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關注學生心理素質教育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12日 11:30)


  ◎ 寫在前面的話:歷來,七、八月份,總是一個與教育緊密相關的月份,高考、中考、初考,一大串關乎著學生命運的考試與招生,總是給盛夏增添了幾許難耐的高溫,而關於教育的話題,在每個夏天都分外引人注目……雖然從今年起高考改在了6月,然而提前進行的考試,卻不像溫度那麼合作,一樣在6月掀起了陣陣熱浪。同樣,中招、初招所暴露出的種種弊端,還有不時聽到的學生自殺事件,讓我們的心隱隱作痛,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事實——中國的教育是否該真正的進行改革了?我們的學生除了知識,還該學習什麼?教育到底為了什麼?年輕人是祖國的未來,豐富的知識加上健康的成長,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不久前,一篇題為《我始終沒有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的文章,報道了大連一位16歲的少女在家中自殺,起因僅僅是母親沒有給她買張國榮的CD碟。這位女生生前曾是父母和老師的驕傲,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學習成績優秀。


  前幾日,又爆出一條新聞:北大“小鴿子”跳樓折翅。2001級臨床學的“小鴿子”是來自內蒙古的女學生,她聰明伶俐、活潑可愛、能歌善舞,還是班裏的文藝委員。在同學們的眼裏,她是一個善於表達、性格開朗而又不失溫和的女孩子。在此之前不久,她還非常開心地主持過一次晚會。

  與此類似,陜西省西安市高陵縣一名20歲的楊姓考生,因不堪忍受高考後的壓力,在家中服毒自殺。浙江省溫嶺市某校2000級藝術中專學生趙慧慧,在今年高考第一天,因一門課程考得不理想,也跳樓身亡。

  看著這樣的新聞,總是讓人扼腕痛惜,可為什麼會接二連三的出現這樣的事情?痛心過後,我們是不是該反思近年來愈發頻繁的學生自殺事件?

  事實是觸目驚心的,它揭示了一個我們不能回避的問題: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越來越脆弱,有些甚至到了不堪一擊的程度。有專家呼籲,要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的確,現在的孩子一般都在父母長輩的過度關懷與保護下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經受挫折和磨難的機會越來越少,承受力也就隨之越來越弱。那些經不住學業壓力自殺的孩子正是這一情形的具體表現。同時,家長並不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沒有關注孩子成長中心靈的微妙變化,只是一味的對孩子過度溺愛也會導致孩子性格的缺失,比如容易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大連那個16歲少女的自殺,也難脫此因。所以當困難與壓力出現的時候,一些孩子就會退縮甚至採取極端的手段,比如選擇自殺這種在他們看來是比較容易解決問題的方式。

  孩子們對生命如此輕視,對生命的承受如此脆弱,不能不讓我們關注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缺失?

  現在,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可是,在教育制度並沒有徹底發生變革的情況下,素質教育更多的還只是一個口號,考試、分數依然對大多數的學生構成巨大壓力,“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個從我讀書時代起就被學生和老師用來調侃的順口溜,如今,依然無奈......素質教育在非畢業班進行,可到了畢業班,一切又都以升學為最終目的了。上大學,基本成為父母、教師及學生們全力以赴奮鬥的目標。學生不能從教學中獲得樂趣,那麼這些帶著重負學習的孩子們,很可能就會對學習産生厭倦,甚至是一種逆反的情緒。尤其是在學習為重的氛圍下,很多學生成了學習的“巨人”,生活的“矮子”。記得我曾經看過一個小師弟,入學是帶著媽媽來的,在這裡給他洗衣服。像這樣的孩子,如何獨立,如何能獨自面對將來步入社會所可能遇到的苦難?

  長期以來,許多人包括一些媒體對在學校進行心理諮詢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模糊認識和誤解,認為心理諮詢是有心理問題的人才去做的事,是不光彩的事。現在,在許多高等院校都設立了心理諮詢中心,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與輔導。而在我們的中小學,還沒有建立這種機制,心理素質被忽視,以至把本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當作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問題來看待,採用簡單的訓導式教育,始終沒有解開學生的心結,收不到教育的效果。應該説,建立和完善心理素質教育機制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全社會都來重視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問題,反省我們教育中出現的缺失,提高孩子的生命承受力。 但願悲劇不要一再上演,那輕輕的一躍,是我們無法承受的生命之輕……(網友:貓咪mm)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責編:任今航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