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我們明天還能有什麼語言?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6日 15:35)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據報道,美國政府打算投資440萬美元,邀請26家機構和13位獨立學者調查70多種瀕危語言的現狀,以作挽救的努力。另外,德國、英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機構也開始著手做類似的工作。(5月16日《參考消息》)

  中國人不要以為這只是外國人的事情,與我無關而高高挂起,殊不知外國人也在關注中國語言現狀,尤其是把目光放到了我國的西藏地區,他們打算挽救一部分西藏人説的土語。是不是要怪外國人插手中國事務?可中國人在這些方面根本就沒見什麼具體努力,也沒見看到有這方面的報道。拯救瀕危語言,從來就不應該只屬於某個國家的權限,這也是世界的事務,別國的專家學者也有權利去做,而聯合國方面也有權利去做。比如確立共識包括認識到語言權是重要人權之一,制定許多相關文件,確定世界母語日等……但不可置疑的是該國有責任採取法律、政策等措施去努力拯救國內的瀕危語言。在今年2月21日世界母語日到來的時候,一些專家曾經撰文或呼籲有關方面能夠拯救瀕危的少數民族語言。其實,在中國這個有7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裏,任何一種語言都是珍貴的,都是一種不可忽視也不應該忽視的社會資源,儘管現在許多人還不能把它們作為資源來看,但它們資源的本質是客觀存在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的語言學家都在努力,也需要統一認識,可是他們的工作得不到多大重視,更不可能像美國那樣能夠得到政策和鉅資的幫助。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如今文明依舊昌盛、其作用能夠不為世界所忽視的古國也就剩下中國和印度了。人們説,在保護國家各種語言的努力和制度放寬上,中國現在不如印度。而且我們中國人總是缺乏反思的頭腦。人類的文明歷史是以語言文字為根基的,語言文字,從來都是一個國家文明歷史的記錄者、承載者和見證者,文字尤可存,因為它可以書寫在各種實物上,而語言,卻不像那些看見即知其價值的事物那樣,正如一位美國有名望的學者所説:“語言是文化的DNA。一種語言消失了就是消失了,再也不復存在”。中國的語言正是中國歷史文明的累積者!中國的少數民族很多,他們的母語也各有不同,但這並妨礙中國人共同生活在一起,這就是中國的真正魅力所在——一個具有包容性的大國——有容乃大!以狹隘與偏見、歧視的目光去對待他人的母語,只能説明你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的接受能力差,你的適應能力差,不能與他人共處,不要以為中國的任何事務都可以簡單化、簡單得只要或只有一種語言就行了,那不是文明古國,不是真正的中國,或者説不是全體中國人所想要的!

  誠然,像中國這樣一個大國需要一種共同、通用的語言,就是現在的普通話,作為全社會都能夠接受和使用的語言,或就像美國一樣,有一種強大的英語。但既然我們有那麼多的民族語系,怎麼處理好這些還活著的語言,就是今天我們的任務,是時代所賦予我們的任務。對於瀕危語言,我們重在搶救,在於保存、保護、開發和使用。方言從來都不是過街老鼠,不是人人喊打的對象,有人抱怨現在人們在日常工作生活還在使用方言而不是使用普通話,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方言的客觀性和重要性。一種語言的存在,也是人們感情所依存的東西,任何剝離語言和語言所包含的文化的行為和現象,不但是違背了憲法關於“尊重和保障人權”的規定——語言權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會讓人發怒、抵制、否定和對抗!語言之間也是需要相互消磨的,只有自然的因素才會使語言出現真正的轉化或消失,人為的因素純粹是摧殘人類文明與歷史、破壞人類社會的未來!而拯救瀕危語言,正是保護人類文明與歷史、以更好的姿態迎接人類社會未來的積極表現和時代趨勢!

  如今在世界範圍內各種大國語言已經在相互進行殘酷的競爭。攘外應當先安內,求同存異才是真!中國語言的整體優勢才是中國人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證!中國人有信心真正地保護和拯救起本國的瀕危語言和處於弱勢的語言,只要真正徹底努力了,結果才會顯現,三分鐘熱度是最不可取的!不要到一種語言消失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也不要到一種語言出現了瀕危狀態的時候才極力著手搶救,要看到語言出現弱勢的苗頭,及時遏止,不要以為拯救瀕危語言從來是一件小事情——親為必知其艱!

  今天存在的語言,明天可能會不再有。國人應該真正重視起來,並著手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根本和關鍵還在於國家!要看到世界普遍的努力,加強與世界潮流的同步化,加強與國際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要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強合作,中國人必將因此而大大受益,中國人在這方面也必將會比外國人做得更好! (作者:廣仔一—中國人要爭氣!)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張會玲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