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白洋淀:跨水系生態應急補水能否解“渴”?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5日 08:21)


昔日景色宜人的白洋淀,遊客在縱情放舟。

  人民日報消息:2月24日,從岳城水庫遠道而來的3000萬立方米清流臨近白洋淀,不日即可入淀。這是白洋淀首次跨水系生態應急補水。當26日岳城水庫正式開閘放水,清清的漳河水汩汩流向白洋淀時,整個華北都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這裡。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瀕臨幹淀——

  白洋淀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可今天的白洋淀面積已不及清朝初年的1/10,幾乎年年幹淀。

  白洋淀方圓366平方公里,由143個淀泊、3700多條濠溝組成,承接潴龍河、孝義河、唐河等河流的來水,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清朝康熙皇帝曾寫下這樣的詩句;

  在作家孫犁筆下,白洋淀的蘆葦蕩中,荷花叢裏,小船倏然來去,神出鬼沒……這裡是痛擊侵略者的戰場;

  但今天的白洋淀卻難覓昔日倩影。放眼望去,淀底是大片裸露的土地,只有一些溝汊裏偶有存水,間或能看到三五成群的鴨子。淀邊,廢棄的漁船隨處可見,有的船隙裏甚至長出蘆葦。只有農家場院裏成捆成堆的蘆葦,才多少顯出這裡的與眾不同。

  任丘市棗林莊坐落在白洋淀與大清河的交匯處,也曾是天津—保定航線上繁忙的水旱碼頭。58歲的張增善,當了30多年的村支書,胸中裝著白洋淀的歲月變遷。過去,村裏光200多噸的運輸船就有87條,西通保定,東到天津。那時,全村每年打魚四五十萬公斤,收葦子一兩百萬公斤。

  然而,最近這一二十年,水沒了,魚少了。葦子成了毛毛草,又細又軟,一剖就斷,織出的席子不中看,只好賤賣。棗林莊村的一多半勞力,常年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打工。

  在另一個淀邊村———大張莊,説起身邊的淀,村民直搖頭:“水污染了不再能吃,只好花五六萬元打一兩百米深的水井。”

  一位“老水利”對記者説:“白洋淀是‘華北之腎’,關乎整個華北的生態!可今天的白洋淀,面積已不及清朝初年的1/10,幾乎年年幹淀!”

  ■ 枯不得、枯不起、也不能枯——


時下的白洋淀淀區,昔日漁民以牧羊為生

  去年12月28日,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動工。2月16日,應急水經邯鄲等4市15縣(市)和邯鄲、衡水市郊,穿越450公里,將在持續4個月內為白洋淀注水1.59億立方米。

  從1983年到1988年,白洋淀連續5年幹淀。由於水位不穩、水質污染和過度開發等原因,淀內水生物遭受毀滅性破壞,白洋淀獨有的珍貴魚種絕跡,大型猛禽金雕、赤狐等動物蹤跡難覓。據河北省動物保護協會統計,白洋淀現有魚類31種,比50年前減少了23種。

  白洋淀距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市,最遠的189公里,最近的155公里。幹淀,加快了華北地區生態系統日趨脆弱的進程。淀區周圍開始出現罕見的沙塵天氣。

  從1997年到2003年,水利部和河北省不惜代價,先後從上游水庫中11次調水9億多立方米補給白洋淀。調水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缺水危機,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除幹淀威脅,白洋淀幾乎還是年年幹淀。

  今年春天,白洋淀原本水域遼闊的湖泊,只剩下一些溝汊還有少許水量。如不緊急補水,白洋淀將徹底乾涸,喪失原有的生態功能。

  可是,在2003年,白洋淀上遊各水庫基本未蓄上水。放眼整個大清河流域和海河流域,已無處可為白洋淀補水。

  為解燃眉之急,水利部和河北省只好把眼光往更遠處搜尋。終於,他們選中了800里外、位於河南、河北交界處的岳城水庫。岳城水庫現蓄水6.42億立方米,調出4.17億立方米,仍可維持當地生産、生活和生態用水。

  2003年12月28日,引岳濟淀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動工。2004年2月16日,岳城水庫開閘放水。應急水途經河北省邯鄲、邢臺、衡水、滄州4市15個縣(市)和邯鄲、衡水市城郊,跨過南運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水系,穿越450公里,在為期4個月內將為白洋淀注水1.59億立方米。

  此次跨水系補水,僅工程造價就達2540萬元!海河水利委員會主任鄧堅説:“白洋淀枯不得、枯不起、也不能枯!”

  ■ 任重道遠——

  調水可緩解缺水危機,但要恢復淀區的生態則遠遠不夠。其根本出路在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喚醒全社會的節水意識。

  對於此次跨水系調水,河北省水利廳防汛抗旱辦公室副主任常漢林僅表示了謹慎的樂觀。他説:這次調水可大大緩解白洋淀的缺水危機,但要恢復整個淀區的生態則遠遠不夠。他不無憂慮地告訴記者,由於人口激增,工農業用水急劇增長,缺水危機日益顯現。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僅河北就有白洋淀、東淀等十幾塊大片的濕地和湖泊。其中最小的幾十平方公里,最大的上千平方公里,一般的也有幾百平方公里。但到了今天,除了白洋淀靠補水、衡水湖靠引黃維持外,其餘的基本都乾涸了。

  放眼整個華北,河北、天津、北京年人均水資源都是全國最少或最少的地區之一。常漢林説,為滿足工農業用水的巨大需求,各地普遍打深水井。為將更深的地下水吸上來,離心泵改成深井泵,深井泵改成潛水泵。據統計,僅河北全省每年就超采地下水50億立方米。

  據介紹,河北東部平原目前已成為全世界超采地下水最嚴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積和地面沉降面積最大的地區。這裡地下水位普遍下降40—60米,已形成滄州等7個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區。石家莊地下水位每年下降1米多,已深達58米,成為中國最深的城市地下“漏斗”。

  在華北地區,農業目前仍然採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工業上高耗水、高污染的現象也比比皆是。專家認為,解決缺水危機的根本出路在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喚醒全社會的節水意識。(鄒庭龍)

責編:李菁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