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與時俱進看神州:科技與經濟
——由“從屬”到“主導” 科技成為經濟發展“火車頭”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21日 12:54)

  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誰來養活未來中國?”幾年前,美國學者布朗提出這一“疑問”,並斷言沒有人能擔此重任。

  與之相對,事實卻是:近20年來,雖然我國人口增加了幾個億,但年人均糧食供應量仍從300公斤增加到400公斤。“布朗沒有看到科技的潛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回答一針見血。科技的進步,使我國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成為可能,10多年來,我國農業新品種每5年更新一次,每次增産糧食10%以上。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實踐證明,科技大大促進了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目前我國手工業人均年産值約2000元,傳統工業人均年産值約2萬元,而高技術産業的人均年産值超過2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在20世紀以前,科學技術一直在經濟發展中處於從屬地位,基本的模式就是生産的實際需要刺激技術的發展,並進一步為科學理論的形成奠定基礎。時至當代,生産、技術和科學的相互作用機制出現了逆轉現象,”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道出了科技“從奴隸到將軍”的地位變化,“科學理論不僅走在技術和生産的前面,而且為技術生産的發展開闢了各種可能的途徑。現代科學技術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它在經濟發展中成為主導力量。”

  隨著科技的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不斷增強,我國科技界緊密圍繞社會經濟發展這一中心,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奇跡,不斷進行科技創新並應用到生産實踐中,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


  “科技是第一功臣,蘇裏格大氣田的發現是多年來科技攻關的結果。”談起我國第一個世界級儲量大氣田的發現,無論是中石油集團,還是科技部,都對科技的巨大支撐作用讚不絕口。

  或許數字更能説明問題:目前我國累計天然氣探明儲量已達3萬億立方米,年産量上升到300億立方米,而在“六五”以前全國天然氣探明儲量只有2617億立方米,産量僅有143億立方米。科技改變了這一切,從開展科技攻關的“六五”起,年增儲量基本上5年翻一番,“九五”期間新增儲量第一次超過萬億立方米。我國15個大型氣田全部是開展國家科技攻關以後,在相關理論技術支撐下發現的。

  不僅是天然氣的勘探,我國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工程技術領域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重大成果,推動經濟快速發展。陸相生油理論為我國石油工業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使我國出版業迎來了光和電的時代;通過技術改造和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我國鋼産量從解放初期的92萬噸提高2001年的1.5億多噸,躍居世界第一……

責編:李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我國科技實力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2/10/21/ 10:08)
  • 與時俱進看神州:科技與未來(2002/10/21/ 13:12)
  • 與時俱進看神州:科技與大眾(2002/10/21/ 13:08)
  • 與時俱進看神州:科技與生活(2002/10/21/ 13:04)
  • 與時俱進看神州:科技與國力(2002/10/21/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