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報》記者唐宗平、鄧遠峰報道:沒考上大學!——一切就完了?當然不是。如果你曾為確定的目標付出過最大努力,那麼,即使你失敗了,你也沒有理由被責難。失敗雖是一樁不可更改的事實,可別讓自己的熱情火焰熄滅在世俗眼光中。成功與否,就看你能否調度自己的方向了。
你是否思考過自己的定位呢?去建築工地看看,都是高強度的建築材料,為什麼有些地方所需水泥居多,有的則是鋼筋呢?原因在於,水泥抗壓不抗拉,鋼筋既抗壓又抗拉。可見,建築師是在充分掌握物品特點之後再物盡其用的。同理,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沒有全面的了解、判斷和定位,他又怎麼去推銷、發展自己?當然,現在就給自己完全定位還為時尚早,但是,具備此種戰略思維迫在眉睫。
接下來,你又是否發現並肯定過自己天才的側重面呢?“上線”與否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標準,與其一味地用一個實際很難達到的“全面”之尺來丈量自己,還不如去努力發現自己天才的側重面,並考慮如何將其充分利用。鮑利因嚴密的抽象思維威震科學界,但他“一進實驗室不是碰壞這個,就是摔破那個”;愛迪生一生無“愛氏定律”流傳於世,可他的2000多件發明卻使人類受惠。“一無是處”只是一個形容詞而已,每個人都擁有長於他人的地方,趕快找出與自己個性、特長相契合的特質吧,千萬別將你的某一天賦埋藏。
個體的“人”,既有思維型的,又有動作型的;既有長於形象思維的,也有精於抽象思維的;既有適於運籌帷幄的,還有適應執行命令的……所有人,各揚其長,又互補其短;各展其才,又相互協調,這才促成了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在某一個領域,你或許無立足之地,可在另一個市場,你卻極有可能獨佔鰲頭。
也許,你高考失敗了,可是你成為工程師的夢想並沒有泯滅。試着發現你天才的側重面,試着尋找潛在的機遇吧。“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關鍵是——支點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