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神舟六號的承啟之功:921工程一期等待謝幕 

央視國際 (2005年10月08日 11:04)

    專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

  中國經營報消息:繼2003年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將於本月中旬發射升空。作為中國載人航天戰略第一階段的收尾之作,“神六”的此次發射引發外界廣泛的關注。

  神舟六號的承啟之功

  從1992年起,載人航天“921工程”就已正式列入國家發展計劃。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謝名苞介紹,我國政府在“921工程”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921工程”一期計劃包括發射6艘飛船,即“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實現由無人飛船發射到飛船安全載人和返回。

  “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堪稱是我國在20世紀末期至21世紀初期規模最龐大、技術最複雜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號發射升空,接著在2001年1月,在2002年3月又相繼發射了兩艘飛船。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無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在經過四次“神舟”無人飛船成功發射的經驗積累後,2003年“神五”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則使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歷史性突破。中國一舉成為世界上第三個、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飛行活動的國家。在“神六”發射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即告完成。與“神五”單人21小時載人航天飛行不同,“神六”將帶兩名航天員進入太空,且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將近5天。這將是對我國“多人多天”載人航天技術的一次重要考核,也為第二階段的載人航天計劃打下基礎性。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表示,無論從技術準備,還是中國航天戰略整體構架來看,“神六”都起著重要的承啟作用。

  在“三步走”的後兩個階段,中國將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在2010年前實現宇航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並最終在太空中建造一個20噸級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併為未來的“嫦娥”探月工程,逐步開展深空探測研究作好準備。

  航天科技須落地民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立岩教授認為,隨著“十五”計劃的全面完成,“神舟”六號飛船選擇這個時機發射,將對我國下一個5年計劃,乃至整個中國的宏觀經濟産生深遠影響。他表示,航天産業的直接投入産出為1:2。中國每年在航天産業的直接投入達到上百億元,其帶來的産值則會翻番。同時,在對相關産業的輻射帶動方面,對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對整個社會産生8元到14元錢的帶動效益。由此,中國航天産業的總規模已經達到1200億元左右。

  以“神舟”六號飛船為例,在“神六”的技術研發完全依靠我國自己的技術獨立進行,擁有自己的知識産權。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表示,神舟載人發射是大量的科技關鍵技術集成,涉及發射、火箭製造技術和回收、測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帶動相當多的科技産業發展。涉及到神舟飛船研製的上下游企業及技術研究機構有上百家,相關的協作單位更多達幾千個,載人航天科技拉動新材料、生物品種、通訊等産業快速發展。像上海這樣的科技型城市從“神州”系列飛船的研製中獲益不少。

  但專家們認為這遠不是中國航天産業經濟前景的理想值。以“神舟”系列為代表的中國航天産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還處在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中。“其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能發揮到多大,一個重要方面是航天科技的民用化水平。”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的陳翔和研究員表示。

  他表示,對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術、工業、製造業方面的支持,因此它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將帶動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産能力的發展。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但整體而言,中國航天領域的技術施之於民用方面仍然相當不足。比較起美國這樣的航天産業發達的國家來,由於中國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晚,市場開發、民用化程度等各方面與之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有統計表明,美國大量早期的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成果已經轉化為産業,成為空間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到目前為止美國空間計劃獲得的技術已經為美國經濟增值了2萬億美元。到2010年,美國在空間的資産將達到5000億到6000億美元;美國空間工業的産值將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8%到10%。而中國航天産業總産值在GDP中的比例還不足1%。

  “必須進一步加快航天技術的民用化進程,只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空間技術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責編:扈航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