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0月31日 10:21 來源:
南方日報消息:昨日《工人日報》報道,2006年公務員報名工作已于日前結束。有關統計顯示,報考總人數為38.3萬人,他們將競爭一萬多個職位,錄取比例為38:1,不論是報考總人數還是報考比例都再創歷史新高。
有關專家稱,“公務員熱”是折射當前社會心態的一面生動的鏡子。那麼,我們能從這面“鏡子”中看到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公務員熱”中能看到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38人競爭1個職位,這樣的比例在公務員考試中雖“再創歷史新高”,但在其他事業單位的招考中,並不算什麼新鮮事。至於報考某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隊伍中“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一類景觀,據我所知,在北京一家新聞媒體的招考中就曾出現過。就業乃民生之本。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就業競爭尚如此激烈,其他人就業之難可想而知。緩解就業壓力,可謂任重而道遠。
其次,我們從“公務員熱”中能看到公務員機制建設的缺陷。國家機關之所以誘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公務員這個飯碗目前還比較“鐵”。客觀地説,不少地方和部門的公務員隊伍,既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又存在約束不力的問題;既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進口”把關不嚴(“凡進必考”並未得到嚴格執行)的問題,更存在“出口”渠道不暢的問題。而競爭機制、淘汰機制的缺失或形同虛設,很可能使一些無所用心、無所作為且無飯碗風險的人在公務員隊伍中沉澱下來,損害工作效率,造成財政虛耗。而上述弊端,在擇業者,則很可能“反面文章正面看”,從而成為“優點”,並進而成為自己“首選”的因素。不能強求每個考生都從公共利益來考慮問題,但構建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應是公務員隊伍建設中不可輕忽、不可懈怠的一個命題。
第三,我們從“公務員熱”中能看到社會保障體系的不足。公務員成為考生眼中的“香餑餑”,除了“鐵飯碗”的誘惑,還有“鐵保障”的誘惑。公務員各種各樣的“明補”及“暗補”且不説,單是培訓、醫療、退休養老等方面的保障,就是其他職業群體無法望其項背的。為什麼“國家人”、“單位人”很難向“社會人”轉變?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社會保障畸輕畸重,發展不均衡。公務員的工作當然很重要,但公務員並不比其他公民更“高貴”,應當使社會保障體系朝著更公正公平的方向前進。
大量的人才涌向國家機關,若是出於為公眾服務、最大限度地實現公眾利益,那麼,這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因為做了公務員就能獲得種種他人無法比擬的“好處”,所謂“公務員熱”,就值得人們特別是公務員選拔者、公務員管理者和相關制度設計者的深思和反思。
責編: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