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對強直性脊柱炎研究獲突破性進展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0日 14:43)
新華網廣州電(楊霞、徐平鴿)經過三年多的研究,我國風濕病學專家古潔若教授對於強直性脊柱炎的發病機制有新的發現,在國際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為這種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近兩年來,古潔若教授連續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風濕病學雜誌《關節炎和風濕病》上發表7篇系列文章,首次在世界上報道強直性脊柱炎發病機制中新的細胞內質網未折疊蛋白應答(UPR)的作用和意義,並率先利用基因微陣列技術,發現幾個新的致病相關基因。
強直性脊柱炎是風濕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屬於遺傳免疫異常相關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儘管這種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3%-0.4%,而且約95%發生在青壯年身上,致殘率相當高,但到目前為止,由於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在國內外均沒有好的根治方法,臨床治療相當棘手。這種病主要受累部分除了中軸關節和外周關節,常常還累及其它系統的改變,如眼睛、腸道、心臟和肺部等。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的研究,使過去國際上一些醫學專家的設想得到了證實。她發現了疾病發生、持續和致殘三個環節上涉及的基因,同時還發現,病人的未折疊蛋白産生很多堆積,導致異常反應。這些系列研究對於強直性脊柱炎基因功能及其內在聯絡揭示新的、更深層的發病機制,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而且為其它如老年癡呆等免疫性相關疾病的研究有啟發意義。她的研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的認可和高度評價,被國內外專著所引用。今年1月,古潔若教授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100萬元的資助。
責編:閆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