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面臨人生的第一次擇業。怎樣的擇業觀,才最有利於自己的發展,也最利於國家,這是社會給學子們出的第一道題。
筆者隨機走訪了多位畢業後工作有些年頭的大學生,聽聽他們用親身經歷發出的肺腑之言——
一定要去大城市、大公司發展嗎?基層大有用武之地
“在這個小衞生院,我成了大家的定心丸”
黃秋平,畢業於江西宜春醫學院,現工作於杭州西湖區袁浦衞生院
當小黃得知基層緊缺正規的醫務人才時,他和同學小劉一起來到人生地不熟的杭州袁浦衞生院,到今年已是第8年了。
袁浦衞生院只有他們兩人是大學生,一來便受到領導的器重,半年後就開始獨當一面,醫院的大小事務領導都放心交給他們。
現在小黃除了是主治醫生,還身兼醫院的工會主席,同來的小劉也當上副院長。兩人的門診量是醫院裏最大的,有急診總少不了他們,拿院長的話來説,“有他們在場大家就放心,他們是醫院的頂梁柱。”
在這裡,不光樣樣都要拿得起,有時還要當心理醫師。有次一個村民得了淺表性胃炎,可他老懷疑自己患了胃癌,跑了許多大醫院,花了許多錢都沒有效果,後來小黃開導治療,讓這個村民擺脫了困擾。
小黃説,雖然他所在的醫院條件待遇比不上大醫院,但在這裡能讓他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這就夠了。
“多磨煉同樣是一種人生財富”
夏芳,畢業於汕頭大學國際商務專業,現為某公司副總經理
小夏畢業時,放棄了很多更好的就業機會,來到一家鄉鎮企業。
能夠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這是小夏對鄉鎮企業最深的感受。那裏沒有條條框框約束,攤在面前的是一張白紙,完全可以憑自己的想法去描繪它。由於小夏能力較強,進企業不到兩個月就升為部門副經理。
小夏在企業是從最基層的營銷工作幹起的。且不説在外奔波的辛苦,更讓人難堪的是還得看人家臉色。但她還是挺過來了,回頭看看,其實這種磨煉也是一種人生財富。與現在公司裏同輩的同事相比,小夏覺得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際經驗更強,更能以平常心對待失敗和挫折,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做營銷時的鍛煉。
小夏説,不可否認大公司有起步高、層次高、機會多等優勢,但她的體會是:基層工作更能磨礪人。
“小單位有活力,比較適合年輕人”
盛翔(化名),畢業於東南大學,現任某小公司軟體部産品經理
“大公司儘管比小公司要規範系統,但畢業生進去一般只能涉及操作流程中的很小一部分,接觸面太窄,不容易冒出來。而小公司人力資源有限,一個人往往要身兼數職,對年輕人來説是鍛煉學習的好機會。”
小盛起初選擇了一家規模較大的事業單位,是科技幹部編制。一年半後他換到了目前所在的這個公司。
坐在小盛辦公室採訪的時候,他説起以前單位,對當時的領導不是很滿意。正好被路過的現在公司總經理聽見,總經理當即探進頭笑瞇瞇地説:“哎呀,對我不滿意?看這話説的,我還是把門關起來,免得再説什麼又被我聽到了。”
小公司體制相對靈活,人事關係相對簡單,這是小盛最有感觸的。在這裡,對有想法、有幹勁的年輕人也比較支持,相互交流溝通的機會很多。“人情味很濃,工作起來也就特投入。”
頻頻跳槽能實現節節高?一步一個腳印超越自我
“浮躁心理是換不來事業成功的”
葉淼(化名),畢業於浙江大學,現擁有自己的一家會展公司
“創業有成”的小葉給人的感覺很穩健。他説,現在大學生就業時往往比較浮躁,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這不利於自身發展。
“剛開始工作一定要踏踏實實,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才能思變。跳槽也好,創業也好,必須先克服浮躁心理,能夠沉下去,才能浮上來。”小葉先從合資企業裏的翻譯做起,再跳槽到廣告公司,做了兩年的業務,積累了一定的客戶、經驗,這才着手建立自己的事業。
小葉提到自己曾訂過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是打基礎階段,弄明白究竟該往哪方面發展才能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第二個三年:個人事業的創始、起步,併為下一步的發展做準備。
“35歲以前可以試着換幾個單位”
林滔(化名),畢業於浙江電子工學院計算機軟體專業,現從事軟體開發工作
小林有一個較為獨特的個人觀點:“我覺得年輕人在35歲以前應該嘗試着換幾個單位。只有多嘗試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小林工作五年換了三個單位,現在是公司裏的項目經理。他説,每一次跳槽都會有新的收穫和經驗。“不再像大學剛畢業時那麼沒底了。至少清楚自己能幹什麼,還欠缺什麼,該往哪方面發展。人總是要往前看的,對年輕人來講,如果一直安於現狀,就不會有突破和發展。”
“不要陷入跳槽的惡性循環”
石雨(化名),1997年畢業於某地方大學
從教師到旅游公司,從證券業到電視臺,現從事營銷業,畢業不久的小石已換了多份工作。不過,他卻説這不是他情願的,他還奉勸時下某些年輕人戒驕戒躁,以免走入頻頻跳槽的惡性循環。
