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科教新聞 > 正文

解讀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央視國際 (2002年10月08日 13:16)


  央視國際消息(新聞30分):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7號決定,把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分別授予英國科學家悉尼佈雷內、美國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和英國科學家約翰蘇爾斯頓,以表彰他們為研究器官發育和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的基因調節作用所作出重大貢獻。現在我們就什麼是“程序性細胞死亡”以及三位科學家的研究做一下介紹。

  “程序性細胞死亡”是細胞一種生理性、主動性的“自覺自殺行為”,這些細胞死得有規律,似乎是按編好了的“程序”進行的,猶如秋天片片樹葉的凋落,所以這種細胞死亡又稱為“細胞凋亡”。 在生物發育過程中,健康機體內細胞的生死總是處於一個良性的動態平衡中,如果這種平衡被破壞,人就會患病。如果該死亡的細胞沒有死亡,就可能導致細胞惡性增長,形成癌症。而艾滋病毒感染者體內不該死亡的淋巴細胞大批死亡,免疫力遭受破壞,艾滋病就會發作。


  在研究“程序性細胞死亡”過程中研究對象的選擇十分重要,因為單細胞生物太簡單、而大量細胞組成的生物又太複雜。線蟲長僅1毫米,細胞數量不多,功能也不複雜,身體透明,便於觀測。英國科學家佈雷內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將線蟲作為研究對象,使得基因分析能夠和細胞繁殖以及器官發育聯絡起來。而美國科學家霍維茨發現了線蟲中控制細胞死亡的關鍵基因並描繪出了這些基因的特徵。

  另一位英國科學家蘇爾斯頓則描述了線蟲組織在發展過程中細胞分裂和分化的具體情況。他還確認了在細胞死亡過程中發揮控製作用的基因的最初變化情況。

  這三位獲獎者的成果為其他科學家深入研究“程序性細胞死亡”、尋找調控基因、實驗治療多種疾病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礎。

責編:趙瑋寧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

  • 網站特稿:英國科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2002/10/08/ 11:08)
  • 新聞人物:200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2002/10/08/ 10:34)
  • 三名科學家分獲20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02/10/07/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