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中國建全球首個環境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27日 21:18)

  新華社上海4月27日電 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27日在上海説,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向太空發射多枚光學小衛星和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建立一個專門用於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的小衛星星座,以形成由災害信息運行系統和空間資源相結合的天地一體災害管理體系。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欒恩傑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災害科學管理高級別小組討論會”上發言中透露出上述信息。他在隨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這將是全球首個專門用於環境和災害監測預報的小衛星星座。”

  據欒恩傑介紹,這個小衛星星座將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一階段預計在2005-2006年內完成,由2顆光學小衛星和1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組成“2+1”星座,達到衛星每48小時回訪一次,以滿足部分減災應用需要。第二階段至2010年,計劃實現4顆光學小衛星和4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組成的“4+4”星座,衛星回訪週期達到12小時一次。

  國家航天局外事司司長羅格透露,目前第一階段的3顆衛星正處於研製階段,屆時將逐個發射,衛星將在距地500-7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上運行。衛星上攜帶的各類相機和設備,將使衛星最多可達到30米的地面分辨率。

  他介紹,中國將主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小衛星星座的第一階段,同時希望能以國際合作的方式完成第二階段的星座建設,實現小衛星星座資源和數據的共享。

  “目前在太空中運行的氣象衛星、海洋衛星可以部分擔負災害監測和預警的功能,”羅格説,“但只有建立小衛星星座才能真正實現全天時、全天候的監測。” 小衛星星座的職能是對中國及周邊國家、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災害的發生、發展進行大範圍、全天候、全天時的動態監測;地面應用系統可以據此對洪澇、地震、旱災、颱風、森林火災等做出預報和預警,並提出應急方案。

  根據中國國際減災委員會提供的數字,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每年受災人口多達2億人,2003年因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884億元人民幣,佔當年國內生産總值的1.6%。

  “中國將充分發揮作為一個空間大國在國際減災和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各項活動中的作用,在人類與自然災害的鬥爭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欒恩傑説,“我們希望災害與環境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能成為亞太區域減災體制的平臺之一,積極促進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空間技術在災害管理中的應用,以降低成本、減少風險、共享資源。”(記者季明 潘清 榮燕)

責編:張麗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