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透視5%高校自主招生:能帶來100%的公平嗎?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0日 13:42)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新華視點”記者呂諾、鄔煥慶)從2003年開始,一個新名詞逐漸匯進我國高考制度的實踐中——自主招生,這個曾被無數教育界人士呼籲了多年的制度,終於打破堅冰浮出水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從2003年22所大學到今年的28所大學,自主招生在又一輪高考招生結束後經歷了兩年範圍不大卻影響廣泛的摸索和實驗。5%,這個自主招生的比例數字也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

  那麼,5%到底給我們傳統的高考招生制度帶來了什麼衝擊?5%的背後又蘊含了多少學校和家長的欣喜和煩憂?

  5%自主招生,高校“獨立”的實驗田

  近些年來,教育界一直有給高校“鬆綁”的呼聲,而這其中頻率最高的就是允許高校自主招生。

  事實上,高校自主招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高校自主招生逐漸排上了議事日程。

  2003年,教育部批准了第一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但明確規定各校自主招生人數不得超過試點學校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5%,由試點學校及有關省級招辦單獨公佈,報教育部備案。在第一批學校中,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人們心目中的“名校”榜上有名。今年,教育部又增加了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6所高校,並決定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不再納入自主選拔錄取範圍。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強調,開展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是擴大高校自主權、深化高校招生錄取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對選拔優秀創新人才的新探索。

  更有一些教育專家指出:5%,是我國高校走出計劃模式趨向獨立辦學的實驗田,意義非常重大。隨著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比例會越來越大、最終可能實現完全的自主招生。高校只有自主招生,才能形成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校園文化。

  已經連續兩年試行自主選拔錄取的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鐘秉林説:“自主選拔錄取擴大了高校的招生自主權。它將高中推薦、大學測試和高考檢驗相結合,避免了一考定終身,有利於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5%,確實給學校帶來了想要的人才嗎?  

  在教育部的改革方案中,5%的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給試點的高校提供自主選擇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間和舞臺,只要校方經過了一定的程序,一些可能通過正常高考進不了自己學校門檻的“偏才”“怪才”盡可收入“囊中”。

  為了避免失控,教育部嚴格規定了自主招生的程序,其中最著重的要求是公開、透明,如:各校必須制訂自主選拔錄取方案,並納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會公佈;試點學校確定的入選考生名單,要報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備案,並向社會公佈;生源所在省級招辦和試點學校,須及時將自主選拔錄取的已錄考生名單向社會公佈等。

  那麼,經過兩年的實踐,這5%確實如人們所願給學校帶來了想要的人才了嗎?

  據悉,北京大學今年自主招生,共有5452人申請,經過專家教授篩選出350人,經過筆試、面試,最終177人幸運入選。

  但即便是如此千挑萬選,也很難説就招到了真正的人才。據來自一些試點高校招生辦公室的信息,自主選拔錄取一定程度上變成了“降低20分錄取”,沒有達到預期目的,一些考生參加自主選拔考試,目的是為高考上“雙保險”,而錄取的學生中,大多數是參加統一招生考試也能考取的,所謂“偏才”實際上並不多。

  一位報考了今年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的學生家長坦言:“我的孩子成績非常好,如果發揮正常,考取北京大學沒有問題。讓她參加自主選拔錄取考試只是為了高考更有把握,萬一發揮失常,也可以降分錄取。”

  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説:“武大今年第一次參加自主選拔錄取試點,但由於沒有合適的人才,5%的比例沒有達到,招收的學生只約佔招生總數的3%左右。”

  5%,帶來了自主也帶來了煩惱

  令人驚訝的是,許多高校的校長對於5%的權力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興奮,在他們看來,5%雖然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自主權,但也在現實條件下帶來了煩惱,甚至增加了家長對招生工作公平的懷疑。

  北京一所全國著名高校主管招生的副校長説:“學校計劃自主選拔一兩百人,結果報考人數達到數千人。從命題到組織考試、評判,成本實在太高。包括我在內的一些校領導還時常遇到托關係、遞條子的事情,認為5%是‘自留地’,校領導可以拍板啊!這樣反而給學校正常的招生帶來了干擾。”

  在劉經南看來,自主招生最大的煩惱也是學校增加了很大的成本,“招生過程操作起來難度大得多,工作量也大得多。要經過高中推薦或學生自薦、高校考核排序、高考錄取等多項程序,每個步驟都要向社會公示。比如武漢大學面向全國自主招生的護理專業,在全國設立了好幾個考點,只招30人,報考的就有1000多人,我們從中篩選了300多人參加學校考試,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可想而知的。”

  自主招生在現實條件下遇到的一些尷尬也已經讓其他一些未進入試點名單的高校心有餘悸。

  “我們學校不打算申請進行自主選拔錄取試點。”北京化工大學校長王子鎬説,“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我擔心自主選拔錄取給高校帶來的煩惱可能會大於取得的實際意義。另外,5%的自主招生比例很小,也很難招到真正在某些方面有專長的特殊人才。”

  他不無擔心地説:“與統考統招相比,自主選拔錄取畢竟給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權,但是,社會上一些人會覺得有機可乘。在統招中,對總分相同的考生錄取哪個,我們往往根據他所選擇的專業,看相關單科成績如何。即便這樣,還時常遭到家長質詢。他們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認為這裡面有暗箱操作,自主招生操作起來就更難了。”

   5%,能帶來100%的公平嗎?

  在一些本來對高校招生工作存有懷疑的人們看來,把5%的名額放給學校,等於給了學校一個以權謀私的機會、反而增加了招生的不公正。而試點兩年來從一些自主招生學校傳出的一些不夠資格的“關係生”“條子生”借機混進名校的傳言和實證,人們不由對自主招生的前景充滿憂慮:5%,能帶來100%的公平嗎?

  “大家對於公正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劉經南説,“要確保自主招生真正達到預期目的,務必保證選拔錄取的全過程要公開透明,每個步驟都要上網公示。只有這樣,社會上一些關係戶才能無機可乘,學校才能不受干擾,招生才能公正公平。”

  鐘秉林説:“自主招生是一件好事,但如何把好事辦好辦實,還應該進一步探索。一方面,招生過程要嚴格控制,一定要明確選拔標準和操作程序,避免被不正之風乾擾;另一方面,要避免自主選拔錄取將素質教育應試化,帶上功利色彩。”

  “我們最終希望高校能夠實現自主選拔。很多有才能的學生不一定會在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王子鎬説,“但是,在現有社會環境下,很難做到不受不良因素干擾。我認為這是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問題。等到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可以避免了才能進行。”

  一些專家也指出:如果要進行自主招生,公平原則一定要得到保障。因為現在只有很少的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招生進入名校,競爭一定非常激烈,難免會出現走後門等現象,而這也可能會使自主招生變質。

  專家們建議,雖然是學校自主招生,但不能放給學校無限權力,不能什麼都不管,應制定相應的原則和規定來限制其權力,並成立專門的管理部門管理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的過程中,必須有專人進入各高校進行協調和監督。

責編:柳博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