雖然他承認跳槽能讓人有更多的嘗試,但是弊端也顯而易見。一個人在某個單位起碼要呆上3年才能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個系統了解,而頻繁的跳槽猶如蜻蜓點水,很難成為專家型人才。要熟悉一個新的行業必得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不一定會成功。人的生命有限,就這樣在一次次跳槽中浪費的確是得不償失。
選單位,報酬是第一因素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選擇這工作,圖的就是學以致用”
阮易(化名),畢業於原杭州大學歷史系,現在杭州歷史博物館工作
小阮畢業後一個不錯的單位做過文秘,但不久,她還是回到了自己學的本行,來到了杭州市歷史博物館。
在歷史博物館裏,她幹的是文物普查工作。從事文物研究總免不了到野外實地考察,很多時候同行的都是男隊員,而且去的地方又是艱苦的偏遠山區,無論是睡覺、洗澡都是大麻煩,對於自小生長在城市的一個女孩子來説,真是一大考驗,但出於對工作的熱愛,小阮還是堅持了下來。
現在,小阮在杭州近代建築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在杭州近代建築研究史上,是發表綜合性論文的第一人,她受邀將在今年的全國建築史學年會上宣讀論文。談及當初的決定,小阮直言,能夠讓自己所學的真正發揮作用是最重要的。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有使不完的勁”
文駿(化名),東南大學自控專業畢業,現供職於某工程公司
小文畢業時正好國內一家知名電器公司過來招聘,那時同學們也都説好,就去了。沒想到在那裏被分去搞售後服務,他學的自動控制專業,根本派不上用場。
“在那裏待了三年多,好象整個人都頹廢了不少。”他説:“我這個人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打交道,做服務這塊就比較吃力。我也曾經想試着轉變,使自己適應這份工作,但性格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
後來通過同學介紹,小文換到了杭州一家工程公司,雖然穩定性和收入都比不上第一份工作,卻專業對口,也是他的興趣所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總覺得有使不完的勁。”
“性格、愛好也許比專業還重要”
楊登春,1997年畢業於浙大化工機械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銷售工作
放棄學習了四年的專業,選擇從事另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一切得從頭學起,小楊就是這樣的人。他用自己的經歷回答:人生還長,我們不應該被大學所學的專業牽着鼻子走,要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志向、愛好。
小楊畢業後沒有去石化公司,卻選擇了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市場營銷一行。小楊有自己的想法,他考慮到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從事技術性的工作,與其強迫自己安心搞科研,不如給自己一些挑戰,或許還能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於是小楊不顧家人朋友的反對,毅然選擇了現在的這個崗位,並且一幹就是五年。他告訴我們,他喜歡這種有挑戰的生活方式。
擇業僅僅是為了謀生嗎?在崗位上寄託人生追求
“成就感來自於老百姓對我的歡迎”
王忠偉,1995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環境保護專業,現為金華武義縣某鄉政府農技員
回憶起剛到鄉村時的情景,小王感觸很深,他説:“老百姓覺得你是大學生,便十分信任你,把你當專家,這種感情淳樸而簡單,卻給我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常會碰到農民向他諮詢,對問題答案沒有把握時,小王總是回去查閱大量資料後才作出答覆。
年紀輕輕的小王到明年就可以參評農藝師。但小王卻説,這些年來最大的成就感不是來自於職稱的評定,而是來於老百姓的肯定和歡迎,每次去各個村子,鄉親們總會熱情地邀請他去家中吃飯,光憑這點他就覺得滿足了。
前幾天,就有一位村民專程來感謝他。原來今年小王多次下村做工作,向老鄉推廣種茭白,最後整個鄉共發展了200多畝的茭白。根據今年的市場行情,估計每畝茭白的凈收入可達三四千元。這位村民激動地説:“我們這些窮地方太需要大學生了。”
“清貧一點無所謂”
倪建宇,1997年博士畢業於中科院地化研究所,同年分配至第二海洋研究所從事遠洋研究工作
初次見到小倪,是在他簡陋的研究室裏。十幾平方米的房間,幾台儀器一擺便被佔去了大半地盤,研究室因為擁擠而顯得雜亂。
