身去。“輪到學生安慰我了,心裏真不是滋味!”一向豁達的朱淼華有些感傷地説。

  學校表示:科研教學二者都不可少

  肯定教學成績,願意解決問題,未有具體方案

  據我們了解,對朱淼華的情況,浙江大學還是非常重視的。學校領導曾對朱淼華的情況做過專門批示,係、院、校人事處和教務處等有關部門專門開會討論過。校方肯定他的教學成績,也表示要解決他的問題,但至今沒有拿出解決方案。

  “朱淼華老師的情況我們心裏是清楚的,但我們有制度規定,制度面前應該一視同仁。”浙江大學人事處的負責同志表示,高校與中學不同,中學老師只要課講得好就行了,大學老師還要有學術上的要求。如果是在中學,朱老師這樣的情況很可能不會出現。

  據介紹,在浙江大學的職務評定規定中,各種系列的職稱評定條件如高校教學系列、科學研究系列、教育管理系列等都包括了論文發表這一項,只是在刊物級別和篇數上有所區別。校方有關負責人就此解釋説,高校兼有教學和科研雙重任務,學校的評價體系注重教學和科研兩方面。在晉職聘崗中,二者都不可少。光有科研沒有教學也不行。學校曾明確規定:應注重對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的要求,教學質量考核不合格者將被停聘或降級聘任。學校也通過教學督導、教學檢查、課程考核、學院教學工作評估和教學獎罰等制度和手段,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同時,沒有科研成果,教學再好的老師也無法評上職稱。這位負責人説:“朱淼華的問題根本還在於沒有科研成果。”

  師生評説:這樣的好老師學校應珍惜

  憑“人氣”上課,是浙大的寬容;被淘汰“下崗”,是浙大的遺憾

  “無奈”、“遺憾”,在採訪浙大師生的過程中,這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詞。

  曾任浙大人文學院哲學系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的李明友教授是朱淼華的同事。他説:朱淼華這樣的好老師在高校已不多了。學生不僅喜歡上他的課,也喜歡在課後和他交流。他的教學評價分數一般都是4.5—4.8分(滿分為5分)。“下崗”以後,他越教越好,得分越來越高。相比之下,許多老師上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工作量,不講教學質量,不和學生交流。現行的評價體制為什麼就不能正確評價朱淼華這類老師呢?

  據李明友介紹,朱淼華是可以寫論文的,他的成果也完全可以達到發表的水平。他的許多學術思考都補充到了教學上。朱老師的課件做得非常好,在浙江省得過獎,為什麼就不能當作科研成果呢?為什麼對優秀的教學型老師就沒有獎勵呢?

  在教學中受益的學生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有同學認為,有朱淼華這樣的老師,是浙大的驕傲;但浙大的崗位聘用制度不認同、不接納這樣的老師,又是浙大的遺憾。

  讀者網友熱議:朱淼華的尷尬不是個人的尷尬

  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宜有彈性,讓優秀者有成長的土壤、容身的空間

  “朱淼華現象”同時引來讀者熱議。《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卻“下崗”了》見報當天,許多讀者在人民網留言,或給編輯部打來電話,發來傳真、郵件,圍繞“朱淼華現象”發表看法。

  西北大學的一位教大學英語的老師説,“朱淼華現象”説明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在目前的大學裏,一些教基礎課、公共課的老師都面臨這樣的困惑。江蘇揚州的機關幹部馬順聖認為,老師的本職工作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對講課好的老師,就是應該破格晉級,這樣才能解放人才。

  一位人民網網友認為,包括浙江大學在內,大多數高校其實都認識到了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正確評價教學型老師,還是高校教師評價體系中普遍存在的尷尬問題。對於科研成果,比較容易進行量化評價;而對於教學,儘管有教學課時等方面的規定,但質量很難進行量化評價。

  另一位網友説,以論文作為晉職聘崗的標準,鼓勵教師鑽研學術,這本無可厚非。但對教學型教師來説,評價標準能不能適當調整呢?

  北京讀者杜筱林認為,朱淼華評不上副教授、教授職稱,是他個人選擇不寫論文、不出書的結果;但他被淘汰“下崗”,卻是浙大崗位聘任制的剛性使然。對研究型大學來説,教書育人仍應是一大使命。目前的評價體系應該進行適度調整,讓優秀者有成長的土壤和容身的空間。

責編:馬芳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