小倪説自己是個好靜的人,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而更喜歡自然,這樣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當初的選擇。從上大學到現在,算起來小倪已經從事了十幾年的研究,研究對他而言不再只是一項工作,而仿佛是習慣一樣,戒也戒不掉。
眼下,從事基礎研究註定要過比較清貧的日子。對此,小倪直言不諱。但他説:“對於金錢我考慮的不多,一個做研究的人沒有太多時間浪費在這上面,更多的,我想的是這項研究帶來的社會效益。”説這話的時候,小倪厚厚玻璃片後的眼睛閃亮着,看不到一點的矯情和做作。
“社區是最貼近百姓的地方”
鄭艷萍,畢業於浙江工程學院,現在某社區任團工委書記
通過競聘小鄭成為杭州某社區的團工委書記。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到社區工作,能有什麼大出息?小鄭卻不這麼認為,她説她們主任説過:“當社區幹部,要有運動員的身軀、博士生的頭腦、營銷員的口才。”社區才是最貼近百姓的地方,她在這裡感到有做不完的事。
“我想一個人工作不僅僅是拿工資糊口,而是要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吧。”現在小區里正忙着爭創“全國文明社區”,在學辦公自動化專業出身的小鄭的帶動下,大家也都開始學着擺弄電腦。社區幹部都説,到底是大學生,教會了我們不少新東西。
“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是幸福的”
呂曉紅,1999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現在武義縣下楊中學任教
小呂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教師。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小呂幾乎在每一欄上都填寫了師範類院校。後來被浙師大中文系錄取,邁出了她“追夢歷程”的第一步。
畢業在即,家裏人開始托關係為小呂聯絡單位,當中也不乏好單位,但小呂沒有遵照家人的意願留在城裏,而選擇了現在這所遠離城市的鄉鎮中學,開始了她嚮往的教師生涯。三年來,小呂把學生當朋友一樣對待和愛護,很受學生喜愛歡迎。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這天,她穿了一條新裙子,學生們見了紛紛圍上來,誇她“老師今天真漂亮”,幸福而滿足的笑容蕩漾在小呂的臉上。
由於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小呂做起工作來特別投入,去年還被評為“縣級優秀班主任”。
【背景新聞】
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一變天地寬
今年我省省內高校共有應屆畢業生49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1000多人,專科及高職生28000多人,總量比去年增加12000多人,增長33%,其中本科增加2000多人,專科增加近10000人。按類型分,師範類畢業生8000多人,非師範類41000多人。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順利、平穩,非師範類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近73%,其中本科近90%,專科達到62%,與去年基本持平,保持了良好的態勢。大學生就業狀況呈現以下特點:
高層次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如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簽約率達到93%以上,大多本科院校都保持較好的就業狀況。
專科及高職類畢業生就業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就業狀況較好,簽約率均在80%以上,而相當部分專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狀況不理想,少數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在10%以下。
出國、考研、專升本等升學人數增加。今年全省共有出國畢業生300多人,比去年增長60%以上,升學3000多人,比去年增長35%。
由於畢業生的思想進一步解放,就業觀念不斷轉變,就業視野不斷拓寬,就業心態也更加理性。畢業生的就業觀唸有了進一步的轉變,到非公單位就業已經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此外,放棄派遣,去做臨時工或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也不斷增加,在今年的已就業畢業生中,從事臨時性、階段性工作的畢業生達到3600多人,佔非師範類畢業生總數的9%,比去年增長一倍以上。不包分配的觀念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在大學生的頭腦裏,自主創業意識逐步建立,就業渠道逐步拓寬。(浙江日報:邱嘯 陳宵佳 樊麗麗)
|